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后期宰相:脱脱帖木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脱脱( 蒙古语:ᠲᠣᠭᠲᠠᠭᠠ,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四年(1344年)因病辞职。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次年改任中书右丞相。为应对危局,更改钞法,发行“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镇压抗元红巾军,暂时将其镇压。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遭朝中政敌弹劾,被革职流放于亦集乃路、云南等地。至正十五年十二月(1356年1月)在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下饮鸩自尽,年四十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脱脱在四年多时间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转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绩。《元史》称其“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道大臣,何以过之”。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卷轴中,你来我往所交织的,往往是王朝之间的更迭交替,这就如同二十四节气表一样,不断更迭着。后世的欧洲学者,虽然富有创造性的提出了“马尔萨斯陷阱”,为人们解释了封建王朝兴衰交替的历史铁律。但是,历史之中还是有许多的细节,是需要我们去深挖的。在历史上,一个王朝兴亡的过程中,伴随着无数的细节,当这些细节交织到一起后,往往能够将一个封建王朝彻底的推向覆灭。
image.png

  历史上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这个庞大王朝的奠基人元世祖忽必烈,也因为如此功绩,被列入了杰出帝王的行列之中。但是,忽必烈没有想到的是,他一生时间打造的强大帝国,却仅维持了98年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在的大一统王朝中,是十分少见的。尤其是到了元朝末年,因为元朝统治阶层的奢靡,以及穷兵黩武,使得元朝最终不可挽回的走向了覆灭。当我们回顾元末明初这段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元朝的宰相脱脱帖木儿的死,无意间加速了元朝的瓦解。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元朝宰相脱脱帖木儿,可以说是一个元朝末年朝廷之中,一个不一样的存在。同只会奢靡享受的元朝朝臣不一样的是,脱脱深知改革元朝弊政的重要性。因为,自忽必烈之后,元朝吏治愈发腐败,并且内部对权力的争夺,也是此起彼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脱大刀阔斧的开始了自己挽救元朝的改革。先是,为了能够缓解日益严重的矛盾,脱脱在担任丞相后不久,便恢复了科举取士的制度。这在当时,极大的缓解了元朝统治阶层与汉人士大夫之间的矛盾。

  同时,改革不仅只体现在了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上。因为,此前伯颜的专权,导致了蒙古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纷争,所以脱脱也致力于改善内部的矛盾。在民生的治理上,脱脱则严厉刷新吏治,虽然当时元朝的腐败已经根深蒂固,但是在那时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脱脱一跃成为了元朝历史上少有的名相,甚至使得元朝一度有中兴的迹象。但是,历史似乎给脱脱开了一个玩笑,因为在之后不久,一场风暴将彻底的摧毁元朝。

  正当脱脱的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之际。他治理黄河的举动,却无意间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的农民起义。其实,后人在回顾脱脱治理黄河这段历史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举动实际上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举动,只不过当时元朝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被征发治理黄河的民夫,遭到了元朝官吏各种盘剥,最终拉开了元朝末年大起义的序幕。这个时候,整个元朝陷入了空前的统治危机中。

  在这样的危机局势下,脱脱临危上阵,率领着近四十万大军,讨伐各地的义军。并且,在讨伐的路上近乎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使得元朝统治者,在乱局中隐约的看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但是,正是在这样近乎决定元朝命运的重要时刻,元朝内部的统治阶层却产生了严重的分化。当时的脱脱,正率领着元朝军队,攻打张士诚驻守的高邮,凭借着这样的优势,脱脱仅需奋力一击,就能彻底的击垮张士诚。奈何,因为元朝内部的分化,脱脱被罢免了兵权,至此元朝最后的希望也彻底破灭。而脱脱,被发配云南之后,遭奸臣所害被追赐死。

  元朝丞相脱脱的死,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元朝统治的瓦解。因为,脱脱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能臣名相。尤其是其担任宰相之后,对于元朝的内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曾使得元朝一度展现出中兴的迹象。并且,在后来弹压起义的过程中,势如破竹的他一度使得元末义军的运动,陷入了低谷。但是,这所有一切最终因为元朝根深蒂固的腐化,而为之幻灭。正如后世学者对脱脱帖木儿的评价一样“脱脱死后,元朝再无起色,直至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