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朱元璋是娄宿下凡吗
- 明长城是那一年修建的
- 屯堡文化历史由来
娄宿,就是娄金狗,属金,为狗,是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关于朱元璋有很多传说,毕竟他是出身最贫贱的天子——乞丐都能当天子!所以引发了古代很多人的联想,认为他一定出身不凡才能建此奇迹!关于朱元璋是娄金狗下凡主要源于明清笔记小黄溥《闲中今古录摘抄》——“娄宿下凡”,当然朱元璋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也喜欢人们传播这一有助于神话他的传说,达到故宫同志的目的。但是,任何传说都是没有根据的。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根本没有什么娄金狗之类的深浅,自然也就更谈不上娄金狗下凡。朱元璋能够以乞丐当上皇帝与他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长城是那一年修建的明长城修建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直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历经239年,主持参与的人太多了。比较著名的有:正统七年(1442),辽东军务提督王翱成化三年(1467年)辽阳副总兵韩斌成化七年(1471年),延绥巡抚都御吏余子俊成化十年(1474年)巡抚宁夏都御史徐廷璋,镇守都督范瑾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军务余子俊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总制陕西边务左副都御史杨一清嘉靖十年(1531年),陕西三边总制尚书王琼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蓟辽保定总督谭纶、总督方逢时万历初年(1573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兵部右侍郎熊廷弼
修建时期:明朝
总长度:8851.8公里
作 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
人工墙体:6259.6千米
壕堑长度:359.7千米
明代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
但明代不称“长城”,而称“边墙”。“河东墙”始建于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又称“东大边”、“横城大边”。
明长城的修建始于明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经历了朱元璋开始的第一批修建、郑和开始以后继续修建的第二批、永乐年间开始的第三批修建三个阶段,大围山瓦垄口是明长城修建的一个重要的工程节点。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工程,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宏伟的建筑奇迹。
屯堡文化历史由来屯堡文化来源于朱元璋大军征南和随后的调北填南。
明洪武十三年,云南梁王巴扎刺瓦尔密反叛,第二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和沐英率30万大军征南,经过3个月的战争,平定了梁王的反叛。经过这次事件,朱元璋认识到了西南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命30万大军就地屯军。这一屯,屯出了悠悠600年的 “ 明代历史活化石 ” 。
《安顺府志 —— 风俗志》载: “ 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 ” 。 “ 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 ” 。
在今天的安顺,许多大家族的族谱,记载均与史料相同。《叶氏家谱》载: “ 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年被派遣南征……。平服世乱之后……令屯军为民、垦田为生 ” 。
在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家口带来的各自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经过六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和演变, “ 屯堡文化 ” 因此而形成。
明朝军队征服南方过后,为了统治南方,命令大军就地屯田驻扎下来,还从中原,湖广和两江地区把一些工匠、平民和犯官等强行迁至今贵州安顺一带居住。
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既不断吸收当地的先进生产方式,以恪守各自世代相承的文化生活习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的这样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他既执着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
屯堡文化既有自己独立发展、不断丰富的历程,也有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遗存,既有地域文化特点,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方面,他们执着地保留着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一方面,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他们又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化:
屯堡人的语言经过数百年变迁未被周围的语言同化;
屯堡妇女的装束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族服饰的特征;
屯堡食品具有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
屯堡人的宗教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
屯堡人的花灯曲调还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屯堡人的地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誉为“戏剧活化石”;屯堡人以石木为主营造的既高雅美观又具独特防御性的民居建筑构成安顺所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
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随着岁月的变迁,安顺一带的屯堡人仍奇迹般地保存着600年前江南人的生活习俗,其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娱乐方式无不具有600年前的文化因子,这种屯堡文化为古代汉民族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