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朱元璋的嫡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朱允炆当了皇帝以后,一改他爷爷朱元璋的政治作风,实行了宽仁的治国政策,重用大量的文臣,平反了很多受到朱元璋牵连的冤假错案,客观的讲朱允炆和他的亲爹朱标一样,是一个宽厚仁慈的君主。
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
朱元璋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家业得到安稳的过渡,在位期间功臣宿将几乎杀戮殆尽,用自己的儿子取代军权,分封藩王扼守大明王朝的边疆要地,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和一个孙子被分王,其中有九个藩王势力很大,各自都有强大的军队,少的则有几万大军,而晋王和燕王的势力最强,手握十几万的大军。朱元璋自以为自己的江山由朱家子孙看管,便以为从此高枕无忧了,万万没想到,这种藩王割据的局面在朱允炆继位以后,成了朝廷最大的麻烦。
朱允炆的第一个机会
朱允炆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处理他爷爷朱元璋的丧事,各地的王爷接到通知以后,全部从封地赶来参加葬礼,我想这个时候朱允炆心里肯定是有了削藩的想法的(从他后面的行动可以看出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二十五个王爷全部到京师,只要全部扣下,兵不血刃的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可是这个朱允炆做了一件违背常理的事,下令所有藩王不准进京奔丧,此时的燕王朱棣已经到了淮安,接到诏令以后,马山就打道回府了。
朱允炆当了皇帝以后,不到三个月就开始了他削藩政策,这足以显示了他的政治不成熟性,削藩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操之过急,他所任用的黄子澄、齐泰等文臣都是一些书生,不懂军事,政治经验不足,各种应变的准备也没有做好,他采取了黄子澄的建议一上来便削了五个势力小的藩王。
这样一来,朱棣便有了打算,但是此时燕王朱棣准备还不充分,不足以和朝廷正面对抗。第二年朱元璋的忌日,按照朝廷规矩,所有藩王必须要回到南京祭祀朱元璋,朱棣逃过上次的劫难,心有余悸,这次有准备了,便以称病为由没去,但是聪明的朱棣犯了一个很弱智的错误,竟然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到南京以皇孙的身份祭祀朱元璋。
朱允炆的第二个机会
朱允炆吃了上次的亏,这次应该是天赐良机了吧,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到了南京以后,齐泰立即建议将这三人扣留下来做人质。这个时候黄子澄站出来了,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的理由是扣留了朱棣的儿子,必然会引起朱棣的警觉,打草惊蛇,不如放他回去。
朱棣犯傻,朱允炆和他的大臣也犯傻,这都什么时候了,削藩的事业正干的红红火火,天下人都知道,朱棣早晚也是要被削的,马上就到了撕破脸的地步了,还有什么戏好演的。
可是朱允炆最终还是同意了黄子澄的建议,将朱棣三子放回了北京,正当朱棣后悔自己的行为时,看到三个儿子完好无损的回来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天下还有这么傻的皇帝吗,仰天长叹,我们父子终于又相见了,这下我就没有什么顾虑了,起兵造反吧。
通过这两件事,朱棣算是彻底看清了自己的这位皇帝侄儿,没错他的侄儿有想法也很仁慈,就是太看重亲情,优柔寡断,这个特点放在一般人身上是良好的品质,但放在一个皇帝的身上就是一个致命的短板了,朱允炆这个短板在后面的几次大战中都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