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党军队在江防防线上的崩溃,刘平的第15军(由整15师改称)也从湘西一路败退到成都,毫无还手之力。1949年12月上旬,刘平带着15军狼狈地抵达了郫县。此时的刘平面对气数已尽国民党政权,不得不开始考虑起自己的出路问题了。当得知自己的上级第20兵团司令官陈克非以及友军第15兵团司令官罗广文都已决定起义的消息后,和解放军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刘平又为什么不顺势选择这条道路呢?于是在12月24日,刘平率领第15军全体官兵在郫县起义了。
1950年5月,刘平在将部队完整地移交给解放军后,出任解放军第50军高级参议,随后又被调任中南军区参议。1952年9月,转业的刘平被分配到武汉市民政局任副局长,并先后当选武汉市政协常委、武汉市民革副主委。1962年8月11日,刘平因肺癌不治,在北京去世。
相关阅读:抗战第一大捷是哪场战役,并非平型关战役
提起“抗战第一大捷”,人们往往想到林彪指挥的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国内多位专家学者经多年考证认为:1932年3月由共产党员李延禄(后任东北抗联四军军长)直接指挥的镜泊湖连环战,是东北也是全国“抗战第一大捷”。
20匹马往返运手榴弹
“九一八”事变后,驻吉林省的东北军王德林营长率全营500余官兵起义抗日,中共派王德林旧友李延禄去帮助他,并担任王任总司令的“国民救国军”参谋长。李延禄在军中建立了由中共秘密领导的700人补充团并兼任团长。
国民救国军1932年2月连克敦化、额穆和蛟河三县,队伍壮大到5000人,引起日军恐慌。关东军司令部急调天野第十五旅团等部,从敦化向镜泊湖进行“征讨”。日军兵分两路,以“北隔南攻”战略,对国民救国军发动钳形攻势。北面,以一个大队左右兵力占领海林、宁安,阻隔吉东的抗日救国军与北满的李杜自卫军联合作战;南面,同混合第八旅团主力共同集结到敦化,组建号称万人的天野部队,意图一举消灭活动在镜泊湖南湖头一带的王德林救国军,然后从南向北,占领整个吉林省东部。
大敌当前,李延禄说服王德林,利用镜泊湖一带的有利地形,在“墙缝”一带伏击日军。他们用20匹马往返多次,把救国军全部库存的手榴弹运到伏击地点。1932年3月13日清晨,当地爱国猎户陈文起为日军“带路”,将日军诱入我军埋伏圈,李延禄率700名补充团官兵随即打响战斗。
7000日军不足百人漏网
“墙缝”是夹在牡丹江和一个山坡中间的一条5华里长小路,路边耸立一人多高的石壁,时断时续,隔一段有个裂口,被称“墙缝”。小的缝隙只能露脸,大的缝口数米宽,埋伏两端可形成交叉火力。天野部队在人数、装备、训练、作战经验等方面都大大超过救国军,但因为“墙缝”独特的地形地貌,双方优劣势发生根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