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大清推向了灭亡?历史揭秘大清灭亡与谁有关(3)

  大清官场里的腐败,水平也很高,行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送钱,有的送古董,有的送女人。要看各人爱好,总之是投其所好。例如,《官场现形记》中就写到给一个高级官员送礼,“这位老中堂,他的脾气,我是知道的,最恨人家孝敬他钱。你若是拿钱送他,一定要生气,说,“我又不是钻钱眼的人,你们太瞧不起我了。"你们送钱怎么能够不碰钉子呢?所以,他爱古董,你们要送古董。”这条经验,被后人学会了,重庆的一位官也受贿,收受的礼品中有张大千的画。这一套办法似乎是向那个老中堂学来的。

  大清官场腐败,军队也腐败。军队大量地参与走私贩私。军队中的一些官员,有了钱就抽鸦片,军队抽鸦片成风。甲午海战时,有些官兵得先抽了大烟过足了烟瘾之后再打仗。号称世界八强的北洋海军,虽然船坚炮利,却在日本的海军面前不堪一击。骨子里的腐败是造成甲午一战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大清的国营企业也十分腐败。大清搞过一阵子“改革开放”,也搞过一阵子技术引进。在洋务运动中,权力是最核心的生产力,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一代又一代的大清企业家,成功的多是官员企业家。或者是与官员相勾结的企业家。有学者做过统计,在1885-1894年间创办民营企业的55人中,有布政使衔的2人,候补道、候选道5人,候补知府、候补知县6人,其他佐贰杂职7人。大清企业家的“从政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升温。甲午战争后,1895~1900年新办的64家民营企业,其创办人中具卿、寺、布政使衔的有5人,候补道9人,候补、候选知府、知州、知县17人,其他佐贰杂职28人。对1878-1907年的10家民营毛纺厂统计,创始人中的半数都有捐官的身份。稍有点经济能力,就要买个机关干部的身份,写在名片上,挂在房梁上,刻在墓碑上。当时,老佛爷就注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也注意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捐个官,成为体制内的人了。洋务运动中先富起来的人群,都是与官场有关系的人,或者就是官员本身。

  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如果腐败不加约束,最后到了腐败的官员比不腐败的官员多,到了腐败者比不腐败者神气,如果到了这一步,无论朝廷外表做得怎样光鲜,国家的肌体一定会变得千创百孔。即使你维稳的钱花得再多,也难以长久地维持下去。清朝末年,不说百分之百,70-80%以上的各级领导都已经腐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大清朝灭亡是顺乎天理的,如果它不亡,就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了。

  大清皇朝是不是不知道自己腐败的严重呢?不是的。它也一次次下过诏书,也一声声地反对过腐败。慈禧太后也认识到腐败是会葬送大清江山的。她老人家也曾经亲自发动过反腐败运动。但是,大清的腐败仍然不断地发展,由局部发展成为整体,由小腐败发展成大腐败,最后不可收拾。

  为什么慈禧的反腐败不见成效呢?举例来说,浙江杨乃武一案,是由贪官腐败发展到刑讯逼供、官官相护、层层相掩,酿成了一起大冤案,制造了一起大冤狱。慈禧太后当时是允许老百姓上京告状的,老百姓上告上访,没有安元鼎那样的民办黑警察来毒打你。她老人家获悉杨乃武之姐上访告状的信息后,派员调查重审杨案。当时的报纸也揭露了这起案件的腐败,太后还严肃处理了一大批在此案上受贿枉法的官员,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体现了反腐败的气势。当瞿鸿铭揭露袁世凯向军机处领导的贝勒爷行贿以收买东三省的行政权力时,她老人家也雷厉风行地派员调查取证,她反腐败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但是,大清的腐败有增无已。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官僚体制使腐败者互相勾结,上下左右,抱成一团。腐败者上头还有腐败者,左邻右舍也有腐败者,腐败的利益上下左右都得到好处,腐败有了强有力的保护伞。此时反腐败,震动太大,成本太高,于是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就是想要反腐败的人,也担心反腐不成后自己的危险处境,退避三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