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大清推向了灭亡?历史揭秘大清灭亡与谁有关(5)

  主持改革方案的伟大的“改革家”袁世凯大人看到情况有变,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明白老佛爷才是中国最有权力的人,明白自己失了宠,被怀疑了,这可是件危险的事情,改革成败与否,总没有身家性命要紧。现在,他也不想当伟大的改革家了,他也不要甚么权啊,势啊。他奏请朝廷免除他的铁路、电报、轮船等十二个官职。交了权,让慈禧放心。这次改革斗争的结果,是最积极倡导改革的改革家被改革了。

  这还不算。这位大改革家命悬一线。袁大人想让自己的亲信获得东三省的领导权。他听说了庆王爷的公子载振看上了天津一个美丽的名妓翠喜,于是以一万两银子将这她赎了出来,送给了这个贝勒爷,又送了十万两银子为庆王爷祝寿。这件事不知怎的被泄露了,反对派上奏老太后,高举起反腐败的大旗,老佛爷大怒,下令必须坚决反对腐败,火速派人调查。如果查实,一定从严处理。这样,袁世凯的政治生命危在旦夕。

  清流派眼见得胜利在望。但是,袁世凯绝处逢生,居然转危为安。袁世凯端的了得。他在危急之中,镇静如山,急忙在调查人员取证之前将翠喜送回原地。调查的官员无法查到翠喜姑娘,此事就查无实据,只得否定对袁世凯送美行贿以图谋东三省权力的指控。袁世凯行贿买官,扩张势力,虽然是事实,却躲过了一劫。他喘了口气,定一会神,开始疯狂反扑。

  袁世凯不仅是一个能干的“改革家”,也是一个出色的阴谋家。他开始了反击行动。他知道太后最恨的人是康有为。她老人家认为康有为教唆光绪皇帝,制造了她母子的不和,也害得她名声受损。她老人家在菜市口杀了六君子,她也知道,这毕竟不是她的光荣史。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康有为害的。当后来康有为写信要求回国时,他说什么人都可以赦免,只有康有为除外,她将康有为的信撕得粉碎,以表明她与康有为不共戴天。袁大人了解一个女人的这种心结。他制造了瞿鸿机勾结康梁的罪证,并收买了(只要用钱)太后心腹李莲英,让他有意无意地将这些罪证让太后知道,此招果然激怒了慈禧。她不辨真伪,信以为真,她不能原谅自己信任的大臣与她的死对头康有为有什么瓜葛。于是盛怒之下,她罢免了瞿鸿机。太后要处理属下,是从来不会听臣下申辩的。

  袁世凯打倒了瞿鸿机,又用阴谋打倒了另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岑春煊。此人是慈禧逃难时的勤王者,太后那时正比一个农村老妪还狼狈。岑保护了太后,并安排太后吃好住好,让她恢复了皇家尊严,太后对他十分感激。他后来当了邮电部长。袁世凯制造了一张假照片,照片上岑与康梁在一起,慈禧看了照片一眼,马上决定罢免这个当年的宠臣。她认为铁证如山。虽然慈禧被说成是十分圣明的太后,她万万没有想到,照片也是可以伪造的。她罢免了岑宣煊。就这样,袁世凯的政敌们一个个被打倒了。朝中无人可用,也无人敢于为敌,于是,袁世凯又一次被提升为军机大臣,操持国家大事。

  一场改革,就这样乱烘烘地结束了。改革中朝廷权臣之间的争斗,大大削弱了清廷的力量,也影响了它的威信。它的败亡之象,越来越显露了。

  大清之亡亡于拒绝改革

  鸦片战争后,大清病情日沉,国力日弱,危象日露。长毛之乱,江南破坏极大,国家如大病一场;甲午一战,北洋水师被小小日本打得全军覆没,不得不割地赔款;义和团之乱,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不得不走上逃亡之路。国家的情况一日不如一日,病势一日重于一日。如此下去,败亡似不可避免,只在时间短长。

  清朝虽然有病,是不是患了绝症呢?历史是否给了大清以机会呢?清朝有没有可能挽救危局、避免覆灭的命运呢?

  机会是有的。办法也是有的。办法就是顺应历史潮流,革除弊政,变法维新,特别是改革清朝的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走上民主立宪或者共和的道路。甲午战争惨败之后,中外人士分析,中华泱泱大国败于日本弹丸小国,不是别的原因,是败于政治制度。后来,日俄交战,日本领土、人口、兵力等远不及俄国,却打败了俄国,舆论也都认为是先进的政治体制打败了落后的政治体制。这两场战争,给了中国人以深刻的启发,只有维新变法,实行立宪,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大清才有可能避免覆巢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