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是三国名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说他勇武不在吕布之下。曹操曾与马超的凉州军鏖战数年、颇受挫折,以致他说出“马超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这样一个将才投奔求贤若渴的刘备,却被闲置弃用,为什么?这与马超的凉州羌胡背景有很大关系。
凉州羌人、武将与董卓之乱
凉州,又称西凉,以今甘肃为主体,包括陕西、宁夏、新疆及青海的一部分,自从西汉景帝时期就是羌汉杂处。游牧羌人和农耕汉民一方面既有利益冲突,一方面又相互融合,汉民胡化程度较高,西凉整体民风彪悍、尚武、好侠。东汉中后期,羌人数百个部落屡屡叛乱,东汉政府长期用兵于西凉,财政几近枯竭。可以说,早在党锢之祸和黄巾起义之前,平定羌人之乱的巨大消耗就已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根基。
三国地图
因为长期与羌人作战,一批善战的胡化汉人武将崛起,他们麾下的凉州军团构成兼有羌胡,有较强的战斗力,董卓是这些武将中最著名者、也是领袖之一。凉州军人另一个集团以韩遂和马超的父亲马腾为主导 。马腾之母为羌女,马超的勇猛就部分来自羌人血统。
192年,倒行逆施的董卓被王允、吕布诛杀后,他手下的四大将领惶恐不安,彼此猜忌,于是原本就比较松散、利益不一致的凉州军团开始火拼。他们残暴滥杀,疯狂地肆虐于东汉最繁华的两京——长安和洛阳之间的关洛地区。
董卓为首的凉州军团令两京被毁,关中地区“二、三年间无复人迹”,此后东汉政权只能苟延残喘(被曹操控制),四大将领也都葬身于这场大暴乱。凉州武将之所以会内战自噬,而没能形成一支稳定的割据势力,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人长于“边鄙之地”,缺乏中原文化熏陶,没有政治头脑。或多或少是受羌人胡风影响的多疑残暴、反复易叛,成了凉州武将宿命般的性格特征,马超也不例外。
马超(176-222年)
四大将领之一张济的侄子张绣是董卓之乱后,对中原影响最大的凉州武将。拥有彪悍凉州军的张绣先是依附荆州刘表,后者遭曹操讨伐时,张绣又投降曹操。曹操纳张绣之婶为妻,张绣受辱,旋即背叛,并杀死曹操一子、一侄以及爱将典韦。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和曹操都拉拢张绣,张绣竟能再投曹操,曹操也有容人之量。
张绣将凉州武将反复易叛的特性演绎地淋漓尽致,不过他也难逃一死。后来曹丕以“杀吾兄”质问张绣,张绣畏惧自杀。其实,东汉无论豪族、寒族、游侠、士大夫为在乱世中自保,都有反复、投机之举,不过凉州武将名声不佳、比较突出。
勇而不仁、强而无义
公元211年,也就是赤壁战败后三年,曹操欲出兵征服汉中(紧邻关中地区)。生性多疑的马超和韩遂以为曹操要趁机灭掉他们,于是联合同驻扎于关中的西凉诸将起兵叛变。战争期间,曹操一度性命难保。因为无法速胜,曹操采纳贾诩之计,离间马超与韩遂等凉州诸将,然后以主力与相互猜疑的凉州联军决战,马超和韩遂大败,前者逃回凉州,后者逃入羌人区,被部将所杀。
212年,马超得到羌人和氐人(与羌人关系密切) 之助,卷土重来,马超杀死凉州刺史,后者旧部杨阜等人联手对付马超,曹操的夏侯渊援军也赶到,马超兵败,于213年投奔汉中张鲁。曹马两军对战期间,杨阜与宗族子弟七人围攻马超,结果杨阜身负五处重伤,余者皆被马超杀死,马超之神勇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