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老婆气死的皇帝是何人?(2)

  时间的车轮是挡不住的。终于,小屁孩儿拓跋宏长成了翩翩少年,冯大娘送佛送到西,干脆连婚姻都替他包办了。新娘不是别人,而是她的侄女冯媛。拓跋宏在婚姻方面绝对是个好丈夫,对待这位冯皇后体恤有加、关心备至。夫妻恩恩爱爱,原本可以白头偕老的。然而,冯媛女士有个致命的缺点,正是这个缺点导致了二人的离婚,作者在后面会提到。

  公元四九○年,即太和十四年九月,斗败无数人的冯大娘最终没能斗过阎王爷,驾鹤仙游去了。爷爷都是从孙子走过来的,这一点在拓跋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活命,他在冯大娘没死的时候呆若木鸡,养晦韬光,冯大娘一死,他就立即从木鸡变成了雄鸡,首先干的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当时北魏的首都是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北部),虽然名字叫平城,但是这里一点都不太平,可谓上有天灾,下有人祸(北方民族柔然的侵袭),是个典型的鸟都不愿拉屎的地方,不迁不足以平民愤。多年来,拓跋宏一直有此心愿。然而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心脏要挪位自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挪得不好,小命就得玩儿完。所以后世的赵匡胤那么强势,只是想把首都从同属河南省的开封挪到洛阳,都被大臣顶得胎死腹中,对拓跋宏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幸好拓跋宏不是属牛的,只会一根筋直来直去,他巧妙地搞了一次暗度陈仓。

 

  某天,拓跋宏在朝会上煞有其事地宣布自己要御驾亲征,争取一举荡平南齐,提早统一中国。和他预料的一样,大臣们纷纷提出反对,口水多得都可以盖座游泳馆了。这里面,属任城王拓跋澄的嗓门最大。下朝后,拓跋宏偷偷把他叫到后宫,说出了自己亲征的真实用意是想迁都洛阳,然后进行汉化改革。任城王恍然大悟,进而十分配合地在第二天的朝会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支持皇帝南征。领头的没了,小喽啰们自然也就蔫了,计划第一步成功。公元四九三年,拓跋宏领着三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南征”去了。这个时候,老天爷也十分照顾,连着下了一个多月的雨,到处都是泥坑水洼,不光人走不方便,就是马走都十分困难。为了把戏演得更加逼真,拓跋宏穿着整整齐齐,下令大军继续前进。大臣们不干了,再走下去南齐没来打我们,我们自己先累死了。他们再次呼呼啦啦站出来要求停止南征。眼见时机成熟,拓跋宏先举起一根大棒:“寡人带着几十万大军兴师动众走了这么长一段路,如今半途而废不是让人看笑话吗?”大臣们个个面如苦瓜,紧接着拓跋宏马上抛出一颗甜枣:“如果实在不想走也是可以的,我们就把首都迁到这里如何呢?”大臣们恍然大悟,原来耍我们呢!心里那个气呀,半天都没人吭声。拓跋宏急了,同意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大臣们一想反正都走到这儿了,返回去和向前走都是费鞋底的苦差事,索性同意了。迁都大计就此告成。

  洛阳地处中原,历史上是东汉、西晋等王朝的首都。在五胡乱中华的时代,这里是北方汉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拓跋宏迁都于此,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想对鲜卑民族进行汉化改造。汉化的第一步是从风俗习惯开始,他本人曾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穷,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吾……如此渐习,风化可新;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公元四九五年,大规模的变革正式开始。首先在服饰上,禁止三十岁以下的人穿胡服,而改穿汉服;其次在语言上,命令本族人学外语,也就是汉语;此外,他还对姓氏和通婚进行了强有力的改革,并以身作则,娶了几个汉族美眉做老婆。

  大凡政治家改革,最常干的一件事就是兔子先啃窝边草,让身边的人和自己身体力行,给别人做做榜样。很多窝边草,如皇叔祖安定王拓跋休等等都听话地照做了,唯独离窝最近的一根草——冯媛没照做。这个犟女人本着“汉语不及格、证明我爱国”的思想,坚决不说汉语。拓跋宏好劝歹劝都没效果,无奈之下,于太和二十年七月,废掉冯媛的后位,降为庶人,让她在瑶光寺养老,跟佛祖们说鲜卑语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后。拓跋宏很快就挑选了一位新的继任者——冯润。这个冯润是冯媛同父异母的姐姐,小名叫妙莲,当年姐妹俩一同进宫嫁给了拓跋宏。之所以当时没有成为皇后,是因为自己的母亲不是正房。她和拓跋宏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惜的是她的身体却不是很好,因为内分泌失调,不幸得了牛皮癣、荨麻疹之类的皮肤病。皮肤病的传染性很强,冯太后害怕拓跋宏受到传染,就把她打发到庙里做尼姑了。拓跋宏是个多情种子,对冯润念念不忘,但碍于女强人胡太后的约束,又不能和她朝夕相处。只好把对她的思念转化到她的妹妹冯清身上。等到冯太后病死,吃了几年素食的冯润内分泌也调得差不多了,一身的皮肤病也好了。拓跋宏那个高兴呀,派人把她接回皇宫,封为左昭仪。离开之前,拓跋宏眼里只有一个她,回来之后,拓跋宏眼里却有了冯清、高美人等一干莺莺燕燕。拓跋宏毕竟只有一个,与别人共享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冯润狠下心,通过各种手段,硬是把这些情敌们不是赶走,就是干掉,留下自己一个人痛痛快快独享好男人拓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