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关于在清史编纂中设置《京师志》的建议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关于在清史编纂中设置《京师志》的建议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关于在清史编纂中设置《京师志》的建议
对清史的编纂体裁体例,目前尽管有多种意见,我看最终会统一到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在体裁和体例上进行综合创新。
清史部件的设置专家意见纷纭,最后也只能由总编纂裁夺。我仅就部件中应设《京师志》提出一些想法,供参考。
建议在大型清史中设置《京师志》大部件,综述清代268年以北京为京师如何发挥其首都的政治文化中心作用,这对现今首都建设或有可资借鉴之处。特别是对实施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更有现实意义。
《京师志》应是大型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地方志,也不是现在编制的《北京志》的缩写本。在内容表述上应力求与清史其它部分避免重复。设想《京师志》大部件包括五个小部件,即五卷。每卷平均10万字左右,总计50万字左右。
一、城史卷叙述自古蓟城、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至明代北京城,3000多年建城、800多年建都的深厚历史渊源,使清王朝做出定都北京的抉择。清代北京城是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建设史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杰作。
二、园林卷叙述清王朝对北京“三山五园”的营造建设,使北京成为世界上最为壮丽的都城之一,圆明园被称誉为“万园之园”,颐和园、北海等皇家园囿堪称东方园林的典范。
三、宫廷衙署卷叙述皇城的建设布局和清朝的宫廷礼制、重要典章制度以及衙署的设置和功能,说明在清王朝的皇权统治下,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行政运作方式及利弊。
四、文化卷叙述融皇家文化、士人文化和平民文化于一身的北京历史文化,对全国文化的辐辏、辐射作用。特别是在清代实行满汉分居、旗民分治政策下,在京师外城宣武门南部一带,形成以士人文化为主体的特殊地域文化现象,被现今史学界称为“宣南文化”。正如学者指出:宣南文化凝聚北京历史文化的精华,是北京历史文化的源头和缩影。
五、市井坊巷卷叙述北京以琉璃厂和大栅栏为代表的文化、商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及以天桥、什刹海为代表的平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京师的坊巷胡同特有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北京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彩。
人大历史系博士研究生黄宗汉,2003年3月25日。
(稿件来源:清史编委会体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