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大清推向了灭亡?历史揭秘大清灭亡与谁有关(2)

  大清究竟为什么而亡?这真是奇怪。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大清之亡,亡于腐败

  苏洵在论述秦朝和六国之亡时,认为六国之亡,非亡于秦,亡于六国也,秦朝之亡,非亡于六国,亡于自身。一个王朝的兴衰,主要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秦和六国是这样,清朝之亡,也同样是这样。

  辛亥革命与其说是被革命派推翻的,不如说是因为清朝的腐败而被自己推翻的。革命派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它就轰然而倒。论实力,革命派与清朝的力量相比,还弱小得很。孙中山的惠州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无一不以失败告终,清朝轻而易举地将它们镇压了下去。武昌起义后,清朝的新军也能轻而易举地夺回武昌,镇压起义。大清之亡,首先是亡于自己的腐败。

  大清王朝,名曰大清,其实早已是清者不清了。各级官员买官卖官,挥霍浪费,中饱私囊,大大小小的蛀虫,一个劲地啃蚀着国家,大清终于被蛀空了。在大清末年,腐败已经成为常态,大清只是一块蛀空了的巨木,一个被无数蚁穴扒松的江堤。一旦风吹浪打,它们就轰然倒下。

  大清的腐败之状,让我们来看看历史的真相。

大清财政的支出

  宣统三年(1911年),作为中央机关事务局的内务府(大约相当于中央办公厅),其一年支银预算高达1024万两,而在咸丰年间,仅为40万两,两相比较,足足增加了24倍。至于冒领公款、挥霍浪费、侵吞赈灾款粮等事项,更是层出不穷。

  清朝上层官吏的腐败触目惊心。和绅,是皇帝手下的一个掌有实权的大官。他的地位,相当于一个政治局委员,至少在部长之上。他当政二十多年,贪污受贿的数额价值连城。和绅一生贪污的金银财宝抵得上朝廷10年的收入,除了金银玉器等珍宝以外,还有金银元宝各1000个,沙金200余万两,赤金480万两,白银940万两。再加上种种银号、当铺、古玩店、田地等折合成银钱,总计约有8亿到10亿两,就连其仆人被抄没的财产也达700多万两。因此,当时有一句民谚:“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当年腐败成风,送礼成风。大官们是这样,一般的官吏同样是这样。《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揭露官场丑态的小说,书中借一个官员的话说:“千里做官只为财”,表明敛财是清朝官场第一定律。书中借唐二乱的嘴说:“我想这趟进京,齐巧赶上万寿,是得进几样贡礼的。你替我想想,这趟进贡要预备多少银子?”何孝先说,“少了拿不出手,我想总得二三万两银子,你看够不够?”唐二乱又嘿嘿嘿地笑,“二三万两银子够什么,至少得十万两。”你看,地方官为了讨好朝廷,送礼是多么慷慨、多么阔绰啊。他们的钱,当然不是自家的,而是盘剥来的。

  清朝买官卖官的市场十分兴旺发达,可谓购销两旺。商人、读书人捐官成风,有关官员则得到了好处,取得了双赢的大好局面。朝廷得到了钱,买官人得到了官。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是靠卖官得来的。红楼梦中贾蓉的妻子可卿死了,公公贾珍为了丧事办得体面,也花了几千两银子,给儿子捐了一个官。可见,当时买官很普遍,人们不以为怪,更不以为耻。《官场现形记》一书中,也记载了买官的普遍。书中借一个人物的口说道:“玉山的王梦标,是一万三,萍乡的同小辫子八千,新昌胡子根六千,上饶莫桂英,五千五,吉水陆子龄五千,庐陵黄沾甫六千。。。。一时也记不清,至少也有二三十注,我笔笔都有帐的。”一个地方官僚,卖了二三十个官,价格从数千到上万不等,总数起码在一二十万两银子。而且,似乎也并不避着手下人。这样的情况,今天我们只有东北某市的一个组织部长才能与他相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