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
(彰化師大國文學系)
拜讀完沈培先生《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大作,覺得受益良多。由於目前尚未拿到《上博(六)》,對於新出的字形無從窺探,不過從文意來看,沈培先生將“上从‘之’下从‘首(或从‘頁’)’”的字(以下用“△1”代替此字)釋為“戴”,並說此字從“之”得聲,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1]文中沈培先生亦提到《上博(二)‧容成氏》9“履地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戴,△2)天”的“戴”字。對於“△2”字,李零先生隸作“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並說:“‘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即‘戴’。原從首從,‘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疑同‘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2]筆者曾在一篇舊文指出此種看法恐有誤,並認為“△2”應從“弋”得聲。[3]沈先生則分析“△2”為从首从“弌”得聲,但是“弌”(影紐質部)與“戴”(精紐之部)聲韻關係並不近。
今由“△1”可知這兩個字形是可以聯繫起來的。因為“戴”可以“弋”為聲,已有《說文》籀文重文為證。而“弋”(余紐職部)、“之”(章紐之部)聲韻關係密切,韻部對轉,聲紐亦常見相通,如《曾侯》81“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章紐)可增添“翼”(余紐)聲;又“俞”(余紐)和“朱”(章紐)音近可通。[4]又如《金文編》頁417“蔡公子義瑚”的“之”增添“弋”聲;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鐘中“不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一詞,李家浩先生認為讀作“不特”,上古音“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特”都是定母職部,而“特”從“之”聲;“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從“弋”聲,亦為一證。[5]另外【之與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弋與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常見相通的例證,[6]自然“之”、“弋”是可以相通的。由於“△1”出現次數頗多,可能是本來的寫法,至於“△2”則是替換聲符的結果。至於《天星觀》遣策“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羽”,《戰國文字編》隸定作“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7]現在看來應隸定作“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讀作“戴羽”就更沒問題了。
7月17日
(編者按:[1]沈培:《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簡帛網,2007.07.17。
[2]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頁257。
[3]蘇建洲:《〈上博(五)競建內之〉“亥弋”字小考》,簡帛網,2006.7.23。
[4]高亨、董治安編纂:《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7二刷)頁328。
[5]李家浩:《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鐘銘文考釋》,《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頁80。
[6]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4)頁23、61。
[7]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頁822。至於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頁878則依形隸定作
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708.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故事-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的補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