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札记(三则)
(首发)
一、人之生(性)三,食、色、忧
《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有“……公沽弗察人之生三食色忧”语。整理者断读作:“公,沽弗仆人之生,三食色忧”,谓:“三食”,《周礼·秋官·掌客》:“三飨、三食、三燕。”《战国策·齐策》:“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 “色忧”谓忧愁之色。陈剑先生断读作“公沽弗察。人之生,三食色憂。”[1]
按:后一句恐当断读作“人之生(性)三,食、色、忧。”这里的“忧”当是忧患义。郭店简有类似的话。《语丛一》简110云:“食与色与疾”。李零先生读作“食与色与,疾”[2]。陈斯鹏先生认为此非完整句子,“食与色与疾”,“食”、“色”、“疾”是并列关系,并以“疾”为疾病义[3]。刘钊先生断读作“食邪色邪,疾”,将“疾”训为“急”,谓“简文说吃和性都是很急迫的事。”[4]今由《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文可知,“食”、“色”、“疾”确当是三者并列,不过陈斯鹏先生训“疾”为疾病,义似有未安。《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又“告子曰:生之谓性。”可见“性”当是本性之义,指人天生所具有的秉性。我们以为,《语丛一》简110之“疾”当与《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之“忧”义近,并当为“忧患”义。
二、去席
《君子为礼》简4整理者释文作“淵起,逾席曰:“敢問何謂也?……”原释文“逾”,陈剑先生怀疑有可能是“避”字[5]。按“逾”恐当为“迲”之误释。“迲”即“去”。“去席”即离席。表离席义古多作“越席”, “避席”。《礼记·仲尼燕居》:“子贡越席而对曰……”《孔子家语·颜回》:“公闻之,越席而起。” “越”皆当训为“离”。《吕氏春秋·慎大览》:“ 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简文“去席”与“越席”, “避席”义近。
三、毋疑贫
《三德》简11整理者释文:“耻父兄;毋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贫,毋笑刑。”注云: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疑讀為羞(羞是心母幽部字,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与憂所从相同,疑是影母幽部字,读音相近),与上“耻”字互文。
按:整理者读“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为“羞”恐不可信。我们以为其字当与郭店《语丛一》简110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语丛一》简50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同。郭店此二字隶定分别作“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此即《说文》“色”字古文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在简文中皆读为本字。《三德》简11“贫”前一字当分析为从“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从“矢”,“矢”,当是“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之省简;“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为《说文》“首”之古文。而“页”、“首”本一字,古文字“首”亦常写作“页”[6],所以“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当即“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之省体。“疑”,“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皆从“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得声,古音接近。陈剑先生曾据上揭战国古文字形和异文材料,指出《论语·乡党》之“色斯举矣”当读作“疑斯舉矣”,确不可易[7]。《三德》简11所见之“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亦当读为“疑”,则又可为陈说添一新证。“
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疑)”,疑忌。“毋疑贫”指不要疑忌穷人。
[1]陈剑:《谈谈〈上博(五)〉的竹简分篇、拼合与编联问题》,“简帛网”,2006年2月19日。
[2]李零:《郭店楚簡读校记》,《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三联书店1999年。
[3]陈斯鹏:《郭店楚簡解读四则》,《古文字研究》第24辑,中华书局2002年。
[4]刘钊:《郭店楚簡〈语丛一〉笺释》,《古文字考释丛稿》,岳麓书社,2005年。
[5]陈剑:《谈谈〈上博(五)〉的竹简分篇、拼合与编联问题》,“简帛网”,2006年2月19日。
[6]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九店楚简》第103页,中华书局2000年。
[7]陈剑:《据战国竹简文字校读古书两则》,《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发行,2003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8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上博五札记(三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