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下》:“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春秋战国在当时一些人眼里,公孙衍和张仪同样威名赫赫,但流传下来的故事不多。《孟子滕文公下》有公孙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只有零星的几则记载。公孙衍怎么死的,可见《史记》。
合纵连横的始作俑者,应该就是公孙衍和张仪。
义渠是西方少数民族政权,多年来一直敌视秦国。当公孙衍积极组织合纵之策,义渠国君刚好来来到魏国,公孙衍求见义渠君,告诉他当秦国与东面其他国家交战时,就会赠送重礼来讨好你,当秦国和平时,他们会掠夺义渠,希望义渠之王警惕这一点,不要被秦所迷惑,后来, 当秦国派出军队进攻他国时,秦王提供了“文绣千匹、好女百人”与义渠修复关系,正如公孙衍所说,渠君借此机会派出军队进攻,大破秦军。 由于后方失火,秦国不得不暂时放弃对六国的战争。然而,虽然公孙衍组织了多次对的进攻,但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公孙衍的合纵之策为何会失败,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战略是错误的,但这表明所有国家并未同心同德,根本没有很好地实施他的合纵战略。看战国时期的情况,强者说话总是用拳头;弱小的只能靠外交。由公孙衍开创的战略,是当时弱国为生存而战的最佳战略,甚至是唯一途径。如果所有国家都能按照他的战略联合起来反对秦,那么世界局势将会改变,历史将被改写。
失败不是公孙衍的失败,而是各国君主目光短浅,患得患失。即使公孙衍尽了最大的努力,他同样也无能为力。据史书记载,公孙衍在任丞相,率军攻打秦国失败后再次回到魏国,但是由于朝廷的勾心斗角,他未能活着离开魏国。据《战国策》记载,他与大臣张寿不睦,田需对他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了张寿,并嫁祸给他。魏王误以为公孙衍杀了张寿,所以他杀了公孙衍。然而,作为风云人物,公孙衍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战国中后期,正是因为他,东方国家数次大举进攻秦,历史更加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