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清宫的藏香(2015年第47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清宫的藏香(2015年第47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宫的藏香(2015年第47期)
清人有诗云:“藏香蠖手从三杰,巧窃孙郎猬髯色。裹束西风万里来,故人把赠怜初识。”(徐珂《清稗类钞》)在清代,作为西藏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的藏香,体现着浓浓的宗教文化情结,缕缕清烟将布达拉宫与紫禁城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雪域高原与清朝宫廷的纽带。《华严经》中记载:“人间有种名为象藏的香,是因为龙族的互相争斗而生。如果有人焚烧这种藏香丸,虚空就会生起大香云,在七日内降下细香雨。如果有人沾到这香雨,身体就会变成金色。如果衣服、宫殿、楼阁沾到,也会变成金色。嗅到这种香味的众生,七天七夜都会欢喜不已,身心快乐。”这就是藏香,产自雪域高原的神奇香料。
藏香是西藏特产,它不同于一般的单一型香料,而是由藏红花、雪莲花、麝香、藏寇、红景天、丁香、冰片、檀香木、沉香、甘松等20余种名贵香料及药材手工制作而成,不仅具有香料的熏香特质,还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相传,藏香是由一千多年前松赞干布时期的吞弥桑布扎发明的。据史料记载,藏王松赞干布曾派出16名青年才俊赴印度学习佛法,最后只有吞弥桑布扎学成归来。回到西藏后,吞弥桑布扎以梵文字母为基础创造了藏文,并将他在印度学到的制香技术结合西藏的物产制成藏香。其后,藏香迅速成为西藏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并成为西藏主要的手工业产品。最迟至宋代,藏香已传入内地,当时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已有藏香在市面上出售。经过元明两代,藏香逐渐成为一种重要香料,特别是在宗教活动中得到普遍应用。
随着清代对西藏管理的加强,藏香声誉日盛。当时很多学者关注藏香,如肖腾麟认为:“藏香有紫、黄二色,粗、细二种,各处皆有,只有产于巴塘者最好。”宓元良指出,“紫者是用琐琐葡萄汁合成,故色紫而性通窍,透发而上升,能发痘;黄者性下降,可催生,二者不可乱用”。(肖腾麟《西藏见闻录》)马少云在《卫藏图识》中称,“藏香有紫、黄二种,真藏香焚烧后烟可凌霄,大概是因为制作的过程添加了珍宝屑,又有黑香和白香,白香也叫吉吉香,黑香也称名香。”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此解释说,“藏香只有紫、黄二色为正品,红、绿、黑、白诸色,皆属他香,不多见。”
清代的藏香主要以紫色和黄色为主,其他颜色的是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某些材料制作而成。在民间,藏香因不易得而弥足珍贵,《清稗类钞》中记载:“藏香出西藏,甚珍贵。雍正时,杭州周亦庵孝廉(明清时期举人的雅称)自日下(指北京)归,以乌思藏香一枝赠丁敬身布衣敬,其色绀(gān,微带红的黑色)紫,出以示人,观者皆叹为得未曾有”。由于藏香在民间非常少见,所以一些学者对别色藏香出现误解,也是很正常的。清宫中藏香的使用十分频繁,用量很大。其主要来源,一为清宫内茶库司员采办,二为西藏宗教领袖进贡,三为地方官进贡。
清宫所用香料例由负责香料管理的茶库司员采办交进,存放于自鸣钟处,或者由造办处做成线香、香饼和盘香等使用。由于藏香用量很大且采办路途遥远,因此常委派地方官员操办。乾隆时,四川总督策楞为西藏兵事上奏:“倘势不得不作用兵之计,即当为准备,臣现差人以买藏香为名,密行侦探。”(《清高宗实录》)可见,当时周边地区入藏买藏香十分普遍。
西藏宗教领袖进贡藏香,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多有记载。“闻达赖喇嘛、班臣额尔德尼于庆祝之外,别具寿帕、珊瑚、琥珀、数珠、藏香、氆氇(pǔlu,毛织品)以贡……”又如,“西藏喇嘛贡物,原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间年遣使进贡,贡道由西宁至京,寓居西黄寺,贡物有哈达、铜佛、舍利、珊瑚、琥珀、数珠、藏香、氆氇之属。”
除西藏外,西北及四川地方官员也进贡藏香供宫廷使用。如“乾隆十五年二月十二日,驻跸射虎川,奉上谕:策楞(四川总督)所进之无量寿佛一尊、藏香二匣、唵叭香一匣、青城芽茶二箱、百合粉一匣,即着差人送至京城交与三合。钦此。”“乾隆二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旨:甘肃巡抚明德所进藏香分与五台各庙焚烧,其挂面等物分赏喇嘛。钦此。”四川和甘肃毗邻西藏,可以采购大量藏香,藏香经由地方官员进贡宫廷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于藏香的珍贵,清宫在保存藏香时十分谨慎,档案中有如下记载:“太监任朝贵持来黄藏香四束,随黄缎匣盛装,说宫殿监督领侍陈福传着包裹黑毡,记此。”“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首领太监李久明持出红藏香一根,说太监王守贵传,着照此香尺寸配做盛二根香木匣一个,盛四根香木匣一个,里面俱糊黄纸,安紫檀香别子,记此。”专门为保存藏香制作木匣,由此可见其重视程度。对于损坏的藏香,清宫也要进行修补,以便继续使用,如“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传旨将红藏香大小七根研为末,接拆藏香用,接完时按接缝处贴纸筘”。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除西藏外,内地也有作坊制作藏香。据赵学敏称,“王景略曾为织造寅公制藏香,其方云得自拉藏,予求其法,附载于此”(《本草纲目拾遗》)。其记载的香方与西藏制造藏香的香方基本一致,可见当时江南也有藏香生产,只是数量少而鲜为人知。清宫在使用藏香时,一般将其做成香饼或盘香,如档案记载:“雍正五年三月初十日,首领太监程国用交来碎红藏香,重一斤十四两,说太监王太平传做宫香饼用……于十月二十九日,做藏香饼五百八十个,重一斤十四两,装在蟠桃九熟盒内。”宫廷制作体积较大的藏香时非常谨慎,一般都先做样呈览,如“雍正九年二月二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太监任常贵持出红黄色藏香二根,说太监张玉柱传着做木样二根打色”。
藏香在清宫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宫殿和居室内燃藏香,以祛除屋内浑浊气味,且有安神作用。如“雍正九年六月初十日,首领太监薛勤交来红藏香二十斤,传着照前样一样做火香”。除在宫殿使用,皇帝大婚等场合也用藏香熏轿舆等。如在皇帝大婚中举行奉迎礼时,用藏香两束熏凤舆,“奉迎日凤舆内应用御笔龙字如意……熏轿、熏盖头应用藏香,凤舆前应用藏香。”
其次,藏香在宗教和祭祀活动中广泛应用。清代皇帝日常礼佛,在宫殿内上香,如“乾隆十三年八月十六日,总管王长贵传旨:中正殿正殿每日上藏香四柱,每月共该一百二十柱,今将正殿的香减一柱,每日就该上三柱,每月共该九十柱。香云亭每日上藏香与正殿一样,此二处每月共该一百八十柱,往自鸣钟处行取,如领香之时,将上过炉内原香头交回”。(《中正殿档案?香计在》)皇帝大婚时,上藏香告祭先祖,成婚当日“皇上皇后同诣寿皇殿列圣列后圣容前拈香,同诣正中大炉内上藏香,行三跪九叩礼”。
除在宫中使用外,许多寺庙和祭祀场合也用藏香。如前述乾隆二十六年二月,奉旨将藏香分给五台山各庙焚烧。嘉庆时泰山进香,“上头号红黄藏香二束,二号红黄藏香四束”。清廷有时也会赐予地方官藏香,用于祈求神灵。如乾隆五十八年黄河平安度汛,乾隆帝认为“此皆上赖河神默佑,顺轨安流,兹特发去藏香一百枝,交李奉翰等敬谨收贮,随时拈香叩谢,用答神庥(xiū,庇荫)。”(《清实录》)
此外,清帝还将藏香赏赐给后妃自用。如“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十二日,太监刘秉忠奉旨着查容妃今年五十岁该赏何物,随遵旨查得乾隆四十五年颖妃五十岁赏过如意一盒、古玩九件、锦缎九匹、银元宝九个、藏香九束,具折片一个奏过,奉旨亦照此例赏”。这说明,在当时赏赐后妃藏香已成定例。
作者简介
万秀锋,1982年生,山东人。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清代宫廷生活、中西文化交流,着有《清代贡茶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