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彻底的围歼战

公元前260年,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也是白起为历史所记载的,最有争议的一战——白起坑杀40万降卒的长平之战。

白起是谁的人

白起是秦昭襄王的人,白起为秦昭襄王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长平之战的导火线

长平之战的导火线是赵孝成王听信平原君接纳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投降,赵国虎口夺食,占有秦国的胜利果实,被司马迁批评为“利令智昏”。

赵王接受冯亭之降的原因

实质上,赵韩唇齿相依,赵救韩,实为自保。赵王接受冯亭之降,原因有三:

其一,从地理态势增强邯郸西部的防务,上党入秦,邯郸的门户洞开,此所谓唇亡齿寒,赵不可不保。

其二,秦兵东进,意在吞并各国,东方各国都清楚,与其坐等秦国各个击破,不如联合一拼。东方各国又想联合,又不敢联合,因为谁先联合,秦又会先攻谁,于是各国处于两难选择。如今秦兵到了家门口,韩国又入地,入地增赵形胜,于是赵不惜一战受韩地。

其三,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二十万大军攻韩,赵援救,秦赵阏於之战,赵胜秦败。此时赵国为三晋之首,有与秦抗争的能力。

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彻底的围歼战

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彻底的围歼战

 

长平之战秦国胜利的原因

1.老将持重

秦将白起是秦国名将,诸侯闻之胆寒。白起作战非常野蛮,他大规模杀降,或活埋,或斩首,或沉入黄河。秦国东进从公元前364年的石门之战起,到公元前234年的平阳之战止,一百三十年中,共斩杀六国士卒一百六十七万人,单是白起率众人斩首坑杀的即达九十万人。史称秦国为“虎狼之国”,称白起、王翦为“豺狼之徒”。由此可见,那时战争之酷,秦军之野蛮。

秦军野蛮作战有以下原因:

(1)秦崛起于狄戎之地,遗游牧抢掠残杀之风。

(2)商鞅变法后,以杀敌首级论功,勇战者奖,怯敌者罚,要求人人争死疆场。

(3)以野蛮杀戮震慑敌人。这同时也增加了战争成本,迫使敌人拼死抵抗。这种野蛮战法是一把双刃剑。

由上所述,秦人作战拼的就是实力。赵得上党,增强国境的安全系数;秦要东进,更要复仇,打击抢夺者。双方都将拼全力。公元前262年双方调兵遣将,沉寂了两年对峙终将有所动作。

公元前260年四月,秦赵两军对阵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秦军前线统帅为王龁。

——四月前锋接战,秦军阵斩赵军裨将赵茄。

——六月,秦军攻破赵军两座哨卡城堡,杀了四个赵军尉官。

——七月赵军坚壁固守,秦军又攻破赵军营寨,夺取了西垒壁,又杀了两个尉官。

赵军连败数阵,廉颇避其锋芒。赵将廉颇是一位沉稳持重的大将,秦人很怕他。秦军多次挑战,赵军岿然不动。赵王多次下达出战令,廉颇仍然不出,秦军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