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礼起源,《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属于六艺之一,在孔子时代尤为重要。这样,乡射礼自然受到孔子的高度关注。《论语》 中与“射”相关的便有五章。
射礼是以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射礼为基础,通过练习射箭技术,用于培养自己的体质和性格精神。弓箭手中在开弓射箭的过程中,每个步骤张弛有度,礼仪严谨,行为标准。通过长期的实践,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讲究谦虚、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注重人的道德自省。
四乡射礼,是地方官为举荐贤人、提拔士子而举行的射礼;据《仪礼》记载,周朝每年春秋之际,各乡下属的州,都会召集民众学习射击,并形成一套固定的礼仪程式,称之为“乡射礼”。乡射的比射以二人为一组,叫做‘耦’。
射礼中的很多细节与其他很多礼仪风格相比,射礼等级制度、专制色彩等劣根性相对较少。例如,主持乡射礼的宾是尚未获得官爵的处士,品德出众,而不是一些地方官员。宾是射礼的主角,显然是为了弘扬尊贤的风气。一旦候选人被确认,州长将亲自登门邀请。射礼要求,总督将在序门外迎接宾。
在射礼三番射的环节,虽然大夫的地位比较高,但是射礼要求他们也要和士一一配合。这种不分贵贱、崇尚美德、注重平等的精神在中传统文化中是十分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