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首发)
谢明文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2011年6月湖北随州市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的觯(出土时觯内附斗),盖、器同铭,分别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其中器铭有一字被补丁毁坏(《文物》2011年11期第51页图79.3、10)。关于该铭文,发掘简报释作“且(祖)南兽乍(作)宝”[1],《铭图》10574等把“兽”改释作“雚”,把整个铭文释作“且(祖)南雚乍(作)宝”[2]。《礼乐汉东》亦把“兽”改释作“雚”[3]。该觯器铭后来又着录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4],周忠兵先生据之释作“乍(作)宝瓒彝(?)”,认爲“瓒”可读爲“祼”,是用来说明青铜觯的功用主要是用于祼礼,它与卣一样,都是用来盛鬯酒而非饮酒器。该觯出土时所附斗应即用来挹取觯中的鬯酒[5]。我们认爲“雚”、“瓒”的改释以及“瓒”读爲“祼”的意见可从[6],盖铭“瓒”字与器铭“瓒”字相比,只是前者上下两部分笔划断开而已[7]。《合集》27456正+《合补》10222正[8]上面有“其示瓒”之语,其中“瓒”原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其写法与器铭“瓒”字写法基本相同。觯铭“瓒”字头部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形,类似写法亦见于“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郳公镈,《古文字研究》29辑第397页)以及“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散氏盘,《集成》10176)等所从瓒旁。
上引觯铭对宋人所谓觯这类器物的定名研究非常重要,但由于旧没有得到正确的释读,故其重要性一直被研究者忽视。我们认爲整个铭文应该释作“乍(作)宝瓒(祼)雚(鑵)”。
现在一般称爲觯的青铜器,其名来源于宋人(《博古图录》卷16),至于将此类青铜器称爲“觯”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并不清楚。宋人所谓青铜觯这类器物,其器形特徵是:横截面多爲圆形或椭圆形,敞口,束颈、鼓腹较深,腹径略大于口径,下有较高圈足,有的有盖。朱凤瀚先生曾认爲:“宋人所名之觯出现于殷代中期,通行至西周早期,西周早期以后即罕见,所以东周礼书中经常出现作爲饮酒礼器的觯似不大可能即是宋人名其爲觯的铜器。[9]”宋人对青铜器的命名,有时候并不準确,如宋人定名爲“觚”的那类器物,根据新出资料中它所带自名来看,实应命名爲“铜”[10]。那么宋人对青铜觯的命名是否準确呢?两周铜器中所谓觯是否带有自名呢?其具体情形又如何?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从西周金文看,所谓觯罕见带自名。研究者提及西周金文中所谓觯带自名的例子见于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进觯(《文物》1986年1期14页图32.33,《集成》09594,《铭图》10860),此器或称爲壶,研究者已经指出称壶不準确,应称爲觯[11],我们认爲称觯可信。该觯铭文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进乍(作)父辛△,亚朿”。其中△字,盖铭、器铭分别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李学勤先生说:“疑从‘羊’声,读爲‘觞’。《说文》‘觞’字下云:‘实曰觞,虚曰觯。’觯实以酒就叫作觞。如果这一猜想不错,本器仍应称觯。[12]”黄盛璋先生隶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认爲:“‘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字仅见此器,当表器名。从系从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系自是形旁,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则表鬯中盛羊肉所以祭祀,当爲会意。音读未详,如读羊声或鬯声,古音皆在阳部。此器爲圆壶而四角变方,乃圆壶之变种,故立专名,以与圆壶区别。[13]”△字,现一般隶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周忠兵先生认爲:
其构形与“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相似,其中的“鬯”应爲义符,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爲声符。且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所从的欠与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所从的特殊欠旁相同,表明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可能也与酒有关。它的构形可能与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懿一致,都是会意字(引者按:原注:关于厚所从特殊欠的与酒有关以及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懿爲会意字的论述参看林澐《说厚》,《简帛》第五辑第104-1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因“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爲觯形器的自名,故“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应该是一个与“觯”读音相近的字。具体爲何字,还待研究[14]。
西周金文中除了上述的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进觯带有自名外,是否还有其它宋人所谓觯也带有自名呢?我们认爲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是带有自名的觯的相关铭文未受到研究者重视而已。
仲鑵盖(《集成》09986)、《铭图》19230)属于西周早期,原藏罗振玉,现藏旅顺博物馆,与它相配之器不存。仲鑵盖内壁铸铭文4字,始着录于《三代》18.19.7。该铭文作“中(仲)乍(作)旅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其中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即鑵字,研究者或读作“罐”。从“鑵”字所处位置来看,它位于金文中习见的器名修饰语“旅”之后,应是器物的自名。仲鑵盖器形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由于缺失所配之器,故仲鑵到底是一件什么形制的器物,旧不得其解。
《铭图》10855着录了一件2006年见于崇源国际(澳门)秋季拍卖会的西周中期前段的器物,《铭图》称之爲伯饮壶,又括注伯饮鑵。该器盖、器同铭,铭文作“白(伯)乍(作)酓(饮)△”,其中“△”字,盖、器分别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铭图》释作“鑵”,可从。从位置看,此铭的“鑵”显然也是自名,该器应根据其自名称之爲伯鑵。伯鑵器形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从其形制来看,我们认爲它显然即宋人所谓觯的那类器物,也就是说宋人所谓觯的那类器物,西周当时应该是称作“鑵”。
本文开头所提及的叶家山出土的那件觯,器形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从其形制看,它无疑应即宋人所谓觯。此觯铭文在刚发表时,我们曾怀疑铭文中的“瓒雚”可读作“瓒祼”,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对的。结合伯鑵器形及其铭文来看,叶家山出土的这件觯的铭文显然应释作“乍(作)宝瓒(祼)雚(鑵)”,其中“雚”应该也是自名,它与上引“鑵”字表示的应该就是同一个词。又青铜器器名用字常可以“金”旁作义符,如“钟”、“镈”、“铎”、“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等,因此“鑵”应该就是西周当时用来称呼宋人所谓觯的那类器物的专字,而“雚”则是其借字。“鑵”之于“雚”,犹如“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伯百父蓥,《集成》09425)之于“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师转蓥,《集成》09401)、“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之于“它”[15]、“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之于“须”[16]、“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叔甗,《铭图》03233)之于“献”[17],“铜”[18](内史亳铜,《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2期封面)之于“同”(《尚书•顾命》)
关于所谓觯的形制,朱凤瀚先生认爲大致可分爲扁圆觯(即腹身与口、足横截面皆作椭圆形)、圆觯(即腹与口、足横截面皆作圆形)、椭方觯(即腹与口、足横截面作圆角长方形)三类[19]。从形制上看,叶家山出土的这件作宝瓒鑵应属于扁圆觯,伯鑵应属于椭方觯,仲鑵从其盖形来看,可推知它原亦当属于椭方觯。通过仲鑵、伯鑵、作宝瓒鑵的器形以及铭文,我们认爲“鑵”是西周当时用来称呼宋人所谓觯的那类器物的专名这一点应该可以肯定下来。如此一来,现在考古学界称爲“鑵/罐”的那类器物在当时很可能并不称作“鑵”。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进觯自名之字“△”,虽然整个字不知爲何字,但联繫仲鑵、伯鑵、作宝瓒鑵来看,我们赞同其左上应表音(有单纯作声符或兼表音义两种可能)。族名金文中的“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类形,我们曾改释作“萈”,由金文资料看,“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类形有时或演变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类形即类化作一般的羊形[20]。因此我们认爲“△”左上所从的“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也可能是由“萈”字变体讹变而来。“雚”,见母元部,“萈”,匣母元部,两者韵部相同,声母同属牙喉音,又中古同属合口一等字,可知“雚”、“萈”音近。如果关于“△”字左上所从乃“萈”形讹变的意见可信的话,那么我们认爲“△”亦可读作“鑵”。
东周金文中所谓觯带有自名者,见于义楚鍴(《集成》06462)、徐王𠂔又鍴(《集成》06506)、徐王义楚鍴(《集成》06513),前两器自名作“耑”,后一器自名作“鍴”。“鍴”、“耑”的关係,可参看前文所例“鑵”、“雚”等字之间的关係。“鍴”当是器名专字,而“耑”则是其借字。王国维认爲这些自名爲耑(鍴)的器物形制与觯同,耑(鍴)与觯音近,故耑(鍴)可读爲觯[21]。
义楚鍴、徐王𠂔又鍴、徐王义楚鍴从形制看,应属于上引朱凤瀚先生所说的圆觯。耑,端母元部,中古属于合口一等字。雚,见母元部,中古属于合口一等字。耑、雚韵部相同,声母方面,端系字大量跟见系字发生关係[22]。从耑声的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胡管切,匣母)即属见系字,这是“耑”本身与见系有关的例子。因此耑、雚音近可通。又“耑”声字与“全”声字可通[23],“全”声字与“雚”声字可通[24],因此“耑(鍴)”与西周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雚/鑵”似有关,它们表示的极可能就是同一个词。不过毕竟两者声母不是特别近,这可能是由于自名爲“耑(鍴)”的这几件器物皆是徐国器,它们用“耑/鍴”作爲器物自名也有可能含有方音因素的缘故。
《墨子城守各篇•旗帜》:“道广三十步,于城下夹阶者各二其井,置铁𢑆。于道之外爲屏,三十步而爲之圜,高丈。爲民圂,垣高十二尺以上。”
岑仲勉先生《墨子城守各篇简注》云:
王以“其井置铁𢑆”爲句,于以“各二其井”及“置铁𢑆于道之外”爲句,吴以“于道之外爲屏”爲句,(孙、吴两书均无圈点,止有附注者乃知其如何读法。)兹参合数家读如上:谓城下大道夹阶之处(城上当阶见未篇6)各有两井,(其井之“其”或衍文。)井置铁罐,所以备贮水也。(𢑆,金文作鑵,《洛阳伽蓝记》:“石槽、铁罐供汲行人饮水。”《一切经音义》八:“罐、汲器。”皆与此之铁𢑆同。)[25]
岑仲勉先生提到的金文作鑵,从他所处时代来看,应该是指仲鑵盖之“鑵”而言。仲鑵盖之“鑵”,研究者或读作“罐”。我们认爲以往的研究者虽然不知仲鑵器形爲何物,但把金文之“鑵”与“𢑆”、“罐”联繫起来还是有启发性的。罐后世一般指圆筒形容器,而所谓觯一般亦作类似圆筒形,又“𢑆”、“罐”、 “鑵”皆从“雚”声,因此我们认爲作爲器名的“𢑆”、“罐”与西周铜器中宋人所谓觯的这类器物的自名“鑵”虽然在器形方面有一定差别,但它们在很早的时候应当有比较密切的亲属关係。
关于所谓觯的用途,朱凤瀚先生指出:“觯自殷代中期始出现迄殷代晚期,其并未成爲铜礼器组合中的主要成分,与卣、罍、壶等皆爲觚爵等基本组合中的辅助成分,但至西周早期,觯成爲重要组合成分,有一爵者往往配有一觯,有二爵者则配以一觚一觯,表明有以觯取代觚的趋势,由此亦可知,觯的用途近同于觚,当是饮酒器,铜觯体形较小,其通高一般多在10-20釐米间,个别大者亦不超过22釐米,适宜用来饮酒。[26]”前引周忠兵先生说根据作宝瓒鑵的铭文以及该觯出土时附斗认爲青铜觯的功用主要是用于祼礼,它与卣一样,都是用来盛鬯酒而非饮酒器。我们认爲根据作宝瓒鑵的铭文,可知青铜觯的功用可用于祼礼,但从伯鑵铭文“白(伯)乍(作)酓(饮)鑵”来看,可知所谓青铜觯显然也有当饮酒器或盛放一般酒而非鬯酒的功能[27]。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仲饮壶(《集成》06511)自名“饮壶”,但器形与旧所谓“觯”相近。伯作姬飮壶(《集成》06456)现藏上海博物馆,盖铭作“白(伯)乍(作)姬酓(饮)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壶)”。葛亮先生得知拙文观点后告知他也曾怀疑叶家山出土的这件觯的铭文中的“雚”是自名,但上海博物馆藏的这件伯作姬飮壶器形是一件标準的带盖的椭圆形“觯”而自名爲“壶”,因此葛先生的同事以此反驳他关于叶家山出土觯铭中的“雚”是自名的意见。那么如何解释与“鑵”类器器形相同者又自名爲“壶”这一现象呢?
我们知道青铜器自名中常存在着“相关替代”、或称爲“自名代称”的现象,即自名不用本名而用与之相关的其他器种的名称,亦即器形爲此类器而自名爲彼类器的现象[28]。如鼎、鬲可互代,盨、簋可互代,盉、匜可互代。昶伯墉盘(《考古》1965年7期371页图2,《集成》10130)器形爲盘,自名爲“监(鉴)”。蔡侯申尊(《集成》06010)器形爲尊,自名爲“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缶)”。彭射缶(《文物》2011年3期23页图53.2-3)器形爲缶,自名爲“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尊)”。陈剑先生把这种器名代称的实质归纳爲四类。第一,音近通假。第二,因简称、省略而形成。第三,两类器仅在功用上有关係,如用途相同或相近,或有替代关係,或有配合关係等,而形制上并无关係。第四,两类器在形制、器形渊源、用途、组合关係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繫[29]。盨、簋可互代,是因爲盨是由簋发展而来。盉、匜可互代,是因爲其功能相近[30]。我们认爲鑵类器自名爲壶亦当属于自名代称。壶可用作盛酒器,季良父壶盖(《集成》09713)“事季良父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姒尊壶,用盛旨酒”可证。“鑵”亦可作盛酒器(参看上文)。鑵类器自名爲壶大概是由于鑵、壶两者功能相近的缘故。因此我们不能因爲鑵类器或代称“壶”而昧其专名“鑵”。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宋人所谓觯这类青铜器在西周当时应该是称作“鑵”,在东周时候的徐国则称之爲“鍴”。东周礼书中经常出现作爲饮酒礼器的觯是否即西周的“鑵”、东周的“鍴”呢?我们认爲目前已经公布的资料中并没有积极证据证明西周的“鑵”、东周的“鍴”与东周礼书中的“觯”存在传承关係,因此对它们是否指同类器物我们目前倾向于持怀疑态度 [31],它们的关係究竟如何,还有待于将来的新资料以作进一步的研究。
附记:鹏宇先生曾于2014年11月3日惠赐其大作《谈湖北叶家山出土的所谓“且南雚觯”》,该文把所谓“且南雚觯”铭文释作“鬲雚乍(作)宝”,认爲“鬲”疑爲方国或族名,亦即文献中的“有鬲氏”。鹏先生并向我询问“鬲雚”是看作複合族名好还是看作“族名+私名”好。我遂以旧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最初题爲《说金文中“觯”的自名》)初稿示之,告知其说法有误。清华简《封许之命》叙述周成王赏赐吕丁的青铜器中有名“雚”者,近来鹏宇先生在其新作《清华简〈封许之命〉“荐彝”与商周觯形器再探讨》(清华简与儒家经典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第222-227页,烟台,2014年12月)、《叶家山曾国墓地M27所出弦纹觯铭文再探》(“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2014年12月21日)中把它与我们拙文所提及的青铜器中自名爲“雚”、“鑵”的器物相联繫,并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读者可以参看。 鹏先生文虽引及拙文,但限于某种体例并没有交代拙文的主要观点以及所涉主要材料。爲了避免日后没必要的麻烦,故我们提前把拙文刊布于此。以乞教于方家,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教。
2014年12月24日



* 本文受到2013年复旦大学新进校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资助项目“商周金文字词考释”(批准号JJH3148005)的资助。
[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1期第31页。
[2]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401页。
[3]深圳博物馆、随州博物馆编:《礼乐汉东—湖北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精华》,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108页。
[4]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199页。
[5]周忠兵:《释甲骨文中的“觯”》,《古文字研究》第30辑,中华书局,2014年9月,第64页。
[6]金文中“瓒”、“祼”相通多见,参看拙文《试说商周古文字中的“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未刊稿)。
[7]关于“瓒”字的构形以及它在甲骨金文中的演变可参看方稚松:《释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瓒、祼及相关诸字》,《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第83-87页。觯铭之“瓒”,有些研究者根据“且(祖)南”的释法,把它与“南公”联繫起来,此乃误上加误,完全不可信。
[8]刘影:甲骨新缀第181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网站,2014年08月10日。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4233.html
[9]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51页。
[10]参看吴镇烽:《内史亳丰同德初步研究》,《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2期,第30-33页;王占奎:《读金随劄——内史亳同》,《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2期,第34-39页。
[11]周忠兵:《释甲骨文中的“觯”》,《古文字研究》第30辑,第63页、66页注38。
[12]李学勤:《论长安花园村两墓青铜器》,《文物》,1986年第1期,第32页。
[13]黄盛璋:《长安镐京地区西周墓新出铜器群初探》,《文物》,1986年第1期,第38页。
[14]周忠兵:《释甲骨文中的“觯”》,《古文字研究》第30辑,第63页。
[15]董莲池:《新金文编》下册,作家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764-1765页。
[16]董莲池:《新金文编》上册第609页,中册第1286页。
[17]董莲池:《新金文编》下册,第1768页。
[18]“铜”原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从同从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作爲意符,常可与金旁通用,有研究者指出此字当释作“铜”,可信(相关讨论可参看刘传宾:《说“金”字的一种特殊形体》一文及该文后面的评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2月1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18。刘文后来正式发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9期第62-69页)。内史亳铜之“铜”乃是称呼宋人所谓觚的那类器物的专字。
[19]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51-259页。
[20]谢明文:《商代金文的整理与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裘锡圭教授),2012年,第684-697页。
[21]王国维:《释觯觛卮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第291-293页。
[22]许多见系字与端系字有比较密切的关係,参看杨剑桥:《论端、知、照三系声母的上古来源》,《语言研究》1986年第1期(总第10期),第110页。陈初生:《上古见系声母发展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线索》,《古汉语研究》,1989年第1期第26-34页。陈剑:《据郭店简释读西周金文一例》,《甲骨金文考释论集》,线装书局,2007年4月,第33-34页。魏克彬:《温县盟书T4K5、T4K6、T4K11盟辞释读》,《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第311-319页。
[23]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98页。
[24]《汉字通用声素研究》,第737页。
[25]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简注》,中华书局,1958年6月,第94页。
[26]《中国青铜器综论》(上册),第251页。
[27]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M1出土的一件燕侯旨卣,器内置酒器1套7件,包括觯5件和单耳罐、斗各1件(《考古》2011年第7期第12页,《山西青年》 2012年04期,第99页)。5件所谓觯中既有扁圆觯,亦有圆觯,联繫作宝瓒鑵出土时觯内附斗来看,燕侯旨卣内的斗应是配合卣以及所谓觯使用的。
[28]赵平安:《铭文中值得注意的几种用词现象》,《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2期第9-10页。又载同作者:《金文释读与文明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第220-223页。陈剑:《青铜器自名代称、连称研究》,《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335-370页。
[29]陈剑:《青铜器自名代称、连称研究》,《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第362-363页。
[30]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96-297页。
[31] 万杯(《集成》06515)“万諆作兹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是器物自名,研究者或据《说文》“觯”字或体作“𧣨”,认爲“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读爲“觯”,我们认爲这很可能是正确的。万杯器形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此种形制的器物又数见于1961年发掘的张家坡窖藏(参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长安张家坡西周铜器群》,第23页以及图版27、28,科学出版社,1965年。冀东山主编:《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鑒赏•青铜器卷》,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50-151页)。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觯(或称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杯,《集成》6051)器形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亚若癸觯(或称亚若癸杯,《古文字研究》第10辑262页图7、《铭图》10862)器形作“
文物-谢明文:谈谈金文中宋人所谓“觯”的自名”,它们与万杯器形也比较接近。东周礼书中的“觯”很可能是指类似万杯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