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高丽之战,唐太宗为何发兵高丽

高句丽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中国的一个古老的边疆政权,它横跨中国东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在南北朝时期,它改称为“高丽”。其政权为西汉建昭二年由扶余人朱蒙建立于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汉朝以来高句丽处于历代中原政权的藩属体制之下。唐灭高丽之战

唐灭高句丽

唐太宗任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四万,长安、洛阳等募士三千,走海路向平壤进军。又任命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同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向辽东进军。 史书记载此次出征,“募十得百,募百得千”,"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

这次出征,攻占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10座城,消灭了大量的高句丽军队,俘获马匹、铁甲及其各种装备无数,但在围攻安市城时,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未能攻克。后唐太宗班师回朝,认为此次出征并未成功。

贞观二十一年二月,唐太宗决定出兵攻打高句丽,认为高句丽是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因此,应派遣部分偏师进行攻击和骚扰,这将消耗国民精力,推迟农时。再过几年,高句丽将因粮食短缺而很快分崩离析。唐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命令牛进达和李绩从水陆两路入侵高句丽。

唐朝的策略,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唐朝之后灭了百济,使高句丽失去了百济这个盟友;随后集中优势兵力抓住高句丽内乱的机会,夺取了其战略要地,最终一举摧毁了高句丽,四方不敢来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