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车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车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车克
车克,生年不详,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姓瓜尔佳氏,世居苏完(吉林省双阳县)。祖克尔素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投归努尔哈赤,父席尔那任职佐领。车克在其父死后嗣其职并兼前锋侍卫。‘皇太极赐姓觉罗,[1]隶满洲镶白旗。
车克一生历经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三朝。从崇德年间起,他长期在户部任职,几经起伏,官至户部尚书。
崇德三年(1638年)七月,皇太极更定六部等衙门官职,车克被授副理事官,负责记录户部库藏出纳。是年,户部承政(尚书)韩大勋私取库藏之金一案,车克以此笔库金未入档册失职论死。皇太极命其“免死罚锾”,[2]仍留户部任事。顺治四年(1647年),车克以“在户部能任事”加三骑尉,[3]次年又升本部侍郎。时八旗内部两白旗同两黄旗之争在户部给饷时同样有其明显反映。多尔衮死后,情势大变。顺治八年(1651年)四月,驻防河间佐领硕尔对告发户部诸臣在多尔衮摄政时对驻防沧州两白旗兵丁“给饷不绝”,而对驻防河间之两黄旗兵丁“则屡请不发”。[4]车克虽于本年三月已改任都察院参政,但因其在户部时随同本部尚书觉罗巴哈纳“阿附”多尔衮,“有意刻待两黄旗兵丁”,[5]其世职连削二级,留原任。同年九月,车克升户部尚书。次年,列议政大臣。此后十年间,他始终担任或兼户部职,参与和执行了顺治年间一些重大措施。
顺治元年十二月至顺治四年正月,清政府曾三次大规模圈地,顺治四年三月以后,清廷虽一再命令停止圈地,并有所谓“退圈”,其实,所退之地尽是“薄洼”恶土。为此,车克等户部官员在题本中说:“满洲人不能耕种、反致荒芜、有亏钱粮”,主张“均摊给民,耕种纳粮”。但又“恐民不肯领种”,因而请行三年起科。[6]是年,正当清初统治者重申“永不许圈占民间房地”时,车克本人却仍然在为移居外地看守果园之八旗壮丁“请旨圈给房地”。[7]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车克还请求为看守顺治陵墓的官员圈拨三百八十余垧土地。清政府从其议。
清朝初年,财政颇为拮据。顺治九年,农民军再度四起抗清,而两湖旱情又异常严重,以致“民生日蹙,国赋难征,饷诎兵单,忧惶无措”。[8]为此,车克一再建议“清查越占地土”,“严剔积弊”。[9]同时,“屯本设官”,“清理屯丁”,“以杜扰害”,“务收实效”。[10]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他又疏陈屯政利弊,题请将以前“累民之事,一但豁去”,广大农民便会“爽然自奋”开垦荒地。[11]对清查明朝藩王田产,他主张“严查欺隐王田”,制定“征输画一之制”,按年征税,“速催完解”。[12]此外,车克根据明末废钱“愈禁愈多”之势,提出“画一制钱”,“务令照式精工铸造”,[13]严禁明末废钱和私铸之钱,缉捕搀杂和使用之人。如此,则法严而民畏,“钱法通,则国用充”。[14]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清政府决定重新加派“练饷”,车克立即提出加派之法,再次强调“作速派征”,“候拨兵饷”,[15]不得动用。
上述这些“裕赋源”、“培邦本”的具体主张均以严法催征。顺治帝对此非常赏识。从顺治十年起,车克年年晋职,是年,恢复其原来世职。次年八月,顺治帝称赞他“素劲忠勤,历今始终不渝”,经理部务“成绩已彰”,[16]特加太子太保。十二年,升秘书院大学士,晋少保兼太子太保。四月,兼纂《太祖圣训》、《太宗圣训》总裁官。十三年三月,车克自陈“学识疏浅,难任机密”,请罢大学士,“优旨不允”。[17]同年六月,顺治帝谕吏部,强调户部尚书一职“必得精敏练达之才,才能胜任”,而车克“向任司农,廉勤夙着”,[18]遂再升少傅兼太子太傅并仍以原官管户部尚书事。次年“考满”,他第五次晋职,加衔少师兼太子太师。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康熙帝即位。同年闰七月,车克奉诏还京,改任吏部尚书。在车克尚未离户部任时,曾奉旨均分旗人阿那库与其兄金布争夺财产事。不久,阿那库以金布私匿婢女三人告到户部,车克认为这三名婢女原为金布所有,也不涉及分产一案,故不予受理。阿那库甚觉不公,又同本旗吉詹就分产争吵,吉詹怒其违旨妄争,诉之户部。车克即将此状转刑部,刑部论阿那库抗旨不遵,当绞。阿那库之妻闻之,随于都察院门前击“登闻鼓”,以讼其冤。清廷再次传旨审议此案后,恕阿那库违旨之罪,车克削少师衔。康熙元年(1662年),复授秘书院大学士之职。康熙六年,他因病请解任,命以原职致仕。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病故。康熙帝予车克祭葬如仪,立碑,赐谥文端。
车克在其一生中还参与了明清间的一些战事,以及顺治五年间平定大同姜壤之叛。顺治十六、十七年间,他在福建对郑成功作战。但在军事上并无突出建树。
[1]《八旗通志》初集,卷160,<名臣列传·车克>。[2]《满洲名臣传》卷8,<车克)。[3]《清史列传》卷5,<车克>。[4]《清世祖实录》卷56,第9-10页。[5]《清史稿》卷238<列传25·觉罗巴哈纳>、《清世祖实录》卷56,第10页。[6]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第80页、第115页。[7]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第80页、第115页。[8]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第80页、第115页。第六辑,第180页。[9]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第80页、第115页。第四辑,第91、94页。[10]《历史档案》1981年第2期,第19、32、30页。[11]《历史档案》1981年第2期,第19、32、30页。[12]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第80页、第115页。,第四辑,第157.182、232、238页。[13]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第80页、第115页。第七辑,第178、177、184页。[14]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第80页、第115页。第七辑,第178、177、184页。[15]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第80页、第115页。第四辑,第2页。[16]《清世祖实录》卷85,第21-22页,卷99,第12-13页,卷102,第3页。[17]《清世祖实录》卷85,第21-22页,卷99,第12-13页,卷102,第3页[18]《清世祖实录》卷85,第21-22页,卷99,第12-13页,卷102,第3页
(资料来源:《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一卷,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