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展现清史的真实与丰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历史-展现清史的真实与丰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展现清史的真实与丰富
清史专家卜键近日推出了70余万字的新着《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在没有读此书前,我只知道王鼎是今陕西蒲城人,在蒲城县的一条街 上有一个牌楼,上面写着“将相故里”,“将”指的是杨虎城将军,而“相”则指王鼎。王鼎在鸦片战争期间支持林则徐,主张禁烟,反对英国侵略者。如此而已, 其他我一无所知。
今年“五一”前我收到《国之大臣》一书。先看引言《军机处别院》,再看跋《请记住这个名字》,才知道王鼎是科举出身、受过严格的儒家教育、官至 清朝嘉庆和道光时期的中枢大臣。我用三天时间看完全书,才知道作者卜键在此书跋中所说“本书不能说是一本单纯的王鼎传记,笔者所力图呈现的,还有两朝中枢 的政治运作,也有与王鼎同时的一些大臣”,确实如此。《国之大臣》一书,实际是清代嘉、道两朝的政治史、边疆史、军事史、河工史、海防史、文化史的综合, 远远超过了王鼎一人传记的范围。从此书的广度和深度可以看出,作者卜键具有关于清代学术研究的全面深厚素养,否则是写不出这样的着作的。
《国之大臣》一书内容厚重,言之有据,没有半句空话,是一本扎扎实实写清代历史人物及其政治环境的学术着作,可以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历史偶然性与 必然性二者的辩证统一。其中对于王鼎这个历史人物的分析,从海疆到边疆,从禁烟到销烟,从天灾到人祸,从口门(黄河水冲决的缺口)到国门,方方面面,写了 王鼎一生的经历,由此展现出清代嘉、道两朝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最后,王鼎用“尸谏”的办法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从时代来看,由此开始,清代由盛转 衰,后来不断滑坡,这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在这本书里把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结合得这么巧妙,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是非常难得的。
同时,历史着作应该给读者以具体而丰富的历史知识,只有框架或者只停留在若干理论、名词的表述上是不够的,感人的力量就没有了。卜键的《国之大 臣》给了我们许多关于清史的具体知识。例如该书第九章,叙述了清代新疆南部的政治情况以及道光时期发生在新疆南部的大暴乱,如果这次大暴乱不平息下去,那 么祖国的统一就会受到影响。又如其中第三节 “举国之力反击”,选择出一些典型史料,我们看这些典型的资料,就可以了解什么叫做阿克苏保卫战,具体而微,清清楚楚。再如第十章,盐政和边政,都是清代 专门性很强的问题。什么是盐政?什么是边政?老实讲盐政的起源不是在清代,早在汉代《盐铁论》中就有这方面的问题了,盐政始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焦点问题。 盐政和边政在这本书里都有比较具体的介绍,使读者有了这方面的具体知识。
当然,一本书把所有历史上相关时期的问题全部解决,那是不可能的。有一些问题提出来,作者也不需要解决,而是可以让同行们和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去 解决。卜键的“跋”《请记住这个名字》写得很好,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王鼎,认知王鼎,描写记述王鼎,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是对儒家思想精义的领悟。 人民为什么赞颂屈原?正在于他对国家命运的焦灼忧惧,在于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守,在于其殉国、殉道的死之绚烂。王鼎就是清代的屈原!”这样的比喻无 可厚非。从中国历史中可以看到,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正面人物或者对历史作出这样贡献和那样奉献的君子,大都受过儒学的影响。孔子宣传“谋道不谋食”,把人 关于家国和自身的理想提高到很高位置,给人以精神的动力,其功不可没。“谋道不谋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今天宣传、研究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价值观,用一句话来表述就叫“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生活的 目的不在于得钱有多少,关键是道,道就是理想,就是价值。
通过王鼎还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从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隋朝的时间很短,到唐朝才开始正式实行科举制,使读书人通过这条路走向皇权统治下的重要岗 位,有些官员既有很高的道德操守,同时对国家做出了很大奉献,被记述在历史中。就我个人体会,科举制的宗旨是择优,在众多的读书人里面选拔出最优秀的。其 重要的功能在于防劣,防止行为操守不好又没有学问的人考取,进入政界。有操守、有学问的人可能考中,但操守和智力有问题的人往往很难通过考试入围,这也许 就是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贡献。如果没有科举制,我们就可以这样去设想,王鼎可能一生在陕西省的蒲城度过,在耕读二者中度过一生,没有机缘参与国之大 事,当然成不了国之大臣。成不了国之大臣,200多年以后的卜键也就没有办法来写出这本书了。这又是我的推想。作者在书中讲,王鼎的弟弟老是考不中,他也 是读书人,怎么回事呢?这虽然不是主题,但作者也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科举,考的是笨功夫和死功夫,是持之以恒的读书精神,也是以儒学浸润濡染的人生态 度。”他的弟弟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我认为这是很实在的评论。
此外,《国之大臣》一书似乎有些拘谨:有些地方该作理论归纳,还是可以写下寥寥数语,似乎不宜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回避。“画龙点睛”与“泛泛之谈”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不可因避免空话而忽视必要的“点睛”。
希望史学界和对文史有兴趣的朋友们都能读一读这本书。
(《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卜键着,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9051.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历史-展现清史的真实与丰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