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


阳都邑涖盟玺简释
(首发)
王恩田
山东省博物馆
郭裕之(申堂)《续齐鲁古印攈》压卷首印,白文方印,上缘有方形突出,铭八字。形奇,印大,字多,为印苑鸿宝(图一:1)。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沂州出土,村人持至潍县求售,为孙贾海平以八十千得去,转售郭申堂。”簠斋曾“商于郭氏,欲以该印入《十钟山房印举》,郭不肯曰:‘吾印自能成书。’”[1]盗用簠斋名义编制的《陈簠斋手拓古印集》的作者不了解这方印的收藏原委,把未经簠斋收藏,又没得到藏家同意的一方同铭玺印收入谱内[2],显然是一件伪作(图一:2)。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

宋书升曾予考释,释其文曰“阳向邑埾(聚)徙卢之鈢”。[3]
按:宋释首字为昜,昜即《春秋·闵公二年》:“齐人迁阳”之阳。其说可信。昜字初文像马头上装饰的圆形特大铜泡,《说文》关于“昜”的字形、字义俱不可信。[4]
第二字,宋释向,误。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字齐陶文中习见,吴大澂《读古陶文记》释“者”,朱德熙同其说[5],可信。第二字从者从邑,即都字。阳都,汉属莒国。汉高祖封丁复,宣帝封张彭祖为侯国。东汉献帝时琅琊顺王刘容之弟刘邈为阳都侯。阳都地在沂水县南,今属沂南县。上世纪50年代发掘的着名沂南汉画像石墓,其墓主即阳都侯刘邈。[6]
第四字,宋释埾(聚)。李学勤释为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7]。此字从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从壬,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内的“人”是为壬加注的声符。人与壬都是泥母字。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邪母之部,寻,邪母侵部,双声通转。壬与寻均为侵部,此字应读作寻。寻盟经籍习见。《左传·哀公十一年》:“吴子使太宰嚭请寻盟。”注:“寻,重也。”“寻盟”即重盟。《公羊·成公三年》:“寻旧盟也。”注:“寻,犹绎也。”《论语·八脩》:皇疏:“绎,寻续也。”寻盟即续盟。
第五字,宋书升释徙,今人多从其说。
按:此字从勹,不从尸。此字所从的勹是齐系文字中的特有写法。此字从勹,从米,即匊,与山东诸城臧家庄墓出土的莒公子潮子钟中“陈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立事岁”中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字偏旁相同。匊通举,陈举即直言敢谏,被齐闵王所杀的陈齐宗室陈举(《战国策·齐策六》)[8]。此字应读作举。
第六字,宋书升释卢,引陈文懿说释盦,均不可信。葛英会[9]、曾宪通[10]均释为盟。曾宪通先生指出其字上旁与侯马盟书“明”字写法相同,是正确的。余曾指出“ 皿上从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或从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或从△,都是窗字的象形,隶定作囧,即明字之省。此字疑盟字”。[11]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盟二字,葛英会读作“徙甿”,曾宪通读作“盟誓”,李家浩读作“选矿”[12],余意以为,举,立也。《左传·文公元年》:“楚国之举。”注:“举,立也。”立通涖。《周礼·司市》:“涖于介次。”郑玄注:“介次,市亭之属,别小者也,故书涖作立。……郑司农曰‘立当为涖’。”涖盟,经籍习见。《春秋·僖公三年》:“公子友如齐涖盟。”《公羊·僖公三年》:“涖盟者何?往盟乎彼也。”《左传·隐公七年》:“陈五父如郑涖盟。”杨伯峻注:“涖,临也。犹今言参加。”
综上所证,阳都邑大玺应释为“阳都邑寻涖盟之鈢”。意为阳都邑续盟,涖盟所用的玺。玺上缘的突出,应是盟誓合符用的。
宋书升还提到了三钮“涖盟之鈢”印,其一是潘祖荫所藏,见于《古玺汇编》0200(图二:1)。另二钮为陈文懿所藏,见于《古玺汇编》0201、0202(图二:2、3)盟字的写法与阳都邑大玺稍异。但形制相同,上缘也有突出。性质相同,也是涖盟所用,只是没署邑名。


文化-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





[1] 王献唐《五灯精舍印话·阳向邑鈢》,齐鲁书社,1985年4月。
[2] 陈介祺《陈簠斋手拓古印集》,神州国光社印行,上海书店重印,1990年3月。
[3] 郭裕之《续齐鲁古印攈》,宋书升序,上海书店,1989年9月。
[4] 王恩田《释昜》,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六次年会论文(1986年长岛),《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
[5] 朱德熙《战国匋文和玺印文字中的“者”字》,《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 年。
[6] 王恩田《齐鲁文化志》205~20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7] 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上),《文物》1959年7期。
[8] 王恩田《莒公子潮子钟考释与臧家庄墓年代——兼说齐官印“阳都邑”巨玺及其辨伪》,《远望集——陕西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9] 葛英会《战国齐玺“徙甿”玺与爰土易居》,《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1年15~16期。
[10] 曾宪通《论战国“□□之玺”及其相关问题》,《华学》第一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
[11] 王恩田《莒公子潮子钟考释与臧家庄墓年代——兼说齐官印“阳都邑”巨玺及其辨伪》,《远望集——陕西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12] 刘洪涛《战国官印考释两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