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林献忠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1、戍卒东郡茌[1]平邑□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73EJT24:392[2]
“茌”字红外图版为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我们以为该字下半部分应为“在”。同书“在”的字例有: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4:417B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73EJT21:387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3:980。
又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3:105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5:106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9:103B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7:17。《肩水金关汉简(壹)》[3]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E.P.T17:26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E.P.T21:12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E.P.T59:89。《居延新简》[4]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7A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157.14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180.11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188.16,202.5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293.7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502.14B,505.38B,505.43B。《居延汉简甲乙编》[5]
综上,我们以为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当释为“茬”。《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东郡有“茬平”。[6]《说文》:“茬,艸儿。从艸在声。济北有茬平县。”[7]
2、车一两为觻得骑士利成里留安国邺载肩水仓麦小石卌五石输居73EJT21:21
“邺”红外图版为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我们以为当释为“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邺” 字左半部分为“业”,同书字例有: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3:919A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4:145。
又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10:246B。《肩水金关汉简(壹)》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E.P.F22:25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E.P.F22:24。《居延新简》
又“枼”的字例: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32:32A,释作“叶”。《肩水金关汉简(三)》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E.P.T51:251。《居延新简》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42.21。《居延汉简甲乙编》
因此,我们以为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字左半部分,应为“枼”,当释作“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又《肩水金关汉简(三)》一则简文:
戍卒淮阳郡陈安夷里不更邺卢年廿四 73EJT30:262
此简“邺”,亦应释作“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邦人不称》第五简、第十简、第十二简之“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均作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8]
3、蔡豊叩头白王掾坐前无恙 73EJT23:788A
马不任豊病伤寒积五日苦 73EJT23:1010A
下划线之字红外图版如下,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73EJT23:788A、1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3:1010A。
仔细观察图版及字例,我们以为“豊”当释为“丰”。《说文•丰部》:“豆之丰满者也。从豆,象形。一曰《乡饮酒》有丰侯者。凡丰之属皆从丰。” 汉简中,“丰”多为人名、地名,取丰收吉祥意。
同书释作“丰”的字例如下: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1:291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3:337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3:1004B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4:291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4:90B。
又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4:41A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6:55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7:115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9:128。《肩水金关汉简(壹)》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30:20。《肩水金关汉简(三)》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58.11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254.23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286.17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495.9,503.7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482.2。《居延汉简甲乙编》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E.P.T59:38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E.P.F22:71A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E.P.T40:172。《居延新简》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21)、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145)。《包山楚简》[9]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简45)、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简48)《容成氏》[10]
新莽时期私印: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姚豊之印信)[11] ,疑当释作“丰”。
4、戍卒淮阳郡赞匠里满愿年廿六□ 73EJT22:80
“赞”红外图版作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我们以为当释作“费”。《汉书·地理志》淮阳郡有“费”县。[12]
汉简“费”字例如下: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4:843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30:263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30:267。《肩水金关汉简(三)》[13]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E.P.T65:535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E.P.F22:304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E.P.F22:522。《居延新简》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19.36、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57.41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203.31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321.2。《居延汉简甲乙编》
西汉私印: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费黕)。《古玺印考略》[14]
汉印之“费”: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费利之印)、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苌费私印)、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费中孺)。《增订汉印文字征》[15]
又,释作“赞”的字例: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10:550A。《肩水金关汉简(贰)》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9:74,释作“酂”。《肩水金关汉简(三)》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酂侯之印)。《汉代官印选》[16]
5、辄诣官白传=发致当乃自开闭独瘦索人力不及 73EJT23:238
“瘦”字红外图版为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又同书简文:
候严教乘亭塞吏各廋索部界中诏所名捕施刑士 73EJT23:620
等二人书到廋索界中毋有具移相牵任不□□奴等廿四人廋索部界中相牵证任毋舍匿诏□ 73EJT23:955
下划线字图版为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3:620及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3:955。依文意及字形,我们认为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字意同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应释作“廋”。
6、执胡隧长田□二月乙丑病 赋药各五斎 73EJT23:765
“斎”字图版为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字的下部漫漶不清。
又同书“斎”字: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6:230A。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7:22。《肩水金关汉简(三)》
然依文意,此处“药五”后应为表剂量之词,因此,我们以为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当释作“齐”,通“剂”。《居延新简》“齐”字即明确指示药的剂量词。例如下: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饮药五剂E.P.T59:269。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卒夏同药二齐E.P.T52:228。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药卅齐E.P.T43:251。
“齐”字例亦见《肩水金关汉简(三)》如: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28:107齐(三)
林献忠: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73EJT31:77齐(三)
[1] 文中凡是要讨论的字,标着下划线。
[2] 文中凡只标简号,未标简名的均引自《肩水金关汉简(贰)》。
[3] 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等编:《肩水金关汉简(贰)》,北京:中西书局,2011年。
[4]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居延新简》,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乙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6] (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57页。
[7] (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40页。
[8]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9]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10]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1] 罗福颐着:《古玺印考略》,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第140页。
[12] (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88页。
[13] 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等编:《肩水金关汉简(三)》,北京:中西书局,2014年。
[14] 罗福颐着:《古玺印考略》,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第121页。
[15] 罗福颐着:《增订汉印文字征》,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第275页。
[16] 胡琦峻编:《汉代官印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年,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