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说到清朝时期的事情其实很多的,这其中有一件事情让小编非常的感兴趣的,话说那就是有一位叫刘长佑的名将,他是属于湘军的,当时他就提出了一项灭亡日本的计划,而且看起来如果实施的话也比较可行,但是最后这个计划没有被清政府采纳,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刘长佑确实提出了灭亡日本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也比较详细,在战略上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清政府综合考虑下对其置之不理,原因多重多样,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内部的问题。

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晚清时期,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清政府军力不足,所以被迫鼓励地方团练镇压起义军。在这些地方团练中,以湘军的发展速度最快,当然大量的湘军将领也在这次镇压农民起义中发迹,这其中就有提出灭亡日本的刘长佑。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刘长佑因功被任命为了直隶总督,在任期间他也曾经致力于为百姓开垦稻田,但或许是因为战争经验丰富,或许是因为不适合文职工作,所以清政府将刘长佑调任了南方边陲,任命为了云贵总督。

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公元1879年,清政府藩属国琉球向清政府告急,声称琉球已经被日本吞并,希望清政府可以派兵支持自己复国。消息传来之后,清政府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刘长佑也根据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及解决方法。

他认为日本侵略成性,如果纵容日本侵占琉球,则会助长日本嚣张气焰,将来日本必定会吞并朝鲜。其次,日本侵占琉球违背了国际法,中日双方一旦开战,日本必然得不到国际援助。所以不如乘其羽翼未丰之时,将日本扼杀于萌芽之中。

另外,刘长佑认为自洋务运动以来,清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舰船、大炮,此时正是用武之时。一旦攻下日本,则威慑了企图蚕食中国藩属的西方列强,可以一举解决中国的边境危机。

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最后,刘长佑向清政府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

刘长佑的计划中为三路军队;

第一路、命东三省的兵力出黑龙江,到库页岛,准备由北向南攻打日本。

第二路、派遣军队由朝鲜出发,扼制日本西部。

第三路、由定海、宁波出精锐水师登陆长崎,从南端攻取日本。从对国际形式的预判上来讲,刘长佑确实眼光长远且独到。从战略层面上来说,很多人也认为刘长佑的计划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最终清政府并没有采纳刘长佑的战略计划,原因在于清政府处于前所未有的内忧,以及重大的外患之中。

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刘长佑是在1881年提出的灭日计划,但是在这一年之前,大清帝国刚刚结束了为期近五年的丁戊奇荒,根本没有从这次大灾难中缓过劲来。再者清政府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也耗费了巨大的财力。

丁戊奇荒爆发于1875年,结束的时候已经是1879年。这场旷日持久的大灾荒爆发于山西,之后横扫了整个华北地区,包括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数省,使得清政府财政彻底枯竭。

有资料记载,这场灾难爆发后的第二年便开始人吃人的惨剧。据《丁丑大荒》碑记载,到了灾荒的第三年,大部分村落都只剩下了十之二三的人口,一个十几口的家庭剩下两三个人都是幸运的。

当时的山西巡抚是曾国荃,他在奏折中提到了灾情的情况是;“赤地千里,饥民五六百万之众,大奇灾,古所未见”。为了应付灾难,清政府在曾国荃的催促下,断断续续的给了山西近1300万两白银,130多万石粮食。

另外为了应付灾情,曾国荃在灾情第一年便向李鸿章讨要了10万两的北洋海军军费用来赈灾。之后曾国荃还逼迫清政府卖出了2000多个官职,将换来的银子直接买了粮食赈灾,当然这也是清政府唯一一次卖官做好事。可是即便如此,在这次灾难中还是有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山西一省赈灾用去了1300万两白银,整个华北地区的赈灾费用更是巨大无比。而且可以想象,能逼得清政府卖官赈济灾民,足以见得清政府财政已经入不敷出。另外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费用,大部分都是自己筹集的。

到了两年后的1881年,虽然刘长佑提出的灭日计划有一定可行性,但清政府压根就没有任何资金,根本没有能力挑起任何战争。再加上当时清政府因为收复新疆的问题和沙俄关系异常紧张,所以当时出兵灭亡日本也就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根本无法付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