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碾庄战争过程如何(3)

淮海战役的领导人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能够在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打败先进的高科技武装力量,除了军人的奋勇杀敌、人民的支持之外,与领导人的科学决策以及正确指导是脱不了关系的。那么这场规模与影响都如此之大的战役的领导人是谁呢?

淮海战役领导人

淮海战役领导人

淮海战役总前委是由中央军委领导人直接领导的,而统一指挥这场战役的前敌委员会成员包括有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粟裕,其中刘、陈、邓为中央常委,刘伯承为司令员,陈毅为副司令员,邓小平为前委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按照排位,邓小平的官职在刘、陈之后,也就是说邓小平在党权方面受到其二人的领导。

邓小平曾在多本回忆录中表示淮海战役是毛主席亲自将指挥权交给他,由他指挥。然而,许多人对此都持质疑态度,认为他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其一,但并非最高指挥者。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淮海战役是由粟裕指挥的,当时的他是华野的最高指挥员,1948年9月由中央军委提出由粟裕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并同意了他马上开展淮海战役。

毛主席都曾经明确表示过粟裕是淮海战役第一功,粟裕纵观战略全局,审时度势,制定正确战术方针,使我军掌握主动权,一度将大兵团战斗的指挥艺术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对中共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贡献。迫于种种政治压力,下半生始终低调的粟裕终于在晚年的时候忍不住吐露藏在心中多年的话: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

在解放战争中,尤以三大战争最为著名,而在三大战争中,政治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局势完全被颠反,是战是和都掌控在共产党手中。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以及这场战争给共产党带来的影响。

淮海战役照片

淮海战役照片

淮海战役的胜利带来的最明显的一项,就是国民党称霸中国梦想的破灭。国民党的主要精锐势力在这场战争中,剿灭的剿灭,收编的收编,逃窜的逃窜。尤其是其中的嫡系部队的干部等。为此,蒋介石还在黄百韬的葬礼中写下“黄埔精神不死”的挽联,来嘲讽那些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却投降的将领们。

在这场战争之前,国民党还掌控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这场战争之后,黄河以北地区全是解放地区,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几乎全是解放区。在国民军掌控下的江北城市只剩下一个安庆。而此时的解放势力已经剑指江浙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