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是怎样一本书
《鬼谷子》一书,分上、中、下三卷,共有十七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对《鬼谷子》的看法,历来褒贬不一。唐初宰相长孙无忌谓《鬼谷子》:“便辞利口,倾危变诈。” 中唐散文家柳宗元谓《鬼谷子》:“险戾峭薄,恐为妄言,乱世难信,学者不宜道之。” 而北宋欧阳修则谓《鬼谷子》:“因时适变,权事制宜,有足取者。” 为什么一本书会有如此极端的毁誉褒贬呢?简单地说,因为这是一本没有披戴任何道德外衣的谋略学着作,它主张,为了达到目的,一切被认为合理的手段都可以运用,其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恰好大相径庭。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游说技巧。战国时代,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必须首先得到君主的赏识,而要让君主赏识,你就得游说君主。由此,游说之术,或者说,纵横捭阖之术大行于世。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形象的例子来了解《鬼谷子》讲的是什么内容。
譬如,有一个叫苏秦的人,(这个苏秦不是对应历史上的苏秦。)他有一番统一列国的理想,决定到秦国去说服秦王,然后让秦王授予他权力去实施理想。那么在见秦王之前,他就得先收集有关秦国和秦王的资料,揣摩分析秦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制定有效的攻心战术。但因为毕竟还没有接触实际,这一番分析和计划不一定完全准确,所以在见到秦王后,他得再次进行权衡、比较,进而确定更有针对性的计谋。当完全符合实际后,他就得作出决定,果断付诸实施,以达到被秦王接受认可的目的。
以上这个过程,就是揣、摩、权、谋、决的过程,是完全在苏秦的内心里完成的,而要顺利完成这个过程,必须得借助形之于外的技巧。都得借助什么技巧呢?得借助捭阖术、反应术、内揵(jian)术、抵巇(xi)术、飞箝术、忤合术等等。
具体地说就是,苏秦要根据秦王的想法,譬如他的品德、他是否喜欢钱财、是否喜欢美色等特点投其所好,以与之建立特殊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进言了,在进言时,要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尤其要掌握对方的心理变化。
要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或缺陷,并加以利用;如果发现自身有什么漏洞,则要想方设法加以堵塞。或者运用赞美对方的方法,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与秦王打交道,苏秦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好捭阖之术。捭,就是分开,阖,就是闭合。阳、动、刚、张、方都是“捭术”,阴、静、柔、弛、圆都是“阖术”。当遇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机会时,苏秦就要采用捭术,主动出击;当环境与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应采取阖术,身居暗处,以积蓄力量。
在运用这些技巧时,要时刻做到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知识广博、多谋善断。很可惜的是,苏秦的秦国之行,没能做到这一点,结果他不为秦王所赏识,失意而归。那为什么他没能做到这一点呢?是因为他的内在涵养不够。所以,苏秦就回到家里,刻苦攻读《鬼谷子》的《阴符》篇,这是专讲如何修炼内在涵养的。
修炼内在涵养,一是炼神,以保持旺盛的神气;二是养志,以达到做事专一;三是实意,通过获取知识来充实自己。此外还要训练如何分威散势、转圆成方,明损得益等等。经过一年多的修炼,苏秦再度出发,不过这次他去的不是秦国,而是其他六国。结果他成功了,说服了六国君王,挂上六国相印。以上的例子,包含的就是《鬼谷子》的主要内容。
《鬼谷子》的技巧,大可运用于今天的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公关乃至个人的为人处世等领域。《鬼谷子》号称“智慧禁果,旷世奇书”,有人害怕它的“赤裸裸”。其实,一些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虚伪、奸诈可能更可怕,比较起来,《鬼谷子》的可怕倒显得不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