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楚簡釋字一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楚簡釋字一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楚簡釋字一則
(安徽大學歷史系)
郭店簡·語叢三50、51簡作“志於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道),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據)於惪(德),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於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仁),遊於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藝)。”
上博簡五·君子為禮1:“君子為豊(禮),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以)依於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仁)。”
今本《論語·述而6》:“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由上列材料可知,《語叢三》50和51簡文內容顯然與《論語·述而》第六章構成異文關係。相當于今本“依”字的位置,簡本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整理者隸定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从“厂”,从“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李零先生讀為“比”,並謂:“此字所从‘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字,實即《說文》卷八上‘比’字的古文,字从雙大。…‘比’有親近之義,簡文‘狎於德,比於義’。‘狎’和‘比’含義接近。《論語》的‘據’和‘依’,也是含義相近的詞。”[1]陳偉先生認為此字从“厂”,从二“人”正面並立,似乎是“依”字異構。[2]
整理者隸定“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為“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大”亦即雙臂平伸的“人”形。“衣”字,甲骨文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前一·三0·四)象上衣之形。《說文》小篆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并謂:“象覆二人之形”。其分析形體已誤。《古文四聲韻八·微韻》收有“衣”字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是小篆形體和《說文》字形分析的混合。《古文四聲韻·微韻》又收“依”字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 [3]乃是“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上部 所从“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訛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宀)”形,實即一字,皆“衣”字。故“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乃是“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字形訛。簡文上部从“厂”,戰國文字从“宀”與从“厂”、从“广 ”形符互作,如“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璽文七·9)亦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陶匯三·66)然則,“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應是“衣”字別體,讀為“依”。其演變軌跡如下 :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
此外,“旅”字甲骨文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佚735),從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從二人。《說文》古文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甲骨文所從的“从”已訛變為“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下部所從的近于“衣”形,至漢魏碑刻,“旅”所從的“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字右旁與“从”合并訛變成了“衣”,“旅”字作“
文化-楚簡釋字一則”,字見于魏北海王元詳墓志。[4]敦煌俗字“旅”字也多從“衣”。可證“衣”與“从”演變過程中的互作關係。
轉眼又是一年的三月,恩師何琳儀先生離我們而去將近一年了!斯人已去,哀痛至哉!謹以此短章表達對恩師的永久感謝和懷念!
(編者按:[1]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第153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2]陳偉:《郭店楚簡別釋》,《江漢考古》1998年4期。
[3]夏竦:《古文四聲韻》G4/9b,中華書局1983年。
[4]秦公:《碑別字新編》第123頁,文物出版社1985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547.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楚簡釋字一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