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权臣董卓字什么

三国权臣董卓字什么

董卓,东汉末代权臣,通过小说《三国演义》被世人所熟知,一个经典的大奸大恶之人从此印刻在读者心中。

《三国演义》中董卓的剧照

《三国演义》中董卓的剧照

董卓,字仲颖,其字面含义很好理解,众所周知,家中排行老二则以“仲”字命名,孔老夫子,字仲尼,也是这个道理。“颖”字的含义则是一种美好的寄予,“颖”原义为禾本植物小穗基部的苞片,引申义为才能出众,聪慧绝伦。可见董卓父母对其寄予了极高的厚望。

当然董卓也未曾令其父母失望,反倒是超出所望,成为了人上之人,篡夺东汉政权,加速了东汉末年破败王朝的灭亡。

董卓执政以残暴震慑朝野,百官惶恐不安,百姓怨声载道,各地群雄皆对其恨之入骨。于是各地诸侯皆起兵讨伐董卓,结盟进军京城,以袁绍、孙坚为首的十八路诸侯对董卓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董卓与其讨伐势力相持不下,所幸弃城,迁都长安,将京城洛阳付之一炬,一夜之间大火焚城。这一场大火也意味着汉室王朝气数已尽,新的格局正在氤氲而生。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设计杀害,为期三年董卓之乱终告一段落。

董卓之乱为期三年,虽时间短暂,却是导致东汉末年历史走向重要契机,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董卓暴政引起的诸侯讨伐,为群雄割据局势打下了基础,也是三国乱世的开端。

董卓的谋士出了什么阴招

董卓身为东汉末年一代奸雄,想必他的谋士也是尽出一些馊主意之人,董卓的谋士当属李儒与贾诩二人,但贾诩的功绩主要是在董卓死后,为李傕郭汜集团出谋划策,而那个真正为董卓出馊主意的人正是李儒,董卓的女婿。

谋士李儒剧照

谋士李儒剧照

正因李儒是董卓女婿这一层关系,才使得董卓对其计策言听计从,董卓入京以来干了无数件丧尽天良的事情,那么李儒到底为董卓出了多少阴招呢?

排名第一的阴招为迁都长安,都城实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并非朝令夕改之事,国之命脉在此,随意搬迁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是扰乱朝堂纲纪,何况长安一代,遭受王莽篡逆,焚烧之灾,早已是一片瓦砾之地,董卓听信李儒之言,从繁华都城洛阳搬迁至荒废之地长安,劳财害命,使百姓士族遭受流民之苦,实在是自挖根基之举。

排名第二位的阴招为洗劫富户,国库中所存银两尚不足导致日夜荒淫、奢靡度日,李儒竟心生旁门左道,进言董卓从城中富户中抢夺财物,以供自己享乐,如此损招简直是厚颜无耻,无辜人家被冠上反臣逆党之名,董卓部下便可登门入室,抢夺财产,伤人性命。当时冤案惨案遍地都是,民不聊生,人人难以自保。

董卓上台之后,民心尽失,沿着李儒所指的路一步一步走向灭亡,尽管没有貂蝉吕布,董卓的死亡也是历史的必然。

董卓死后尸体惨状如何

公元192年4月,王允与吕布篡谋好行刺计划,令同乡人骑都尉李肃与其他勇士共十余人冒充侍卫,埋伏在北掖门附近。当董卓的步辇经过时,吕布示意李肃,李肃飞身上前行刺,不料董卓内穿铁甲,为能刺中要害仅伤其臂膀,受惊后的董卓跌落马车,惊呼:“吕布何在!”吕布现身声称是奉皇帝诏令,讨伐贼臣,其他余众一改不予追究,令此事速战速决,不托泥带水。

董卓死后

董卓图片

尽管董卓出行前后护卫近百余人,层层守卫,滴水不漏,但只能放得了外贼防不了家贼,吕布仅靠一纸假诏书便使上百士兵弃甲投降,可见董卓在生死关头却要为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买账,无人甘愿为其卖命。董卓要为自己买的账不只这些,当他滥杀无辜,采用极刑重典,搅得朝野上下动荡不安,就该料到他倒台的那一刻,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董卓首级被取下的那一刻,其随行侍卫仅受惊迟疑片刻后,便高呼万岁,丝毫未有为主报仇之意。董卓死讯不胫而走,街头巷尾皆是高呼庆祝,百姓饮酒助乐,妇孺士人皆卖掉首饰笔墨,换来钱财买酒买肉,摆酒庆贺,街市道路拥堵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