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文物》2012年第3期发表的《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1]指出其中1号墓时代属于西汉中后期,推测男性墓主爲东海郡朐县地方官员,并公布了1号墓的2号棺内7件有字名谒释文与清晰图版。这给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便利。通过研习,我们对这7件名谒有几点粗浅看法。今赘述于此,请大家批评指正。
爲方便起见,兹依《简报》释写谒文于下:
M1:27 ① 卿劳道
② 河南大(太)守参谨使史奉谒再拜再拜
M1:28 ① □幸临
② 东海大(太)守寿谨使史奉谒再=拜=
M1:29 ① 弘农大(太)守匡谨使吏奉谒再拜
② 谒
M1:30 ① ……
② 孤子曰平侯永顿首顿首
M1:31 ① 廷史爰再拜
② 谒
M1:32 ① 【幸】临赐谒
② 东海大(太)守丞刚再拜再拜
M1:33 ① 河南都尉罢军谨遣史宝奉谒再拜
② 谒
首先需要説明:M1:28②再=拜=,再、拜字后爲重文号。《简报》释作“再再拜拜”,今改释作“再拜再拜”。M1:30①《简报》未予条列。检视图版,②句居中,其右行上部似存三至四字残迹。据此推测M1:30名谒当与M1:27、M1:28、M1:32名谒爲同等书写格式,故条列①,文字以“……”标示。M1:33①罢军,《简报》释作“宠军”,今改释作“罢军”。M1:27②、M1:28②、M1:29①、M1:31①大(太)守,《简报》释作“太守”,字实爲大守,故均扩注之。
(一)
卿劳道(M1:27)
今按:卿爲战国秦汉时对人的尊称。《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者,卫人也……卫人谓之庆卿。”司马贞《索隐》:“卿者,时人尊重之号,犹如相尊美亦称‘子’然也。”《汉书·儒林传·孟喜》:“父号孟卿,善爲《礼》、《春秋》。”颜师古注:“时人以卿呼之,若言‘公’矣。”劳道,或即迎劳道路,于此可理解爲迎接于道。《仪礼·觐礼》:“(侯氏)北面立,王劳之,再拜稽首。”郑玄注:“劳之,劳其道劳也。”《汉书·陈汤传》:“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宜有使者迎劳道路。”古时拜谒者登门“上谒”,必须有“使者”通传主人,主人愿见拜谒者方才出迎。如《史记·郦生传》载:“郦生踵军门上谒……使者入通……沛公曰:‘……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谢……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卿劳道,汉代出土名谒中首见。[2]这7件名谒未见《简报》公布背面图版与释文,似均单面书写,因此卿劳道即爲M1:27谒首句。拜谒者首句书此,或爲客套之语,委婉表达希望所拜谒的主人依礼出迎之意。今观M1:27、M1:28、 M1:30、M1:32等3件名谒之书写格式、用语与先前发现汉代名谒均不类,故对于研究汉代名谒制度很有价值。
(二)
弘农太守匡(M1:29)
今按:弘农,汉郡名。《汉书·地理志》:“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队。”太守,《汉书•百官公卿表》:“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匡,太守名。弘农太守匡爲二千石吏。据《简报》知,男性墓主或爲东海郡朐县地方官员,则M1:29谒与M1:27、M1:28、M1:33等谒均爲上对下之谒。又知1号墓时代属西汉中后期。《汉书·陈汤传》载:“弘农太守张匡坐臧百万以上、狡猾不道,有诏即讯,恐下狱,使人报汤。”陈汤爲汉元帝至哀帝时名臣。张匡爲弘农太守,与陈汤同朝,当亦爲西汉中后期人物,其或即M1:29谒之“弘农太守匡”。
又按:连云港市西郭宝墓出土两件单面书写的名谒。[3]蔡万进先生“疑爲墓主西郭宝本人自备谒,使用前先把个人部分写成,待用时根据‘谒’、‘请’对象再把‘名谒’的另一部分写成”。[4]连云港市博物馆在海州区南门砖厂採集到一件字迹漫漶的木谒,释文作“□孙□再拜 谒”。刘洪石先生认爲此木谒“无落款,当爲一件未完成之谒”。[5]今观M1:29、M1:31、M1:33名谒的简略书写格式知,蔡先生所指西郭宝墓书“谒”字名谒亦或仅爲单面书写,而非未完成;刘先生所述“无落款”“未完成之谒”,亦可能爲已书写完成或已用于投递之谒。
(三)
幸临赐谒(M1:32)
今按:□幸临、幸临赐谒,均于汉代出土名谒中首见。幸临,秦汉时习用语,作惠临、光临解,通常主人谓宾客之来访或拜谒爲幸临。《史记·孟尝君传》:“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列女传·楚老莱妻》:“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赐是对他人予己之物的敬辞。《説文·贝部》:“赐,予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爲务。”赐谒,即赐予名谒。幸临赐谒或即光临赐予名谒之意。M1:32谒爲两行书写,“幸临赐谒”爲首句。有观点认爲,此句爲来谒者邀请墓主前去拜访之言。[6]由于投递名谒是一种礼仪行爲,古人于名谒中措辞行文多谦恭守礼;同时汉代所见名谒不论书写格式繁简与否,其通例爲来谒者在交待谒问内容之前,先行通报自身职官、姓名等个人信息,即所谓“通名致意”。 [7]若“幸临赐谒”作邀请之语,则是未通名先致意,略显得唐突、失礼,与汉代名谒通例不协。今思“幸临赐谒”或指昔日墓主(或遣吏)光临东海太守丞刚处投递名谒。1号墓所在属东海郡朐县,身爲地方官员的墓主有亲临拜谒刚的可能。此语似乎是在有意礼节性地追溯往日情谊,后世书信交往中保有此习,故书于名谒首句亦有合理性。
(四)
罢军(M1:33)
《简报》释作“宠军”。今按:改释爲“罢军”。宠,从宀从龙;罢,从罒从能。张家山汉简363简、482简“罢”字分别作“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8]银雀山汉简234简、245简从龙的“庞”字分别作“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409简“罢”字作“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9]东汉马姜墓记“宠”字作“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10]曹魏受禅表碑文“宠”“罢”俱见,分别作“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11]宠、罢二字写法区别明显。M1:33名谒军前字图版作“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
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字形清晰,从罒从能,当释爲罢。罢军或爲河南都尉名。《急就篇》载“减罢军”,颜注:“罢军,犹言偃武也;一説久从戎役,故疲劳也。”王应麟补曰:“汉王子侯表,管侯罢军,蔺侯罢军,柳侯罢师。功臣表,成侯董罢军,共侯卢罢师。汉表作氏。百官表,卫尉王罢军。”[12]罢军在汉代简牍与玺印资料中亦多见,爲汉代习用之名。[13]
附记:拙文成稿后,呈请李天虹师审阅指正;窦磊和郑鹏同学对小札写作给予了很好的意见和帮助。谨此致谢!文中错误,皆由本人负责。
(编者按:[1]后行文均简称《简报》。
[2]所见汉代名谒实物主要有:1985年连云港市西郭宝墓出土名谒2件(参见连云港市博物馆:《连云港市陶湾黄石崖西郭宝墓》,《东南文化》1986年第2期)、1993年连云港尹湾六号汉墓出土名谒10件(参见连云港市博物馆等编:《尹湾汉墓》图版第25—34页,中华书局,1997年)、2002年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出土名谒7件(参见《简报》)、2004年天长汉墓出土谒多件(参见天长市文物管理所等编:《安徽天长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11期;杨以平、乔国荣:《天长西汉木牍述略》,《简帛研究二〇〇六》,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2008年)。另外90年代初连云港市博物馆在海州南门砖厂採集木谒1件(参见刘洪石:《“谒”、“刺”考述》,《文物》1996年第8期);居延汉简甲编编号74•2木简1枚,书“遣使=奉谒”(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乙编》甲图版肆捌,中华书局,1980年);2004年长沙东牌楼东汉木质名刺7件,其中编号95名刺实爲木牍,就其尺寸、形制更近似谒(参见长沙市文物考古所等编:《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图版第44—46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
[3]此二件名谒释文分别爲“东海太守宝再拜 谒 西郭子笔”、“东海太守宝再拜 请 足下 西郭子笔”。
[4]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第103页,郑州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1年4月。
[5]刘洪石:《“谒”、“刺”考述》,《文物》1996年第8期。
[6]与的笃和白鬍芝同学讨论,其一看法认爲“卿劳道”、“□幸临”、“□临赐谒”似相关,或均爲持谒者邀请墓主前去拜访之言。
[7]马怡先生指出:“‘奉谒’就是以捧谒呈进的方式通名致意,并可由此问安、道贺、进言、自荐等,是一种示敬的礼仪行爲。”参见马怡:《天长纪庄汉墓所见“奉谒请病”木牍——兼谈简牍时代的谒与刺》,《简帛研究二〇〇九》,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2011年。
[8]参见彭浩、陈伟、工藤元男主编:《二年律令与奏谳书》图版第39页、第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9]参见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图版第25页、第26页、第40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
[10]参见徐玉立主编:《汉碑全集(一)》第267页,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11]参见《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第507页“宠” 字条、第534页“罢”字条,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另《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所收受禅表碑“宠”“罢”二字爲摹写,此处清晰图版取自网络。
[12]参见王应麟:《急就篇补注》卷二第25页,附于《玉海》第六册,上海书店,1987年。
[13]参见邢义田:《汉简、汉印与〈急就〉人名互证》,《地不爱宝》第99—100页,中华书局,2011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605.html

以上是关于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