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电脑对汉字命运的影响

电脑-电脑对汉字命运的影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电脑-电脑对汉字命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电脑对汉字命运的影响


回眸汉字的历史,这样一个事实便会凸显在我们眼前:特定的文字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与特定的书写条件相联系——龟甲兽骨、青铜器壁,呈示的是神秘典雅的古文字形态;竹木之简,造就了横展的隶书形态;纸张毛笔,塑造了楷书体态。依据历史呈现的这种定势来观察世界末的现实,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汉字的深切关注:悄悄地走进人们生活的电脑,正在不容商量地改变着人们的书写条件和书写方式。毫无疑问,在21世纪,社会将大踏步地迈入电脑时代。那么,在未来的电脑时代,汉字的命运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可以肯定的是,与汉字有着血肉联系的书法已经感受到来自电脑的极大威胁,书法界人士已经为电脑这个“幽灵”的出现而对书法的前途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他们说:“电脑可能会终结书法艺术的生命。这个观点的提出,虽然颇有些危言耸听的味道,却并非是一派胡言:书法艺术,以手写构字为立足基础,而电脑却以敲击键盘调出储存的既成字形为“书字”方式;书法的成立,须仰赖由数千年书写实践中渐积的特定审美能力,而电脑打字一旦取代了手写,成为人们的基本书写手段,必然要断绝这种审美能力的根本来源;由于电脑能够极有效地剥夺人们创造字形美的能力,并退化人们对于字形营构的传统审美趣味,与它的普及相伴的必然是书法人口的不断减少,与此相应,传统书法艺术便难逃最终被社会冷落的厄运。有人甚至担心:作为书法载体的汉字在电脑时代似乎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人们可以以一种更加适合电脑处理的符号系统来替代汉字系统。
笔者认为,这种担心虽无必要,但下面两种情况的发生却是不容置疑的:一是汉字简化趋势将就此止步,二是书同文运动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动。
决定一种文字体态面貌及其发展趋向的因素不外乎两个,即文字的认知识别需求和文字的书写需求,而在这两者之中,后者的作用尤为明显。回顾汉字形态演变的历史,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正是由于书写效率的驱动,汉字体态才不断地变化:由商周古文字而至于小篆,由小篆而至于隶书,由隶书而至于楷书。
现在,用电脑“敲”字来取代手工写字,显然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向,尽管这种转换不免使许多人痛心疾首,但他们一边历数着电脑“敲”字的“罪状”,一边还是不能自已地去享受电脑敲字带来的便利。撰文既然只须敲击键盘以调出储存的既成字形,传统的书写效率要求对文字体态的固有作用力自不免化为乌有。据此我们可以推论,基于书写效率要求的汉字简化趋向,将因电脑书写方式的兴趣而基本上失去意义。
从理论上分析,电脑既然已经取消了汉字的手写,并将以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提高文字输入的效率,那么,在决定汉字形态面貌发展演化的两极张力作用中,发出极(即文字书写)的能量将会大大衰减,其作用力也不免日显无足轻重,而认知极(即文字识读)的能量和作用,却在与发出极对应的彼消此长中获得巨大提升。据此可以这样认为,在电脑时代,决定汉字体态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文字的认知需求。电脑敲出的文字端正、整齐、清晰,这些都为手写文字所难以企业及,难道还会有碍于认知辨识吗?宏观一点看问题,答案只能是肯定的,因为在汉字文化圈内,“文字异形”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是,我们不难作出这样的判断,正在不断扩张自己势力范围的电脑,将发动一场新的“书同文”运动。
说到“书同文”,我们立即会想到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导致秦始皇把“书同文”作为头等大事来办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其统一中国的大业,若不是秦的大一统极大地密切了神州大地各个方域之间的关系,各具特色的六国文字本不必归于单调的统一。在这里,凸现着“书同文”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即使用同一文字的不同区域具有高度密切的联系。当然,历史不会重演,我们也不期望再出现一个秦始皇来统一汉字文化圈。然而,就创造“书同文”的客观条件而论,秦始皇较之电脑,不啻为小巫见大巫。
电脑对于文字,决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的书写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又营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字应用环境:从来没有哪一次社会变革、哪一种伟大发明或哪一个历史伟人,能像电脑那样拉近世界各地的联系,而将我们这个星球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在构建于电脑网络的基地之上的地球村里,汉字的应用范围早已突破了战国时代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区域,不仅通行于整个中华大地,而且远播日、韩及新、马等东南亚国家。然而,在此极为广阔的汉字应用区域内,汉字形态的岐异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不但日、韩等异邦所借用的汉字构形自成独立的面貌,即便在中国,内地与港台,亦有繁简的体系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电脑所编织的那张无比神奇的联络网,不能不在某些环节上形成某种程度的断裂。显然,要使电脑在人际、区域际,乃至国际的信息沟通中发挥应有的功效,从而保证电脑时代的真正到来,新一轮的“书同文”运动的启动便有了充分的必要。值得庆幸的是,对于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已有所觉悟。
当然,尽管电脑对“书同文”的渴望或许并不逊色于秦始皇,但它却并不具有秦始皇所拥有的支配一切的权力,而这一点却恰恰是“书同文”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战国时代的“文字异形”,实源自春秋以降的“诸侯力政”。倘若这些方伯们手中的权柄并未被秦国的兵车碾得粉碎,即便秦始皇再发十个“书同文”的诏令,也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功效。其缘由除了以独特的文字面貌为独立政权标志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外,还有一个更实际的内容:独特的文字形态一旦确立,便会与整个文化系统互相渗透整合,进而形成独特的文化环境。而要改变文字面貌,打破已有的文化环境的平衡,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应该说,“书同文”运动会遇到的这两种障碍,今日依然存在,而后者所造成的阻力,将会尤其巨大。故电脑发动的“书同文”运动的进程究竟如何,除须取决于电脑文明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外,还有赖于人类理性——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利益关系的意识的进一步觉悟。
(文章来源:《语文建设》2000年第6期,中华文史网整理。)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970.html

以上是关于电脑-电脑对汉字命运的影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