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交战双方军事实力比较

长平之战的结果很明显,就是秦国战胜了赵国。除了作战方法,还有的就是军事实力,可以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胜利。那么,长平之战交战双方军事实力如何呢?武林军事今日对长平之战交战双方军事实力进行了比较。

长平之战简介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谁

关于国家:长平之战交战双方当然是秦国和赵国。

关于将军: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白起、王龁和廉颇,后来交战双方就是白起、王龁和赵括。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军事实力比较

首先看参战方兵力:

赵国约45万人,秦军约60万。

再看参战方士兵装备值:

在秦孝公之时,秦孝公采用了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使得秦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装备就更不用说了,有钱干嘛不用好的。

三看参战方士兵武力值:

其实双方的武力值都差不多,毕竟所处的时代摆在那里,顶多因着秦国的经济发达,有更多余力锻炼士兵。

长平之战两国国君之间的较量

生死存亡的战略决战,很多君主都选择御驾亲征,秦昭王不是就甘当民兵司令支援白起吗?而无所作为的赵孝成王稳坐邯郸,坐视主力覆灭,自然免不了挨骂。

其实,御驾亲征这事,也不是有胆量就行,还要看天时人事。西汉时刘邦不听娄敬的良言,跑到边境去打匈奴,结果引出个白登之围;宋真宗时,辽国打上门来,主政的寇准力排众议,保护皇帝上了前线,挽救了北宋的江山;明英宗时,瓦剌犯边,太监王振力主皇帝亲征,结果50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要不是于谦坐镇北京,明朝可能就亡了。

赵孝成王御驾亲征,必定与秦昭王的河内民兵碰面,胜算如何?我们先看看兵力对比。东汉末年,承平已久的河内郡也只有50万人口,战国时不可能超过20万,16岁以上的男性最多8万。赵孝成王的家底也不多,邯郸的守军只有10万挂零,还有30-40万城市平民,他可以把正规军全调出来,武装平民守城。从距离上看,邯郸到长平直线200公里,强行军5天可以赶到,时间上确实来得及。然而,10万赵国正规军能不能对付8万秦国民兵?

硬拼肯定不是办法,何况秦昭王还在河内坐镇,仗打到这份上,双方的神经都很紧张,赵孝成王不妨用疑兵之计,虚张声势,多路推进,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对外号称调动防御匈奴的北方大军增援长平,乘秦国的民兵惊慌,一战可破,通往长平的道路一旦打开,不仅白起的阻援计划破产,他的3万奇兵陷入夹击之中,赵军也许能扭转颓势。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损失人数

近来学术界对秦坑杀赵军40万的数字持怀疑态度。因长平之战赵投入人数为四十五万,而秦军数量不少于此。

近年不少为赵括翻案之文章引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主张赵括突围时也重创秦军,不失为骁勇善战。然而长平之战前后由一连串的军事冲突和大小会战组成,秦军和廉颇对峙消耗,后王陵兵败,秦军折损五位大将。直到秦王与白起谈论时,白起所言“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当指多年来秦国扩张战争中累计的兵力伤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