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雪花大如斗出自哪首诗
- 天下之才共十斗原文
- 且饮酒莫停杯出自哪首诗
- 斗酒百篇成语故事
- 乘风破浪会友时是谁的诗
- 元稹与白居易切磋琢磨的诗
出自李白的《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八句四十字,以嘲笑之语劝酒,充分显示了李白的豪迈之气。
酒,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诗人尤甚,李白更是以“斗酒诗百篇”名扬天下,他常以甘醇可口的美酒为寄托,做了大量的反映心理情绪的诗。这首《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便是。
天下之才共十斗原文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作为一个文人,谢灵运是相当成功的,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完全担得起一斗之才。谢灵运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其是诗、字方面造诣很深,谢灵运的山水诗对后世的李白、孟浩然等人产生很大影响,“功莫大焉”,可以称之为山水派诗人鼻祖。
这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灵运写的,他的原话是,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意思是,天下的才华共一石(古代计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植曹子建占八斗,我占一斗,剩下的人总共占一斗。这之中有他自夸的版成分,也有对曹植才华的肯定和敬佩。
扩展资料:
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权折服。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唐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等等。
且饮酒莫停杯出自哪首诗且饮酒莫停杯。出自唐代李白《将进酒》节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斗酒百篇成语故事斗酒百篇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诗,其中提到了许多成语。以下是其中一些成语的故事:
画龙点睛: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张僧繇的画家,他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龙,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他在龙眼上点了一点,龙就活了过来。从此以后,“画龙点睛”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金玉满堂:这个成语出自《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富商的儿子,他在父亲的庙里看到了一堆金银珠宝,但他并没有动心,而是说:“这些东西虽然很贵重,但如果放在一个满是烂泥的房间里,也不会显得更加美丽。”从此,“金玉满堂”成为了一个形容富有的成语。
一鸣惊人:相传,唐代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士兵,他在战场上表现平平,没有什么出色之处。但有一天,他突然发挥出了惊人的实力,打败了敌军,从此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将领。从此,“一鸣惊人”成为了一个形容突然表现出色的成语。
画蛇添足:相传,有一个人在画一条蛇,但觉得画得不够好,于是就在蛇的脚上再画了一只脚。这样一来,蛇就变成了六只脚,显得很奇怪。从此,“画蛇添足”成为了一个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的成语。
胸有成竹: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韩非子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了一位来自齐国的大夫讲话。韩非子听完后,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计划,就像胸中已经有了一只成竹。从此,“胸有成竹”成为了一个形容有完整计划的成语。
以上是斗酒百篇中的一些成语及其故事。
不存在叫做“斗酒百篇”成语故事。
因为“斗酒百篇”并不是一个成语,它只是《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诗的名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述了在饮酒的过程中,文人雅士之间争论文字的场景。
因为这首诗被广泛传诵,所以“斗酒百篇”常被用来形容文化交流,博学多识的状态。
如果您对成语故事感兴趣,可以搜索一些常见的成语,比如“井底之蛙”、“画蛇添足”等,了解它们的来源和故事背景,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故事是说的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故事。出自杜甫的诗《饮中八仙歌》。诗中形象地描写了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名人饮酒特点。其中说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后人用斗酒百篇形容一个人才思敏捷,书写文章挥洒自如。
1. 是的,斗酒百篇不仅是成语故事,也是古文言的一种,因此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阅读掌握的重要内容。
2. “斗酒百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由于涉及到历史、文化、诗词等多个方面,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其中的含义、背景以及文化内涵,需要进行较多的研读和探究,因此可以延伸为一个更加丰富的知识领域。
这个成语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荣府斗酒百篇的故事。以下是故事梗概以及相关成语的解释:
故事梗概:
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在荣府斗酒百篇,每人一篇,共计一百篇,其中大部分是诗歌,也有一些是散文。斗酒结束后,王熙凤等人提议评选,并推选出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等各个奖项。最终,林黛玉的《葬花吟》获得了第一名,而贾宝玉的《秋窗风雨夕怀》则获得了安慰奖。整个斗酒的过程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情感也逐渐升温。
相关成语解释:
1. 斗酒百篇:多人斗酒吟诗,各自一百篇。比喻诗词或文章的比赛。
2. 葬花吟:林黛玉的一首诗,借葬花寄托自己的生命之感慨。形容人生短暂,充满悲凉之意。
3. 秋窗风雨夕怀:贾宝玉的一首诗,描写寂寞孤独之感。形容思乡、思亲、思旧之情。
4. 安慰奖:在比赛中获得第二、第三或其他次席的奖项。表示对参赛者的鼓励和安慰。
中文发音: dǒu jiǔ bǎi piān。
成语解释: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饮酒善做诗;才情豪放锐敏。斗:古代盛酒器皿。
成语出处: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乘风破浪会友时是谁的诗这是唐代李白的诗。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元稹与白居易切磋琢磨的诗白居易和元稹之间交情深厚,两位好友难得重逢,分手之际同饮几杯美酒,但酒入愁肠,不免令诗人们从眼前景回忆往日情,百感交集。多别难得聚,刚聚又得别,这种人生聚少离多的情景,借助诗歌的音乐律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下面介绍的是元稹和白居易相互酬答之作,写作手法朴实无华,看似平常,却荡气回肠,令人经久难忘。
江楼月
唐代:元稹
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
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
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
万一帝乡还洁白,几人潜傍杏园东。
元和四年春,30岁的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长安,告别正在京城担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他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见月圆明亮,波光荡漾,遂浮想联翩,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首联点明时间、地点,颔联生动地描绘了驿楼周围的氛围,月光如洗、江声如鼓,而元稹却独自在异乡思念亲朋,更回忆起当年他与白居易之间的深厚友谊。
元稹知道长安和东川相隔遥远,却含蓄地说“诚知远近皆三五”,仿佛千里之别只是咫尺天涯,但他却担心两地“阴晴有异同”,这里的阴晴既是自然界的天气,也指仕途的冷暖。尾联更表达了元稹对白居易在京城生活的担忧,普通人都羡慕帝乡的生活,可是元稹却非常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诗人委婉地用“几人潜傍杏园东”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白居易的关怀。
江楼月
唐代: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这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明月清辉最能逗引离人幽思,元稹和白居易一个在东川嘉陵江岸,一个在长安曲江池畔,虽是一般明月,却不能共聚同赏,诗人见月伤别,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便从人世的悲欢离合想到明月的阴晴圆缺。“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别出心裁,表现出朴实真挚的情谊。
接下来诗人叙述他对“旧事”的看法。“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颈联表现出白居易和元稹推心置腹的情谊。以“谁料”言懊恼之意,早该寄诗抒怀,免得望月幽思之苦。尾联“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暗写思念时间之长,表达出双方怀念知己的情思是一样的深沉。这首诗别具一格,情与景高度融合,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纵观两位诗人的大作,都是情真意切,而且都从对方的角度设想,一种相思,两地离愁。诗作意境开阔,富于联想,一首诗就像一根感情的红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密相连。两相比较,白居易的作品显得更加出色,字字饱含深情,正可谓“诗到香山老,方无斧凿痕”。
《寒食夜》
唐代:元稹
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
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
元稹的是一向以轻快著称,大部分的作品都写得很是唯美,同时节奏也是很欢快,这也是与他的性格有关,这首诗同样写得很有趣,也很是生动,尽管只有那么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可是却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也是朗朗上口,所以不失为一首难得佳作。
第一二句写得就很是有趣,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 “,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压得枝头全部都垂下来了,后面这一句是使用了典故,也正是写到了寒食节这一天人们要斗鸡子,也就是鸡蛋。诗人只是这么淡淡的描写,却是立马令此诗意境全出,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第三四句更是有趣,”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最后这两句极为工整,正是今年不是明寒夜,诗人正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来描绘出了不同的寒食夜,从而也是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白居易《寒食夜》显然要更加的悲伤,通篇充满了无限的忧愁,写得也是极为凄美,这也正是他作品比较独特的一个地方,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位才子,有着过人的才华,可是当他面对现实的生活中,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无限的忧愁,这也使得他这首诗显然要更加悲伤。
《寒食夜》
唐代:白居易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犹立暗花前。
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白居易大部分的诗都是脍炙人口,不过这首《寒食夜》很显然没有流传开来,可能有一些人甚至都没有读过,其实这首诗在他众多的作品中,那也是一首经典之作,写得也是很感人,而他的切入点,也正是以自己的感受为切入口,从而营造出一种更为感伤的悲痛之苦,这也使得此诗更具有感染力。
第一二句写得极为很伤感,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犹立暗花前。 “,现在没有月色,也没有灯火,整个寒食夜一片漆黑,在这么一个深夜里,一个人独自立在暗花前,让人内心无比的伤感。白居易在这两句中,则是重点描写了内心的感受,从而写得也是更为悲痛,也令这整首诗更加伤感。
第三四句又是再次对于人生表达了感伤之怀,”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忽然再记起这一时节,让自己又是年长了几岁,在这四十年里,又是欠了一年。最后这两句白居易可谓是直抒胸臆,从而写得很是忧愁。
白居易和元稹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理念相同,也使得他们在文学上惺惺相惜,而两人的《寒食夜》也都是别具一格,各自写出了不同的感受,应当说两首诗同样的风格,只是在表现手法上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