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


“须句丘涖盟玺”简释
(首发)
王恩田
山东省博物馆
林廷勋《玺印集林》着录的一方涖盟玺,收入《古玺汇编》0294(图一)。朱文六字方印,印大,字多,堪与阳丘邑涖盟玺(《古玺汇编》0198)媲美。
首字,葛英会先生释须,认为“令人费解的是此玺文下部增添了一个斗或升字”[1]。曾宪通先生释为“须久”[2]。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
按:释须非常正确,只是印文须字有所讹变,所从的人的双足讹变成圆圈,圈内再加圆点。须字下的确有加注斗或升音的例证,但玺文须字下所从的不是斗或升,而是久。须字下所从的“久”是加注的读音。须,侯部。久,之部。侯之旁转。久与氒同字。氒字初文像河水有缺口,是河水决口之决的本字,音同借为氒、厥。氒与久一声之转,借为永久的久。须字还可以加注“又”音(图二:1),又与久,双声叠韵。须字还可以加注“斗”(图二:2),斗与须均为侯部。须字还可以加注“升”(图二:3)。升,审母,须,心母。心、审为准双声。因此,印文此字应是须字加注“久”音,并非两个字,不能读作“须久”。
第二字,《古玺汇编》隶为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可信。幺,影母宵部。句,见母侯部,声为旁钮,韵为旁转。音同借为句。须句,风姓古国。《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杜预注:“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
第三、四字,《古玺汇编》未释。葛英会释丘、立。可信。
第五字,葛英会释盟,谓“立盟”即史籍中的涖盟。也是正确的。在齐系文字中,涖盟作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盟。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字从勹,不从尸,是齐系文字中的特有写法。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通举。举,立也。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盟即涖盟[3]。
赵平安先生释第五字为“盐”。同意释首字为“须久”。认为“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丘”为须久属下的人名或地名。古书旂通旗,旗和事同在之部,“立盐旂”似可读为“涖盐事”。[4]
按:“盐”与“盟”字形有别,不宜混淆。
包山二号墓147号楚简“煮盐于海”中的盐作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从卤、从皿。《说文》:“卤,西方鹹地也,从西省,像盐形,安定有卤县。”
免盘卤字作“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集成》10161),林义光释卤,果实也,“中四点像盐形,盖果实中有含盐者,其味鹹,名之曰卤。”郭沫若谓卤是橹即大盾的象形字。朱芳圃引戴侗《六书故》谓卤“内像盐,外像盛卤器”。又引马叙伦《六书疏证》谓小点即水字。卤从水宁声。朱氏谓戴说是,马说非也。字像“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盛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中,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瓢也”[5]。
按:许慎释卤字字形“从西省,像盐形”,未确。西字初文一类像头囟之囟的象形。音同借为西。另一类是甾字,音同借为西[6]。两类西字的字形都与卤字字形有别。《金文诂林》引各家所释字形也均不可取。朱芳圃说像瓢盛盐形,不如说像未剖开的葫芦盛盐形。这种剖开成瓢的葫芦,俗称瓢葫芦,是一年生的攀缘草本,其果实呈扁球形。成熟后,果皮质坚硬,可防水。除对半剖开作瓢之外,还可系在身上帮助泅水。根据卤字的字形,可知还可用来盛盐。贮盐最害怕潮湿。用瓢葫芦盛盐,可免潮湿之虞。瓢葫芦古称瓠。《庄子·逍遥游》惠施所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这里所说的“瓠”就可以“剖之以为瓢”。瓠与卤都是鱼部字,音同借为卤。
许慎释卤为“西方鹹地,……安定有卤县”治《说文》的学者对此多有非议。其实,许慎释卤为地名是正确的。今甘肃省崇信县出土秦代卤市陶文。卤市即《汉书·地理志》安定郡之卤县。卤县地望旧无考。崇信卤市陶文的发现可补其阙失。卤字有如下几种写法(图三):

文化-王恩田:“须句丘涖盟玺”简释
盐场中晒盐池作方块田形,又称盐田。卤字的字形像晒盐的盐田形。上述卤字字形是为了与周字相区别。由此可知,卤有两类字形。一类像晒盐的盐田形,另一类即包山楚简中所从的卤,像瓠中盛盐形,只是省去了像盐粒的小点。
《说文》:盟“从囧,从皿”。又“囧,窗牖丽廔,闿明也(段玉裁注:丽廔双声,读如离娄。谓交疏玲珑也。闿明,谓开明也),象形”。
段注可信。囧像窗牖玲珑形,包括两层含义。一指窗牖的外形,二指窗棂。金文[7]和战国文字[8]中的囧和从囧的明、盟,以及我们讨论过的古玺中的盟字中无论是窗的外形,还是窗棂,都堪称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但无一例与包山楚简盐字所从的偏旁相同。足以证明释古玺中的盟为盐是错的。
关于这方古玺的年代,或认为字体像西周金文,或认为应属春秋。余意以为丘、立二字的写法明显属于战国,须字写法诡异多变,也是战国时代的作风。故应订为战国时代为宜。
总括以上所证:须句,古国名,地名,地在今山东东平境内。丘,可有多解,1.高地,2.释为丘,3.释为邑。须句丘,即须句邑。4.释墟。《楚辞·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注:“丘,墟也。”须句丘即须句国的遗址。以三、四两解可能性最大。立,通涖,涖盟,史籍习见。旂,微部。玺,脂部,微、脂旁转。旂疑当借为玺字。玺文应释为“须句丘涖盟玺”等六字,意为须句邑涖盟用玺。



[1] 葛英会《释“戴丘涖盟”玺》,《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2期。
[2] 曾宪通《论齐国“□□之玺”及其相关问题》,《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3] 王恩田《阳都邑涖盟玺简释》,复旦大学古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5年3月31日。
[4] 赵平安《战国文字中的盐字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考古》2004年8期。
[5] 周法高《金文诂林》卷十二,6539~6543页引。
[6] 王恩田《释囟——兼说周原甲骨中的验辞》, (台)《中国文字》新33期,2007 年。
[7]《金文编》480~481页,中华书局,1985年7月。
[8]《战国文字编》471~472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