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禁令是什么意思?“宵”即夜晚,“禁”即禁止。颁布宵禁令,禁止民众夜间活动,目的是为了防盗和维护公共秩序,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宵禁由来已久。《周礼秋官司寇》有一个负责夜禁的“司寤氏”的职位。西周总结了商朝灭亡的教训,认为稳定统治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伦理秩序,于是周公制定了《周礼》,宵禁是其中的一种,这是因为传统农耕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成为宗法秩序的一部分。
秦汉时期,宵禁的目的还是为了国家的稳定。毕竟夜间管理很不方便,所以人为将“时间停止”,也就是只能白天活动。有人说还有一个目的是防贼,其实是错的。因为根据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禁吏毋夜入人庐舍捕人”,也就是说,宵禁即使是官员也不能在夜间闯入罪犯家中抓人。
从汉代到唐代,宵禁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到整个城池的防御。随着时代的发展,城池的建设开始实行“嵌套式封闭结构”,城市四周的城墙只是城市的第一层防御,城市中的封闭结构属于第二层防御。那是什么意思?以唐代的长安城为例。宫城、皇城、坊、市分别是封闭空间,实行城门、街门、防门一起启闭的制度。这样可以把城市里的人分割包围在他们相互熟悉的小环里,防止晚上有人起事。
但是到了宋朝以后,情况完全变了。比如《水浒传》里面多次提到元宵节,月夜赏灯的灿烂景色。城市元宵节之夜,人山人海,车马喧天。但宋初也有宵禁,只是时间改了。从历代一更(7: 00到9: 00)改成三更(11: 00到1: 00),实行宵禁。宋中后期以后,宵禁完全解除。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宋代的商业发展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
而且宋代城市化经济发展迅速,很多有钱人已经不满足于白天的娱乐活动。宵禁阻碍了大家赚钱和花钱的积极性。第二,说明赵氏统治者的统治变得人性化,宋朝的皇帝开始变得自信,认为在自己的统治下,夜间开放不会造成太大的治安问题。因此,为了方便市民夜间交易,汴京的城门都关得很晚,可惜宋亡后,宵禁死灰复燃。宵禁令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