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摘:2011年8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网摘:2011年8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网摘:2011年8月
网摘:2011年8月
邵奇 整理
说明
本文爲网站定期製作的网摘,内容包括本站2011年8月发布的学术论文的实名评论。这些论文今后不会再製作网摘,请网友们不要再在这些论文后添加实名评论。如需对这些论文发表意见,可在学术讨论区发帖或向本站邮箱投稿。
摘录的评论内容,儘量保持评论原样,仅在保持评论人学术观点不变的基础上作一些技术性改动,这些技术性改动包括:
1.文字统一改爲繁体中文。
2.标点符号统一改爲中国大陆地区通用标点。
3.错字、漏字、衍字、语病等,凡编辑发现者径直更正。
4.网络词彙替换爲正式用语,如“俺”改爲“我”。
5.因技术问题丢失的图片径补,部分以图片格式添加的评论转爲文字格式。
6.需要加以说明之处,以编辑按语形式用〖〗括注。
网摘摘录依照本网的《实名讨论制度细则(试行)》进行。原则上,网摘只摘录实名评论的内容,非实名评论不予录入。在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反复讨论的特殊情况下,在无法避开非实名评论时,酌情收录个别非实名评论以使实名评论的学术信息保持完整。这些非实名评论,儘量改署实名,无法知晓评论人者,径以“网友”指称。实名评论中,不涉及学术观点的言论以及评论人又跟帖声明放弃的学术观点,不予摘录。
本次摘录按论文分节,每篇论文下的评论均单独作爲一节。每节下依讨论内容的不同依次编号。如是对于同一问题的多则评论,且字数都不多,就用一个编号。如是对于同一问题的反复讨论,即便字数很多,也用一个编号。同一问题的评论,依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摘录的评论截止2011年9月30日。
欢迎网友们在网摘评论中对网摘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欢迎网友们以其它形式将意见和建议告知本网。本网不会製作网摘之网摘,因此请勿在网摘后进行学术性评论。
由于本站编辑水平有限,摘录中错误不可避免,敬请读者谅解!如摘录中存在曲解评论人原意之处,责任概由摘录编辑负责。
董珊《新见鲁叔四器铭文考释》
本节爲董珊《新见鲁叔四器铭文考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8月3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11)的文后评论。
1.
刘洪涛(2011年8月3日;第1楼):第一眼看到第一器铭文上那个左边“口”下“木”右边“虎”,就想到可能跟李家浩师释爲“也”从“虎”的那个字是同一个字。裘先生认爲东周时代的从“木”上挂一个“口”的字是“枳”字,可能跟此字也有关。
2.
萧旭(2011年8月3日;第4楼):“姝”是否可读为厨字?“跢跦”即“踟蹰”,《集韵》:“蹰,亦作跦。”是其比。字或作
网摘:2011年8月,《上乐
网摘:2011年8月鼎》铭文:“上乐
网摘:2011年8月(厨),
网摘:2011年8月厽(三)分。”羞,进食、饮食。二句言厨房建好了,先用以聚个小餐。
3.
陈剑(2011年8月3日;第7楼):铭文和董珊先生大作所论都很有意思。拜读后有一些意见。要先说明的是,我手边无《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一书,下所云皆据董珊先生文而言,可能有不少朱凤瀚先生文中已经讲过了。
两铭照现在的解释,当然都“通”。但反复涵咏体会,总感觉读来颇不“亲切”、很“隔”。
一、叔卣甲、乙“好友”的“友”字很不清晰,从现照片难以确认(仅下“曰/甘”旁似可辨),不知是否朱先生根据原器能够肯定。照董珊先生现在的解释,叔受赐的主要理由就是其“孝友”,并因而得到免于刑罚的特权,颇觉奇怪。
“朕诲”恐不能解释爲鲁侯说自己教诲叔。西周金文中“朕”字全作领格,无一例作主格者。叔尊与叔卣“余令”与“朕诲”即分别井然。因此,此铭开头当断读作“侯曰:叔!汝好□朕诲”,係叔对鲁侯之教诲命令遵照执行甚好一类意思,仍是跟叔尊与叔卣之事相联繫的,两铭“朕诲”爲一。
二、其下疑当断释作“才(在)玆鲜女(汝)生,
网摘:2011年8月(继)自今,弜(弗)又(有)不女(汝)井(型)。”刘呈缇先生已疑“井”读爲“型”〖编辑按:指第2楼匿名id“刘呈缇”评论:叔尊叔卣与叔卣甲、乙对勘,“侯曰:叔!若=(诺!若?)自今往,弜其又(有)达女(汝)于乃丂(巧)”似当与“女(汝)生继自今,弜又(有)不女(汝)井(型?)”义近。疑叔卣甲、乙“汝生继自今”的“生”乃“往”字之误铸(只争一横画之有无),本作“汝往继自今”,与“若(?)自今往”相合。〗,合于西周金文习见之文例,甚是。说这话时鲁侯确实是在鲜地,故云“在玆鲜汝生”(“汝生”讲爲“你今生”恐嫌不古)。“继自今”跟叔尊与叔卣两见的“自今往”不同,自有其原因,不能忽略。“继”字承上文而言、先有“从彼继续至今”之意味,下再接“从今(以往)”。如此,上言及“汝生”也就好理解了。
如承认上所说有理,则“弜”读爲“必”就很难讲通此句了。我疑应改读爲“弗”。两字相通之理由自不必多举,如“弼”之与“茀”等。殷墟卜辞否定词“弜”张宗骞读爲“弗”,现在看来当然是靠不住的,但从古书和出土文献看,“弜”声字与“弗”声字确实关係极爲密切。
全句大意若谓:在此鲜地你出生,从那时继续至现在以往,没有人不以你爲榜样——这仍是承上“汝好□朕诲”而来的笼统的夸奖,亦即受赐之缘由。
三、叔尊与叔卣所谓“有姝(筑)具(俱)成,亦唯小羞(宿-寝)”,小狐先生读“姝”爲“树”〖编辑按:指第5楼匿名id“小狐”评论:顺着萧旭先生的思路,则姝似可读爲“树”,树立、建树之义。有树俱成,亦即只要想建树什麽都能成功,高度赞许其技艺之高超。〗,显然胜于读“筑”之说。其下句疑当读爲“亦唯小(少)羞(优)”。优,裕也,优游有余力,或在完成的程度与质量、工期等上头有余地。楚简多见以“䐓”或“䐓”声字爲“羞”,与“优”俱以“页/首/𦣻”爲基本声符,其相通自无问题。“有树俱成,亦唯少优”犹言其营作不但俱皆成功,而且还(“亦”)“举重若轻”。“亦唯”之连接两层意思、且有递进或补充说明之意味,可对比禹鼎“用天降大丧于下国,亦唯鄂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毛公鼎“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恪(?)艾厥辟”等,不必理解爲“小羞”与“有姝”并列。
四、所谓“侯曰:叔!若=(诺!诺!)”,两“诺”字实在是怪。此可有两解。一是“若若”,上“若”字爲第二人称代词,下“若”字训“善”,犹言“你很好!”二是援庚壶“庚捷其兵甲车马,献之于庄公之所。公曰:‘甬(勇)!甬(勇)!……’”之例,解作“叔,若!若!”犹言“叔,(你)很好!很好!”不论如何,此皆係承上文言叔很好地完成了建造鲁宫之任务而来。
五、所谓“自今往,弜(弼-必)其又达(赖)女(汝)于乃丂(巧)”,“达汝于乃巧”是“在你的‘巧’这方面、这事上‘达’你”之意。讲成“赖”当然还是通的,但“必其”两字,一表肯定,一表拟度推测,读来非常彆扭。
前已言叔卣甲、乙“弜”读爲“弗”,此铭应亦同。“自今往”是说从现在你顺利指导营造鲁宫显示高明之“巧”之后,则“弗其有达汝于乃巧”可推知应是“大概就不会有人在你的‘巧’这方面、这事上,或是质疑你、或是贬低你、或是看不上你了”一类意思。如此理解,文意最爲顺畅自然。但循此如何给“达”字找到合适的词,仓促间尚未想到。
六、“女(汝)日其
网摘:2011年8月(赏)勿
网摘:2011年8月(
网摘:2011年8月-替),乃工(功)日引”句,把“乃功日引”理解爲“每天都会记得你的功绩”,与上文断爲两橛。“乃功日引”恐还是鲁侯对叔的期许,日勿替其赏、日引其功者,皆应是叔。“功”训“事”,恐非“功绩”。
铭文简奥,上所言多猜测之语,皆未必有当,聊供讨论耳。
4.
苏建洲(2011年8月3日;第8楼):依陈剑先生之说,则“达”可能读为“厌”,由《楚居》简7知道“熊舌”就是“熊达”,而“舌”可以读为“厌”,如《竞建》10“取与
网摘:2011年8月(厌)公”。“厌”有嫌弃、憎恶的意思,如《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个不厌其取。”则铭文可读为“自今往,弜(弗)其又达(厌)女(汝)于乃丂(巧)”。或是读为“厉”,有讽劝的意思,如《文选·张华〈女史箴〉》:“卫女矫桓,耳忘和音”李善注引汉班昭曰:“卫国作淫泆之音,卫姬嫉桓公之好,是故不听,以厉桓公也。”
5.
董珊(id“战国时代”;2011年8月3日;第11楼):小狐先生、陈剑先生讲叔尊、叔卣“有姝(树)具(俱)成,亦唯小羞(优)”,胜于拙说。“小/少优”似“小/少劣”的反义词,就是“不错”的意思吧?
陈剑先生所说“叔,若!若!”犹言“叔,(你)很好!很好!”、小狐先生所讲“弜其又(有)达女(汝)于乃丂(巧)”爲“大概没有人在‘巧’这方面达到你的程度了。”〖编辑按:指匿名id“小狐”第9楼的发言:顺着陈先生的思路,再猜想一下:达字就字爲训,解释爲“达到”之意如何?“弗其有达汝于乃巧”,意即:大概没有人在“巧”这方面达到你的程度了。仍然是高度赞许其“巧”之意,好像也能说通。〗皆是很好的意见。
“汝日其赏勿替,乃工(功)日引”应如陈剑先生所说。我写作时没能好好打磨。
叔卣甲乙:“好友”之“友”从照片看,不能肯定,模糊中看似“矩鬯”字。参考刘呈缇、陈剑先生的意见,铭文当句读作“女(汝)好□朕诲才(在)玆鲜(肸),女(汝)生继自今,弜(弗)又(有)不女(汝)井(型)。”据孔传,“继自今”是“继从今已往”,正常语序似是“自今开始承继”,讲的还是从今以后。“汝今生”虽似不古,但可能比“汝出生”要更合于文意。
细思拙作诸误,将“弜”字另立异端邪说,是重大失误;此外,“好宝”、“唐尧”皆是画蛇未成先添足;“不肆”亦非慎重立论,皆可删去。
非常感谢大家的意见。材料很有趣,拙作草率抢鲜,不值一哂;大家慧眼明亮,请继续讨论。
邓佩玲《读山西翼城大河口出土鸟形盉铭文札记》
本节爲邓佩玲《读山西翼城大河口出土鸟形盉铭文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8月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13)的文后评论。
1.
萧旭(2011年8月5日;第1楼):无,读为诬。《国语·周语下》:“迂则诬人。”《汉书·贾谊传》同。《贾子·礼容语下》诬作无。《贾子·耳痹》:“诬神而逆人。”建本诬作无。《国语·周语上》“夫执玉卑,替其贽也;拜不稽首,诬其王也。”《春秋左传要义》卷15 作“无其王”。皆其例。《说文》:“诬,加也。”即指说谎话、説大话。《广雅》:“诬,欺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不能行而言之,诬也。”余自诬则鞭,我自欺则受鞭打。
李鲁滕《新见
网摘:2011年8月器略考》
本节爲李鲁滕《新见
网摘:2011年8月器略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8月6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14)的文后评论。
1.
萧旭(2011年8月7日;第1楼):服、备一声之转?
2.
李竞恒(2011年8月11日;第8楼):庄里西遗址出土周初青铜器,其铭文应该是“亚疑
网摘:2011年8月”吧?这就再次证实了我此前对商周时期“
网摘:2011年8月”国历史的推测。李先生指出,这一支“
网摘:2011年8月”国是殷人被封赏给周人贵族的附庸。不过上面没有注明是“亚疑
网摘:2011年8月”(或许还有一个“侯”字)。既然确认是“亚疑”之器,那就再次证实了早期“
网摘:2011年8月”国被周人拆散,分别分封于燕国、滕国、周王畿等地之事。与后世姜姓“
网摘:2011年8月”国,确非一系。拙文见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35。
李鲁滕(id“老叟”;2011年8月13日;第12楼):小文只是对
网摘:2011年8月器铭文做些肤浅的释读,未涉其族氏问题。故未将其族氏全称标出,只简称爲“亚
网摘:2011年8月”。李先生疑其还有一个“侯字”,“这确实没有”。要有侯字,问题可能要複杂多多。
范丽梅《释楚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羴如”》
本节爲范丽梅《释楚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羴如”》(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8月8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15)的文后评论。
1.
萧旭(2011年8月8日;第1楼):(1)本字为弞。《説文》:“笑不坏顔曰弞。”《集韵》:“弞,或作哂、吲。”《通雅》卷4:“此字当从《说文》之弞为正,笑不坏面也。通作矧,别作哂、吲、听、冁。冁通作矧。”张有《复古编》:“弞,古哂字。”字亦作辴、㰮,例证从略。(2)“粲”是另一来源,指露齿粲然白貌,故为笑也。
李发《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
本节爲李发《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8月18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20)的文后评论。
1.
李竞恒(2011年8月19日;第1楼):《庚赢卣》中的赐丹,陈梦家读作“又丹一石”(《西周同期断代》上册,第98页)。认爲此处赏赐之丹,可能是妇女之脂粉。但看《霸伯簋》铭文,皆是赏赐军用物品,如皮革、虎皮之类,推测西周赐丹,当用于涂抹皮甲,属一种军事物资,而不是妇女所用之脂粉。
李发(id“lifae103”;2011月8月20日;第2楼):我也同意陈氏读“又丹一石”的看法。但丹在此处到底爲何物,确实值得进一步探讨。“丹”在金文中所见一般有三种用法:(1)丹砂,即赤石。《说文》谓:“丹,巴越之赤石也。”(2)作人名(或族名),如《丹叔番盂》:“丹弔(叔)番/乍(作)宝盂。”(3)借作“邯郸”的“郸”。如《十二年赵令戈》《廿三年司寇矛》等。但段玉裁注《说文》“丹”时云:“丹者石之精,故凡药物之精者曰丹。”《霸伯簋》所见的丹作爲一种赏赐物,会不会可能是一种药物呢?试想在医学尚不发达的西周时期,药物也应是作战所用或平时所需的重要物资哦。望继续讨论。谢谢诸位同道!小文贴于此处,就想听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李竞恒(2011年8月20日;第4楼):《礼记·月令》:“﹝季春之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毋或不良。”此处的“皮革筋”与“丹漆”并列,都是製造皮甲的材料。《霸伯簋》中皮与“丹”并赏,应该与此类似,是涂抹皮甲的色彩。
萧旭(2011年8月20日;第7楼):丹漆是漆,不是丹。白马是马,不是白。
2.
李发(id“lifae103”;2011月8月20日;第8楼):实在惭愧!我平时不大上网,没想到这许多重要的信息竟错失了!《考古》2011年7期刚出,看到新材料我如获至宝。可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以下是拙文主要失引之处:
1、黄锦前、张新俊:《霸伯簋铭文小议》,简帛网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70),2011年05月03日
2、黄锦前、张新俊:《说西周金文中的“霸”与“格”》,简帛网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71#_ednref10),2011年05月03日
3、关于“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的考古发掘信息(上述大作有相关引文)
4、徐伯鸿先生在“复旦古文字网”所发主题帖《说霸伯簋铭文二三事》(http://www.gwz.fudan.edu.cn/ShowPost.asp?ThreadID=4531)、《说霸伯墓地的M1墓鼎式簋铭二三事》(http://www.gwz.fudan.edu.cn/ShowPost.asp?ThreadID=4587)和衆网友的跟帖,诸家意见对我也大有裨益。
另拙文中关于“量”字未识出,应据黄文更正。其他有个别与上述释文有小殊,暂保留个人意见,在以后的修改中会将上述意见收入并作出回应。
另,可能尚有其他先生的高见宏论我未见到,挂一漏万,敬请海涵。
再次感谢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以后会常来网上浏览,看君一道帖,胜读十年书啊。
王宁《再说楚简中的“视日”》
本节爲王宁《再说楚简中的“视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8月2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22)的文后评论。
1.
匿名id评论(金滕;2011年8月20日;第1楼):文中所说《上博四·昭王毁室》言“卜命尹陈眚爲视日告”,这个“视日”是指那位“丧服曼廷”的君子。按:此说不确,“视日”是指楚王,“爲视日告”是指当楚王的通报官,陈伟先生已经有讨论了。
王宁(2011年8月20日;第2楼):多谢金滕先生指正。我正在写一点解释《昭王毁室》的文字,感觉这篇文字抄写有点粗疏,其中有漏字,也可能是故意省略,因此造成这篇文字有些地方不好理解。本文说那位君子“将跖闺”的时候,看门人阻拦他,他以“招寇”相威胁,看门人不敢阻拦他。下面的文字窃意当标点如下:
至闺,赴命尹[曰]:“陈省,爲视日告。”
“仆之母(毋)辱君王不逆,仆之父之骨在于此室之阶下,仆将埮亡老。以仆之不得并,仆之父母之骨厶自敷。”
赴命尹不为之告。
“君不为仆告,仆将招寇。”
赴命尹为之告。
[王]曰:“吾不知其尔墓,尔古(姑)须既格,安从事。”
略作一下说明:窃以为第一行的“赴命尹”后抄脱或省略一个“曰”字,就象第二行、第五行省略了说话人(君子)、最后一行省略了一个“王”字一样,不过这个“曰”字极可能是抄漏了。“陈省”原整理者认为是“人名”,窃以为不确。这是说这位君子“至闺”后,赴命尹怕他面见王搞出是非来,上来拦住说:“你把话说简单点儿,我为您转告(给王)”。下面君子说了想说的话,赴命尹却不肯转告,君子又说话相威胁,赴命尹就为他转告了,下面接王答覆的话。
窃意这样文意贯通。其中的“视日”仍然相当于“足下”,是赴命尹对那位闹事君子的尊称或敬称。
2.
萧旭(2011年8月21日;第3楼):
(1)僕对主人恭敬不敢直视,只能低头看其足下,故“足下”爲对方之敬称
按:“足下”的起源相传有如下的说法(这个说法可能牵附,其来源当再考)。晋·嵇含《南方草朩状》卷中:“按东方朔《琐语》曰:‘木履起于晋文公时,介之推逃禄,自隠抱树而死,公抚木哀歎,遂以为履,毎怀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刘宋·刘敬叔《异苑》卷10:“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製屐,每懐割股之功,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起于此。”宋·髙承《事物纪原》卷2、宋·叶廷珪《海録碎事》卷8、宋·朱胜非《绀珠集》卷2引郑处诲《明皇杂録》、明·方氏《通雅》卷19皆从此说。
(2)“视日”一词当与“望阳”同意,“望阳”后以音同之故写作“望羊”、“望洋”、“望佯”之类,过去训“仰视貌”,实则因爲日高须仰视、日遥须远视之故。
按:“视日”与“望阳”不相当。“望阳”又作“望洋”、“盳洋”、“望羊”、“望佯”,单言作“望”,《左传·哀公十四年》:“望视。”杜注:“目望阳。”音转为“徜徉”、“倘佯”、“尚羊”、“常羊”、“相羊”、“相徉”、“忀徉”、“儴佯”、“襄羊”、“倡佯”、“常翔”、“相翔”、“彷徉”、“仿佯”、“方佯”。字或作“方羊”、“方洋”、“滂洋”、“尚阳”、“𠉱佯”、“傥佯”、“傥徉”、“灙瀁”,《晏子春秋·谏上》:“杜扃望羊待于朝。”孙星衍曰:“望羊,犹仿佯。”《乐府诗集》卷57《文王操》:“兴我之业,望羊来兮。”望羊亦犹仿佯。又音转为“仿偟”、“彷徨”、“徬徨”、“傍偟”、“傍徨 ”、“方皇”、“方湟”、“旁皇”、“㥬惶”、“䄘䄓”、“房皇”、“旁遑”、“滂湟”、“旁徨”、“傍皇”。其中心词义是“空大”、“空虚”,其词根不明。其同源词极多。这个家族很大,不少于300个。比“委蛇”那一家100个左右大多了。
(2)视日就是值日,“视”即视事之视,用为专有名词,犹言执事,是尊称。今言“干部”,差为近之。
王宁(2011年8月21日;第4楼):谢萧兄指正,文成仓促,没提及“足下”一词的传统解释,实不应该。以前也看过这个故事,然此实小说家言,是否可靠很难确定,窃意蔽说仍难废。“望阳”一词,窃意就是望日,“阳”原是指日光,也代指“日”,《诗·湛露》:“匪阳不晞”,毛传:“阳,日也”。兄言“其中心词义是‘空大’、‘空虚’”,蔽文中也提到日高、日远须仰视、远视,高、远则空大,与兄说并不冲突。蔽文引据“足下”为例,是认为与“视日”一俯一仰,均用为对对方的尊称或敬称。其实在古代此类词很多,《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骃《集解》引蔡邕曰:“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萧兄言“视日”就是值日,犹言“执事”,在用法上是正确的,与“足下”、“阁下”的用途无异,皆是对对方的敬称。但“视日”是否可解为“值日”、“执事”?尚不敢必,可备一说。
3.
赵家栋(id“无为中人”;2011年8月25日;第10楼、第11楼):古有“日官”之职,掌天象曆数。《左传·桓公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杜预注:“日官、日御,典曆数者。”杨伯峻注:“天子日官盖即太史,职掌天象。”《后汉书·张衡传》:“曩滞日官,今又原之。”李贤注:“日官,史官也。”“视日”乃是“日官”主要工作,有行爲转指爲从事此行爲者,理据充分。将此验之楚简诸例,无不允洽。
古时以占候卜筮爲业的人称“日者”,《墨子·贵义》:“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史记·日者列传》裴骃题解:“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
李竞恒(2011年8月29日;第12楼):《史记·陈涉世家》说周文“尝爲项燕军视日”,集解:“视日,时吉凶举动之占也。司马季主爲日者”。楚国军中,确实设立有“视日”这一占卜职位。包山简中“司败”“尹”等官员“告视日”,可能是在占卜活动中对日者之尊敬?
王宁(2011年8月30日;第13楼):无为中人先生言日官、日御是“典曆数者”、“职掌天象”,在下不否认他们有观察太阳的职责,但是典籍中不见有“视日”之官,亦不见有言“日官”、“日御”为“视日之官”者;“有行爲转指爲从事此行爲者”,然典籍中也不见有称为“视日”的职业。先生言“将此验之楚简诸例,无不允洽”,那请验之《命》篇,子高之子称令尹子春为“视日”,那么首先得证明楚国的“令尹”这一官职等于“日官”、“日御”,得能证明“令尹”的职责是“典曆数者”、“职掌天象”,但这个恐怕有很大难度,就是“验之楚简”,恐怕也难说“允洽”。《墨子》中说的“日者”,其实就是专门给人看日子吉凶决定行施各种事务、行动的,就象今天农村专门有为人查《黄曆》选日子的人,现在出土的战国、秦、汉的多种《日书》就是古代日者们使用的工具书,这便是很坚实的证据;“日者”在汉代也称为“建除家”,这个学者们早就做过论述了。《墨子》里说那个日者对墨子说今天上帝杀黑龙于北方,墨子色黑不利北行之类,正是日者的职业。《史记·日者列传》是褚少孙补写的,裏面写了司马季主大谈卜筮的内容,但看看《太史公自序》里写的“齐﹑楚﹑秦﹑赵爲日者,各有俗所用。欲循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言为日者“各有俗所用”,窃以为就是指查日子的这种行为的方法各地风俗有所不同,而非是卜筮,褚少孙的补作谈卜筮,显然与司马迁的原旨不合;《集解》说“然则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索隐》说“名卜筮曰‘日者’以墨,所以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故也”,这是他们已经不了解“日者”的意思而出此揣测之辞。
李先生言《陈涉世家》中言周文“尝爲项燕军视日”,《集解》说“视日时吉凶举动之占也”(“日”与“时”之间不得断读),意思就是察看时日的吉凶来指导行动的一种占卜,解释基本切合“日者”的专业。所以这个“视日”就是“视日时吉凶”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说周文曾经为项燕的军队看日子来指导行军作战,充其量只能说明周文曾经做过“日者”或能看懂《日书》会查日子,并非是“楚国军中,确实设立有‘视日’这一占卜职位”,更与楚简中用为敬称的“视日”无关。
因此说楚简中用为敬称的“视日”是来自于占卜、官职、职责之类,在下至今不敢苟同。
付义琴、赵家栋《“奇侅”词义的文化解读》
本节爲付义琴、赵家栋《“奇侅”词义的文化解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8月3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30)的文后评论。
8月30日
1.
萧旭(2011年8月30日;第1楼、第2楼):
1、所引段注,《淮南子·兵略篇》许慎注:“奇賌,阴阳奇秘之要,非常之术。”标点点错啦。下文引作高诱注,亦误。《兵略篇》是许慎注。
2、《集异记》:“宥奇骇,因置于怀。”此例“奇骇”犹言大惊,与“奇侅”决不是一回事儿。3。考《玉篇》:“赅,奇也,非常也,亦作侅。”是“奇侅”同义连文,侅亦奇也。
段玉裁曰:“盖奇侅与今云奇骇音义皆同。”朱珔《说文假借义证》亦从段氏之说。“侅”即取“骇”之惊奇之义,而为“奇侅”之专字。《慧琳音义》卷97:“信侅:《考声》:‘侅,奇也。’谓人事奇异也。”此为《广弘明集》卷8《音义》,检经文作“始知释典茫茫,该罗二谛;儒宗硌硌,总括九流。信骇常谈,无得而称者矣。”宋、元、明、宫本“骇”作“侅”。自《说文》始,而至《玉篇》、《考声》,下至《集韵》、《龙龛》、《六书故》,无不曰“奇侅,非常也”,《玉篇》、《考声》更明确指出“侅,奇也”、“奇异”。旧注遽可遽废?而立真正奇侅之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