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第一难是什么
《西游记》中记载唐僧受观音点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雷音寺取得《大乘真经》,回到大唐传播佛法。对于九九八十一难,很多人对唐僧第一难充满困惑。多数人都是认为双叉岭遇三精是第一难。
86版西游记剧照
当时唐僧带着唐太宗所赠的两个侍卫,一匹白马行至双叉岭,却误入虎精洞穴。可怜两个侍卫,在精怪面前毫无抵抗之力。最后被三个精怪合吃掉了。唐僧因为有太白金星的帮助,暂时脱险,那料未走远,两只老虎便咆哮而来,唐僧手无缚鸡之力,不知如何是好之时,一个猎户赶来解救了唐僧。这便是双叉岭遇三精的故事,许多人认为唐僧第一难就是这个。但其实并不是如此。
书中有言“金蝉遭贬第一难”,所以金蝉遭贬才是唐僧第一难。
金蝉是佛祖的二弟子,在书中所属,佛祖讲经之时,金蝉子未有认真听讲。如来因他不听佛经,认为他辱佛经,将他贬为凡人。
金蝉子落入凡尘,转世后,十世皆为善人,皆与佛法有缘,在第十世时,转世为唐僧。尚未出生连受几劫,后来还是机缘巧合转入佛门。因小时候的耳语目染,长大后唐僧也成为一代高僧。佛法造诣极高,佛祖认为时机已到,命观世音前去点化他,让他前来西天取经。所以向上追溯唐僧真正的第一难是金蝉遭贬,不是双叉岭遇三精。
西游记唐僧性格分析
唐僧本是金蝉子的转世,金蝉子是佛祖的二弟子,因为不听佛祖讲经,被贬下凡尘。唐僧就是他的第十世转世,因为唐僧毕竟是人类,所以唐僧性格带有一些人的迂腐。
唐僧剧照
唐僧出生没多久就在机缘巧合下到达金山寺修行。在金山寺里自小听从大师佛经教育,耳语目染,佛法造诣极高,诵读佛家禅典已经是唐僧生活的一部分,常年的修行让唐僧拥有非常高尚的道德观。但唐僧毕竟是人,他的思想认知里面还有人对妖怪的畏惧,胆小。他不去了解真实,在内心深处就很是惧怕妖怪。
西天取经路很远,唐僧却为了当时发下的宏愿,不畏惧路途的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决定西天取经,除了是完成他当初发现的宏愿,一部分也是因为他有一个回来普渡众生的愿望,所以由此可见唐僧是非常有志气的。
唐僧性格中永远存在佛门子弟的善良和宽容。对于别人、妖魔带给他的灾难,他总是用宽大的心胸和常人鲜有胸怀去包容,去接纳。在他发现有妖怪为祸人间的时候,总是热心帮忙。无论是最初的猪八戒在高老庄惹出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还是乌鸡国时候,国王想要一千个童男童女的心去炼药等,唐僧都会停下脚步去帮助人们,争取不让一人因为这些事件受到伤害。但是对于那些妖魔又不得不去降服,所以唐僧性格也是有些纠结和犹豫不决的。
真实的唐僧是怎么样的
真实的唐僧,俗家名讳:陈祎,是唐代著名高僧,精通“经、论、律”三种,所以又被人称作“三藏法师”。唐僧少年时,家境贫寒,在净土寺中跟随长捷法师学习佛法,因为他爱好佛法,学习起来更加的刻苦,在13岁的时候,就在洛阳正式出家。出家后不改当初对佛法的喜爱之情,反而更加的刻苦努力钻研,熟读各类佛家经典。
聂远饰演的唐僧
学习佛学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懂得其中的意思,唐僧经常辗转于全国各地学习佛法,在解惑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疑惑。唐代,因前朝经历了很多风雨,唐僧的那个年代,很多佛学资料都已经残缺或者不知所踪,学习起来,往往不能达到解惑的地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定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学习。历经艰苦到达天竺后,唐僧还未休息,就进入了那烂陀寺学习佛法。在学习的同时,唐僧也在天竺与各位佛法大家学习,辩论佛法。唐僧在天竺学习佛法20年,唐僧的声誉在天竺也越来越高,在拒绝天竺人们的热情挽留,唐僧踏上了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