孔融弑母是真实的吗

孔融让梨的故事用来教育孩子,但坊间传闻孔融长大后因为孔融弑母而被处死?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今天,小编带你进入孔融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该在《世说新语笺疏》。据说孔融四岁的时候,他和哥哥一起吃梨,但是他总是吃最小的梨,他父亲很奇怪就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应该最小的。”孔融一族对此感到惊讶,《三字经》就有“融四岁,能让梨”的记录。

事实上,有很多故事可以反映孔融的聪明才智。当孔融16岁的时候,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并下令要州县逮捕张俭。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好朋友,所以他逃到了孔褒的家里,但孔褒不在。张俭认为孔融还年轻,没有告诉他自己的情况。孔融见张俭便对张俭说:“虽然我哥哥不在,我难道不能成为您的东道主吗?”所以孔融留张俭在自己家里。

事情败露后,孔褒和孔融被捕入狱,但是不知道该判谁。孔融说,“我是窝藏和隐藏张俭的人,罪应该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我弟弟的错,我愿意承担。”官员们问他们的母亲,母亲回答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我担责任。”三人都一门争死,郡县犹豫不决,便向朝廷请示。该诏书最终判定孔褒有罪。那就是这样一个孝子,怎么会发生孔融弑母的事情呢?

其实,这跟孔融口无遮拦的性格有关系。孔融初入官场时董卓把持朝朝政,孔融与董卓发生激烈争执,董卓怀恨在心,贬孔融为北海太守。北海是黄巾军最猖狂的地方,最终孔融在刘备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汉献帝迁都,孔融被任命为将作少府。曹操平定北方后,孔融竟然想让曹操把权还给汉献帝,对此曹操对他怀恨在心,刚好孙权使臣来访,孔融还对使者发牢骚,这一下将曹操彻底惹怒了,最后杀了他。

曹操给孔融定的罪名是因为孔融大逆不道的话,当时孔融的话是“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答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也就是说,亲爹有什么好孝敬的?生孩子只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更别说自己的母亲了,简直就是一个容器,当装的东西这一天到来时,这个容器将毫无用处。

当时儒家思想盛行,孔融这句的话被曹操抓住,曹操便理直气壮地杀死了孔融一家老小,从此便有了孔融弑母的传闻。不过当时孔融为何会说这种话,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