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程少轩:近代汉字考释二则

中国古代史-程少轩:近代汉字考释二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程少轩:近代汉字考释二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程少轩:近代汉字考释二则


近代汉字考释二则
(首发)
程少轩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一、说“
“㸁”这个字,在编纂古书目录时常会遇到。《汉语大字典》裏收录了这个字:
㸁,“熯”的讹字。《龙龛手鉴·火部》:“㸁,熯误。旧《藏》作熯,音汉,火乾也。”《字彙补·火部》: “㸁,熯字之譌,见《藏经》。”
查其它的字典,要么不收“㸁”,要收录,也如《汉语大字典》,仅把它作为“熯”的讹字。
但是,通过查阅明清时期的文献,我们发现,这个字并不像字典中所说的只是一个譌字。
一、“”有用作“烨”例
四库禁燬书丛刊所收的明人郑元勋辑《媚幽阁文娱二集》是一个崇祯年间的刻本,其书载有黄道周《书云台赋》。这篇赋中的“焜烨”一词作“焜㸁”。
四库本《肘后备急方·卷七》有句作“㸁㸁如芒毛针”。此“㸁㸁”当即医书中常见的“烨烨”,取“灼热貌”之义。
在唐代以及之前的石刻文献中,常见有“华”加两笔成为“
中国古代史-程少轩:近代汉字考释二则”的例子。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彙考》(四库本)卷十九中载有一首叫《古剑歌》的诗,有一句“辉天
中国古代史-程少轩:近代汉字考释二则地不须磨,肃气棱棱凛霜雪”。此“
中国古代史-程少轩:近代汉字考释二则”与“辉”同义,且是仄声,应当是“烨”的异体。俗文字中,由“华”讹变成 “菐”,必须经历“业”这个过渡字形。可见在明清时期,“烨”写作“㸁”应该是较为常见的。
二、“”还有用作“业”例
续修四库全书收有明代顾梦麟所着《诗经说约》(织帘居刻本),这是个崇祯年间的本子。其中“孔业”常刻为“孔㸁”。
四库存目丛书所收清代杜诏的《唐诗叩弹集》(康熙年间刻本),其卷十有一句诗作“抑郁胸襟事,名㸁两未从”。此“㸁”显然是“事业”之“业”。该字字影模糊,但依稀可见左半作“火”形。
我们很容易想到晚明着名的藏书家祁承㸁。这个名字,一般人都从字典读音,念做“hàn”。但是,我们始终存在这样的疑问——一个明代的士大夫,爲什麽偏偏要用一个《藏经》中的错别字作名字呢?而且按照“火乾”来理解,“㸁”不是一个有美好意义的字,与文人取名尚雅的旨趣不符。况且,祁承㸁的父辈就爱好藏书,取这样一个意义与火密切相关的字,与古时藏书家忌讳火的习俗不符。我们认爲,澹生堂主人名字中的这个“㸁”,不是“熯”的讹字,而是如上揭两例一样的历代字典未收的“业 ”的异体。
我们知道,古时兄弟取名,往往使用在意义上有联繫的字。祁氏家族也秉承了这样的风俗。如祁承㸁生五子,分别名“麟佳”、“凤佳”、“骏佳”、“彪佳”、“象佳”。祁承㸁之父祁汝森有两个儿子,除了祁承㸁,还有一子名承勋。“勋”、“业”时常并提,文献中例证比比皆是。而以“承业”为名的,查二十五史,也不在少数。甚者,史书中不乏兄弟二人分别名“承业”、“承勋”的例子。《明史·余子俊传》:“(余子俊)曾孙承勛、承业,皆进士。承勛,翰林修撰。承业,云南佥事。”“ 勛”与“勋”是一对异体字,承㸁家族中这一辈的人名皆从火,所以使用带“火”的“勋”——这也是承㸁之名用“㸁”代“业”的原因。
2005年度上海嘉泰拍卖公司的秋季拍卖会上拍出了祁承㸁的会试试卷,上面的题名正是“祁承㸁”。可见这个字在浙江一带用如“业”是得到广泛承认的。
三、明代“很可能存在“业”、“烨”之外的其它用法
在用作“烨”和“业”异体的同时,“㸁”很可能存在其它用法。明代有广济王名朱定㸁。根据嵇璜《钦定续文献通考》记载,他的哥哥名叫“定 𤐌”。“𤐌”也是一个怪字,字典中说是“炸”的异体。但与“㸁”作为“熯”的讹字一样,人名中不应该出现这类讹字。很有可能“ 𤐌”也是一个从叶得声的字。如果“𤐌”音“叶”,则与“业”、“烨”均同音。按惯例兄弟姓名不可能完全同音。所以此人名中“㸁”很有可能不是用作“业”或“烨”,而是另一种用法。但是此字究竟用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考查。
这种明清时期的俗字,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祁承㸁是绍兴人。前面提到的一些文献,也多是苏南浙北一带士人撰写,或在这一带刊刻。而朱定㸁是广济王,地处两湖一带。谈迁《国榷》记载,朱定㸁死于万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而祁承㸁是十六到十七世纪的人。可见,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域,各种用法的 “㸁”是可以并行的。
从现有资料看,“㸁”字用如“烨”和“业”都是明代和清代的事情,而且地域有限。而编纂《康熙字典》时,并不是深入地方广泛搜集俗字,而是因袭明代已有字书稍加补充。清代吴任臣编纂《字彙补》的时候,收录了《龙龛手鑒》中的 “㸁”,没有顾及“㸁”的其它用法。《康熙字典》照抄了《字彙补》,自然将“㸁”的其它用法遗漏了。或许,在清代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这个字有问题,因此这个 “㸁”并没有收入《康熙字典》的正文,而是收在了“备考”部分。所谓 “备考”,是收录“无可考据,有音无意,或音意全无”的字的。字典的编纂,往往都是因袭旧有字典。我们今天在《汉语大字典》中看到的 “㸁”条目,是根据《康熙字典》来的。因此,作为“烨”、“业”用的 “㸁”,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就被我们搞丢了。
二、说“燝”
一、“燝”字音义不明
燝,从火从景。此字《汉语大字典》正文不载,而是收在《汉语大字典补遗》火部:
燝,人名用字。清陈鹤《明纪·熹宗纪》“一燝顾命大臣,不得比保姆。” [1]
我们看到,对于“燝”,《补遗》没有解释意思,仅说是人名用字,也没有给出读音。例文所引用的文献,是清代的《明纪》,并没有更早的书证或例证。
在《汉语大词典》中,我们找到了“燝”字条:
燝1 [jǐnɡ ㄐㄧㄥˇ]人名用字。 明代有一燝 。见《明纪·喜宗纪》。
在《汉语大词典》中,对“燝”的解释依然是“人名用字”。但是该书给出了此字的读音。[2]
可是在《中华字海》中,“燝”字条却是:
燝,音主。人名用字。见《明纪·熹宗纪》。
此字究竟音jǐnɡ还是zhǔ呢?我们查找了各种字书,均没有找到该字读为“jǐnɡ”的依据。我们在《龙龛手镜》中找到了音zhǔ的依据:

中国古代史-程少轩:近代汉字考释二则,二俗,音煮。
这是“燝”出现在字书中最早的例子。
《龙龛》中的这个“燝”,是个俗字,意义不明,似乎与“人名用字”不符。
二、“燝”作人名时有“明亮”义
我们在《明史》中找到了用“燝”作人名的人。一共有两个。一个是上面引文中提到的刘一燝,一个叫万燝:
刘一燝,字季晦,南昌人。
万燝,字闇夫,南昌人,兵部侍郎恭孙也。
按,古人名、字之间一般有意义上的联繫。我们来看这两个人的字,似乎能看出与 “燝”相关的意思来。
“晦”有“昏暗”、“不明亮”的意思。如《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郑玄注:“晦,昏也”。
而“闇”也有“晦暗”、“不明亮”的意思。《周礼·春官·眡祲》:“五曰闇,六曰瞢。”孙诒让《周礼正义》引俞樾说:“闇即《春秋》所谓晦也。”
按照古人名、字的一般关係,我们可以推测,“燝”可能是一个意义与“昏暗”相近或者相反的字。
《明史》又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因爲刘一燝的两个兄弟的名字也有记录:
万曆十六年,一燝与兄一焜、一煜并举于乡。
而“焜”和“煜”恰好是“明亮”、“闪耀”的意思。《说文》:“煜,燿也。” “焜,煌也。”古人兄弟名字同义的例子很多。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燝”可能与“焜”、 “煜”同义。
由上几条证据我们可以推知,“燝”很可能与“晦”意思相反,是“明亮”一类的意思。
下面两个例子更支持了我们的推测。
一,《四库总目提要》的《循寄堂诗稾》条:“《循寄堂诗稾》,国朝朱廷燝撰。廷燝字山辉,富平人。”
二,《金史》中有一处改名的例子:“张炜字子明,洺州永年人,本名燝,避章宗嫌名改焉。”
“辉”,也是一个有“光辉”、“照耀”意义的字。而“炜”同“煇”,与“辉” 同义。古人避讳改名,往往改作同义之字。此又是一证。
综上所述,“燝”有“明亮”、“照耀”一类的意思当是很明显了。
三、“燝”当与“璟”同音
我们再来解决该字的读音问题。
上文提到的《金史》中的“张炜”,本名“张燝”,是为避金章宗的名讳而改的名。而金章宗名“完颜璟”。“燝”因“璟”而避,可见不是避读音就是避字形。我们只要排除是避字形的情况,就可以确定“燝”的读音了。
证据表明“燝”并非因形避讳。
避字形相较避读音为严苛。辽金元三朝,避讳不严,诸家已有明断。又,《金史》有避讳实例的记载:
上问卽康、参知政事贾铉曰:“太宗庙讳同音字,有读作‘成’字者,既非同音,便不当缺点画。睿宗庙讳改作‘崇’字,其下却有本字全体,不若将‘示’字依兰亭帖写作‘未’字。显宗庙讳‘允’,‘充’字合缺点画,如‘统’傍之‘充’,似不合缺。”卽康奏曰:“唐太宗讳世民,偏傍犯如‘叶’字作‘𦯧’字,‘泯’字作‘泜’字。”乃拟“熙宗庙讳从‘面’从‘且’。睿宗庙讳上字从‘未’,下字从‘卋’。世宗庙讳从‘系’。显宗庙讳如正犯字形,止书斜画,‘沇’字‘鈗’字各从‘口’,‘兑’‘悦’之类各从本传。”从之,自此不胜曲避矣。进左丞。宋人请和,进官一阶。
从此段分析,所谓因字形避讳,是指用字中不能出现帝王讳字的全体。如“叶”中出现“世”,就是犯讳,而“燝”这样并不包含“璟”全体的,并不需要避字形。
又,《章宗本纪》记载:
泰和元年……七月……己巳,初禁庙讳同音字。
可见章宗朝是避字音的。
又,《金史》关于张炜改名的记载,是说“避章宗嫌名改焉。”按《礼记·曲礼上》:“礼不讳嫌名。” 郑玄注:“嫌名,谓音声相近,若禹与雨,丘与区也。”此可证元人修《金史》时,也是认爲张炜是避同音字。
综上,人名中“燝”是避“璟”的音,当与“璟”同音。
四、“燝”字有二,一音煮,一为“景”异体
由以上考证得出的音义,我们可以推知人名中的“燝”字即“景”字在“光亮”的意义上加火旁构成的异体字,与《龙龛》中的“燝”是同形字的关係。
在原字形上添加火旁构成新字的例子很多,如
“然”加火旁为“燃”,“曅”加火旁为“爗”,“昱”加火旁为“煜”等等。
“景”还有一异体“暻”。“日”、“火”两形旁往往可以互换。如“熯”与“暵 ”、“煇”与“晖”。类似这样,本字分别加“日”和“火”构成异体的例子也有。如旱加“火”、“日”分别构成“焊”和“晘”。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见到的“燝”,实际是两个字形相同的字。一个字音煮,是见于《龙龛手镜》的俗字。另一个字音景,是“景”的异体字,有光明、明亮的意思。
又按,“燝”字形可能最早的例子是在唐诗中。《四库全书》集部辑《华阳集》及《全唐诗》收有顾况《十月之郊》诗,有一句 “丹素之燝兮,椒桂之馥兮”。按文意推求,此也当是“景”的异写。但今天所见《华阳集》是明人辑本,最早的本子是明万曆四十一年刊刻的,因此此处“燝”是唐代即作此形,还是明清人譌写,已无从考证了。
07年7月初稿
08月2月改定
附记:本文撰写过程中,“缘为书来”网站诸位网友为作者提供了祁氏家族的资料。张小豔老师审阅了初稿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谨致谢忱!



[1] 《补遗》29页。
[2] 我们发现,《汉语大词典》该字条有错误,误将“一燝”当作人的姓名,误把“熹宗 ”写作“喜宗”。因此我们怀疑编写该字条时,编写人员并未仔细查考该字音义。该字的注音,编写者也未给出出处,注音为“jing”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
点击下载附件:

中国古代史-程少轩:近代汉字考释二则0066近代汉字考释二则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291.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程少轩:近代汉字考释二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