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战役:日本陆军溃败的开始(4)

诺门罕毕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以至接到电报后,关东军的作战参谋们竟一时找不到它的准确位置。“满洲国”军海拉尔特务机关外蒙班长田村利美少校曾向关东军提出建议:“诺门罕这个地方一向平静,也无任何军事价值,没有小题大做的必要。”二十三师团大内参谋长也曾向关东军建议:“在海洋般的呼伦贝尔草原上作战,只靠一步七十五公分的徒步行军是不行的,必须用机械化部队迅速开辟一个行动半径。那种日俄战争时期的马拉三八式野炮,射程最多不过四五千米,用这样的炮无论如何是打不了胜仗的。”

5月13日晚,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下达了命令:飞行第十轻轰炸机一个中队、飞行第二十四战队战斗机2个中队、第四十八和第五十一飞行场大队、汽车2个中队(每中队44辆卡车)立即开往海拉尔。当日夜,第二十三师团派出1000多名官兵组成搜索队,在5架轻轰炸机的助战下,到诺门罕地区扫荡。经一昼夜战斗,蒙军放弃阵地,全部撤回西岸。

关东军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扫荡任务,小松原师团长不禁有些洋洋得意。

然而,小松原毕竟有些高兴得太早,两天以后,蒙军就返回了东岸。事态的发展与小松原的预见大相径庭。

正当日军二十三师团为扫荡归来的东八百藏联队长把盏庆功的时候,传来兴安军从前线败回的消息。根据情报,小松原师团长判断,蒙军立足未稳,重武器不多,且苏联援军未到,正应速战速决,把蒙军消灭在哈拉哈河东岸。

从战场的形势分析,日“满”军明显处于劣势。在哈拉哈河东西两岸,西岸苏蒙军的阵地比东岸日“满”军的地势高,观察东岸一目了然,向西岸观察就困难了,在战役前期,日“满”军尚能凭借飞机侦察获得情报,不久以后,日“满”军丧失了制空权,只能靠观测气球观测。后来,观测气球又不断地被苏机的烧夷弹打掉。日军真成了瞎子,只有挨打的份。

再从重武器的装备水平上看,日“满”军暴露的问题更加突出。苏军不但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而且野战性能好,炮火射程远,威力大。更要命的是关东军获得的情报误差很大,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以致造成一系列指挥错误。因此在战役的后期,日“满”军完全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

东八百藏随山县大佐的部队再次出发了,他带领的骑兵联队的任务是,迂回到蒙军阵地的后方,向蒙军的军用浮桥处发起攻击,截断蒙军的退路。5月28日凌晨,200名骑兵和12辆装甲车到达距浮桥2公里的沙丘,这时发现东北方向的巴尔其嘎尔高地上有数辆坦克出现,又有苏军步兵在活动。这将对山县大佐的正面进攻构成威胁,自己也将遇到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速战速决,才是上策,于是,他一面派人向山县报信,一面攻击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