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元代服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自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汗国,灭西夏、金朝以来,其民族构成以蒙人为主,元代民族矛盾尖锐,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纺织业、手工业遭受巨大破坏。宫廷服装制度长期以来一直延续到宋式,直到1321年元英宗参考古代制度,将皇帝和官员的外套束腰,上紧下短,并制定了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积,肩背挂大珠的"质孙服"制。汉人称之为“一色衣”或"质孙服”。这是一个继承了汉族和蒙古民族特色的服装体系。
因元朝是蒙古人治下,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是同一个体系,只是发型不同。许多蒙古人把额头上的头发做成小绺,像桃子一样。还有的是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圆环挂在耳后,头上戴笠帽。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学者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
还有一种常见的束腰袍是元代常见的蒙古袍,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其特点是领袖窄,上下摆缝在一起,下摆有许多细褶,腰部有许多细横褶,故名腰线袍。这种衣服通常是便服,用于打猎等活动。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常戴一顶又高又长、形状奇特的帽子,这种帽子被称为“罟罟冠”。这种皇冠以桦树皮、竹子、铁丝等材料为骨架,头顶伸出一根近一米高的柱子。柱顶扩大成扁帽形状,再用翠绿色的花朵和珍珠装饰。地位高的还在冠顶插上雉鸡毛,使其飞舞,十分活泼。他们穿的长袍又宽又长,袖子很大但袖口很窄,拖地的长衣服。走路很不方便。元代汉族妇女多穿汉襦裙,半臂也颇为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