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了!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其实抗日战争的转折点可以说一共有两个,首先第一个就是在日本想要进攻武汉地区的时候,蒋介石终于开始察觉抗战的胜利不能只依靠防御,而这次武汉的战争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不仅可以从被动防御的形式中走出来,而且可以将最新的战略扩展到其他战场上去。武汉会战也是规模较大的一场战争,从1938年的时候开始,日本迅速攻占了安庆,这也代表着武汉的战争已经开始了,最终中国部队经历了四个多月的战争,失去了四十多万的战士,也让日本有了将近十万人的伤亡,这样一来不仅让日本的计划彻底粉碎,而且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另外在抗日战争中还有一个转折点,在战争进行到尾期的时候中国曾经发表过《对日寇最后一战》,因为国际方面的巨大变化,中国的形式已经非常明了了,而日本却出现了战败的征兆,在这个时候发表这篇电文,这也就代表着中国已经决定全力以赴的出击,不久之后日本就向中国投降了。
抗日战争有哪些争议之处?
名称之争
华人方面
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所在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后,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
日本方面
这场战争在日本被称为“日中战争”,主要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期间与中国之间的战争。日本也习惯把“珍珠港事变”以前的中国抗日战争称为所谓的“支那事变”或所谓的“日华事变”,原因是当时日本帝国并未和中华民国相互正式宣战,因此“技术上”并非一场战争。“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则被日本视为“大东亚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的一部分。甚至战后日本某些政治家模糊性的称谓“过去的大战”、“先前的大战”等。时至今日日本对抗日战争仍未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恰当称谓,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中日学界的关注。
学术界
中国学术界关于抗日战争的具体起讫时间存在一定争议,但关于“抗日战争”的名称,无论是中国大陆学界还是港台学界,甚至多数海外华人学者基本赞同这一名称。国际社会出于中立性考虑,一般将之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以区别于被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甲午战争。
时间之争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战之说。但期间6年,中日双方出于各自原因,始终控制战争规模没有扩大到国战。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因为依据当时中国落后的重工业水平和国际地位,提前公开宣战,只能面对国际武器禁运,无法弥补战争损失。如果这样,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日,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