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与路易·波拿巴复辟帝制之比评(《清史参考》2011年第38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与路易·波拿巴复辟帝制之比评(《清史参考》2011年第38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袁世凯与路易·波拿巴复辟帝制之比评(《清史参考》2011年第38期)
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迫使清帝退位。四年之后,已经是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又倒行逆施,复辟(bì)了帝制。无独有偶,早于袁世凯复辟帝制半个多世纪的路易·波拿巴,在19世纪中叶改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为第二帝国,成为皇帝拿破仑三世。这两人的帝制复辟活动,可以对照着来剖析。袁世凯和路易·波拿巴两人复辟帝制的活动,是当时中法两国阶级斗争形势造成的。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一方面胁迫清帝退位,另一方面策划对革命党人的“和平”圈套,迫使孙中山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自己。就任后,袁世凯走马灯似地多次更换内阁,使其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同时又依靠前清军机大臣徐世昌为首的官僚集团,组织了为自己服务的特务警察系统。随后,袁世凯又将辛亥革命时期属于立宪派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收于麾下,成为自己帝制复辟的吹鼓手。他还竭力消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势力,派人暗杀了国会中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镇压了“二次革命”。所有这些,都使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权力达到了空前的集中。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不等制定正式的总统选举法,即匆忙派千余荷枪实弹的军警包围众议院,命令议员投票“选举”他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到此并未满足,在高唱维护民主共和口号的同时,他一方面抛出字字经他手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把总统权力扩大到专制皇帝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自恃自己多年豢养的军阀、官僚可供驱使,国外又有帝国主义支持,做起了复辟帝制的美梦。经过一番准备后,袁世凯利令智昏,强迫各地“代表”投票推戴他为“中华帝国皇帝”。随后宣布将于1916年1月1日正式举行“登基”大典。
再谈路易·波拿巴帝制复辟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活动。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推翻了路易·菲利普七月王朝18年的统治,宣布成立临时政府,实行共和制,这就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此后,由于临时政府在一系列政策上倒行逆施,巴黎工人示威游行,提出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但很快失败。4月,制宪会议选举,资产阶级共和派获胜,从而篡夺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果实。11月,在正统王朝派(该派因拥护波旁王朝的正统性而得名,代表法国大土地贵族和高级教士的利益)和奥尔良派(1830年法国7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后,该派拥立波旁王族旁支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为国王,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控制下,国民议会颁布宪法,规定总统拥有立法、行政、司法、任免官职以及解散国民自卫军的权力,并统率全国一切武装力量。在随后的总统选举中,作为大资产阶级推荐的候选人——拿破仑一世的侄儿路易·波拿巴,许下了适应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天主教徒和占法国选民大多数的农民等阶层愿望的诺言,赢得他们的支持,顺利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
对路易·波拿巴而言,当选总统只是其政治生涯的第一步。他决心要铲除政敌,把拿破仑开创的帝制再次变成现实。为此,他首先任命奥尔良派巴洛为总理,组成秩序党(该党于1848年6月法国巴黎工人起义失败后成立,由正统王朝派和奥尔良派组成,其纲领宣称要维护资产阶级财产和秩序,反对社会主义运动)内阁。随后,他迫使制宪国民会议解散,让位于由秩序党控制的立法国民会议。接着又双管齐下,击溃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解散“有共和主义嫌疑”的国民自卫军,使人们“看到复辟已经在法国大门外了”。同时又组织起“十二月十日会”,大力收罗无业游民,成为自己的打手和吹鼓手。1849年11月,路易·波拿巴下令解散巴洛内阁,代之以自己亲信组成的惟命是从的“听差内阁”。次年5月,他颁布法律,“用尽一切办法把总统选举从人民手里转到国民会议手里”。1851年初,他任命亲信为巴黎卫戍司令,并用从议会勒索来的巨款收买军官和士兵。12月1日深夜,他调动军队占领巴黎各个重要据点,“像清除垃圾似的清除了议会”,逮捕秩序党及反对他的议员。随后两天,他又命令军队向“衣着阔绰的先生们开枪”。路易·波拿巴在这场斗争中取得完全胜利,为最后复辟帝制铺平了道路。1852年11月,参议院通过恢复帝制的决议。12月2日,法国由共和国改为帝国,路易·波拿巴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路易·波拿巴和袁世凯都当上了皇帝,但结局却大相径庭:前者基本上坐稳了位置,而袁世凯却只当了83天,就在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中灰溜溜地滚下了宝座。
袁世凯帝制复辟失败,是由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形势和阶级状况决定的。概言之,袁世凯的帝制没有阶级基础。
首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复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虽然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建立民国的思想和卓有成效的活动,以及革命派与立宪派不妥协的斗争,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绝不是袁世凯一人能扫除掉的。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同袁世凯进行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斗争,有力地阻止了帝制复辟活动的进行。还有一点须提及的是,此时由于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当薄弱,民族资产阶级并不害怕无产阶级,决无必要联合帝制分子来对付无产阶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蔡锷、唐继尧等人领导的护国运动。他们都曾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赞成共和。当复辟帝制的消息传到云南后,蔡、唐二人联络李烈钧等,宣布云南独立,并组成护国军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兵。他们振臂一呼,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反袁浪潮很快波及全国,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其次,就立宪派而言,他们在辛亥革命后之所以支持袁世凯,主要是鉴于袁的势力大,希望能依靠他抵制革命,建立清朝的君主立宪制,以恢复心目中的清朝统治,而不是赞成一个外姓人(例如袁世凯)的帝制复辟。所以,当袁世凯“导演”复辟滑稽剧时,多数立宪派抛弃了他。
再次,就袁世凯的党羽而言,北洋政府内部的实力派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多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例如,曾为袁所倚重的徐世昌、黎元洪,看到帝制复辟不得人心,便迅速改变了态度。冯国璋、段祺瑞此时也与袁离心离德。袁当上总统后,害怕两人势力膨胀危及自己的权势,就对二人分别采取欺骗和打压政策。1915年6月,冯曾问袁:“外间传说,大总统欲改帝制,请预为秘示,以便在地方着手布置。”袁却信誓旦旦地表示决无此事,此后两人又几次谈及此事,袁一再予以否认。后来冯终于得知了袁的称帝意图,气愤地斥责说,自己竭力保袁做大总统,不料袁却拿自己当外人,不说一句真心话,现在又要称帝,子孙世袭,如何伺候得了?他对袁称帝是不予支持的。袁世凯对段祺瑞也极力排斥,先以段有病为名,胁迫其称病请假,后又借机解除了段的亲信、陆军次长徐树铮的职务。1915年8月,袁干脆下令免去段的陆军总长。(参见侯宜杰《袁世凯传》)
袁世凯的亲属也反对其称帝。他的弟弟、妹妹在帝制复辟前夕发表声明,与袁断绝关系。这说明袁世凯还未登上皇帝宝座,就已经成为孤家寡人了。
再说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日本等国原来都企图以支持袁世凯称帝来谋求更多的在华利益。后来,他们发现,一旦袁世凯称帝变成现实,势必引起中国内乱,反而会伤及自身利益。于是由日本牵头,联合英、俄、法、意,共同向袁提出警告,令其迅速悬崖勒马。这表明,复辟帝制也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更为重要的是,袁世凯失去了农民的支持。他上台后,不仅通令“迅速恢复”辛亥革命前被清廷免除或减轻了的捐税,而且又下令征收新的捐税。这样,全国各地工人、农民、会党和其他下层群众,以各种形式反对他的斗争此伏彼起,一浪接着一浪。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白朗领导的河南农民反袁起义。虽然起义最后失败,但给袁世凯以沉重打击。
至于路易·波拿巴复辟成功的原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其“胜利的全部秘密就在于,他是依靠同他的名字相联系的传统才得以在一个短时期内保持住法国社会中相互斗争的阶级之间的均势。”
法国无产阶级“任何反抗企图”的“完全被制止”,是复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1848年法国大革命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当年6月,巴黎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提出成立“民主的社会的共和国”。然而,此时无产阶级尚处于自在阶段,加之法国当时工商业繁荣,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各阶层暂时达到了“团结一致”,无产阶级又失去了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因此在起义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最后以失败告终。到路易·波拿巴政变时,统治法国三年半的资产阶级议会先后剥夺了无产阶级的选举权、集会权、自由出版权,所有工人都被从国民自卫军中清除出去,武器完全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可以说,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利和武装“可以说根本没有了”,他们的“任何反抗企图就完全被制止了”。
法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先后败阵,是复辟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资产阶级共和派和中等资产阶级早就先后丧失了政治权利,只剩下了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秩序党实力尚存。组成秩序党的两个保皇派组织中,正统派拥戴波旁王朝,奥尔良派则希望七月王朝复辟。在这两个派别看来,“共和国”只是他们争斗时的一块挡箭牌。只要条件成熟,任何一派都会立刻搬掉它。秩序党掌权后,由于害怕人民的革命斗争,经常加强行政权力。但随着行政权的加强,路易·波拿巴的地位不断提高,实力不断加强。同时,这两派却为争权夺利展开无休止的争吵,“彼此使对方丧失威信”,削弱了自身力量。以上因素合在一起,最终结果就如同中国古语所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把政权送给了以十二月十日会的头目(指路易·波拿巴)为首的流氓无产阶级”,任听其摆布和进行复辟活动,从而也变成了路易·波拿巴的保皇派。
路易·波拿巴复辟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获得了农民的支持。早在19世纪初,拿破仑·波拿巴就在其制定的《拿破仑法典》中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及特权,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使农民从封建压榨下解放出来。由此,农民成了拿破仑政权的主要支柱。这样,“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造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将会把一切失去的福利送还他们。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冒充这个人的人”,而“这个人”就历史地落在了拿破仑侄子路易·波拿巴的身上。他终于在法国农民(当然还包括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当上了“法国人的皇帝”。
路易·波拿巴称帝后,其追随伯父拿破仑一世争夺欧洲霸权的野心逐渐暴露出来,并于1870年7月亲自率军向普鲁士宣战。这次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以及在战役指挥和装备方面的问题,使法军连连战败,他自己也于9月2日在色当战役中被俘。几天以后,在普鲁士进军和国内革命高潮来临的形势下,法国共和派宣布废黜皇帝,实行共和,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袁世凯和路易·波拿巴的最后结局说明,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谁要违背这个规律,必将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与路易·波拿巴复辟帝制之比评(《清史参考》2011年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