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朱元璋的比较 朱元璋与明初历史

目录导航:

  1. 刘邦和朱元璋的比较
  2. 朱元璋在三国前还是三国后
  3. 求元末明初历史
  4. 历史人物讲解朱元璋
  5.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及影响
刘邦和朱元璋的比较

刘邦和朱元璋的比较:

相同之处

1.都是平民出身。

2.都是以弱胜强取的天下。

3.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汉人。第一个王朝的开国君王;一个是汉人最后一个开国之君 。

不同之处

1.出身不同

刘邦是个市井流氓出身而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父亲朱五四,可以说往上数九代,都是贫农。

2.军事战略眼光以及军事指挥才华不同

刘邦一生很少打败仗,而且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善于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朱元璋他的军事战略眼光和指挥才华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能数得着的,朱元璋在和陈友谅进行决战的时候,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力排众议将兵强马壮的陈友谅打败,反手又收拾了偏安一隅的张士诚,最后一举将元朝推翻,建立了大明朝,恢复了汉人河山,其丰功伟绩足以彪炳千秋!

3.对待功臣的做法不同

刘邦称帝时已经步入晚年,越发猜忌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韩信、彭越、英布先后被杀。朱元璋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朝初年的功臣除了汤和等寥寥数人,其余功臣皆在“胡案”和“蓝案”中被杀。“胡案”杀光了顶级文臣,“蓝案”杀尽了顶级武将。为了让孙子朱允炆顺利登基,避免北宋“陈桥兵变”再次发生,朱元璋将明初的功臣名将几乎屠戮一空。

4.造反动因不同

刘邦举事的原因是一时冲动释放犯人而朱元璋走上举事造反的路实属逼迫无奈,他本质上是个善于忍耐的农民,为了生计,到皇觉寺当和尚,后来发生饥荒,又和其他和尚一起化缘讨饭。第二年,仍回到皇觉寺当和尚。不久,他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捎来的信,汤称自己已投奔郭子兴,希望他“速从征,共成大业”。朱元璋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他和红巾军勾通的事,让他逃走,他仍然举棋不定。恰在这时,元军把皇觉寺烧个精光,朱元璋这才投奔义军。所以说朱元璋造反是被迫无奈。

朱元璋在三国前还是三国后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当然是在三国后撒,三国时期是在东汉末年发生的一段历史,相距明朝时间要早的远。朱元璋出生在元朝时期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曾当过和尚,后参加了反对元朝的农民军,在战争中逐步成长起来,先在南京建立根基,后消灭各地势力及元朝力量,并在南京建都,统一了中国。

朱元璋肯定是在三国后。

朱元璋是元末明初人,明朝的开创者,他建立了大明王朝,把蒙古人赶回了漠北。他出生在1328年,在1398年去世。

三国时期是指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魏国蜀国吴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朱元璋与在与三国时期相差了1100多年,

是三国(汉)在先。距离朱元璋统治的明朝以前多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明朝,离我们近一些。1638年至1644年。与民国只相隔了清朝的268年。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走向共和,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呵呵,这个问题很简单,有点历时基础的都知道朱元璋是明太祖,明朝的开国皇帝,是在元朝结束的基础上建立的明朝。而三国是东汉末经过黄巾起义、群雄逐鹿多年的动乱后形成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一般在汉朝末期的和西晋前期的这段分裂混战不断的期间,被称为三国。

按照历史书上公认的朝代顺序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的顺序,明朝和汉朝相隔了好几个朝代,所以朱元璋肯定是在三国后期。??

朱元璋在三国后,朱元璋生于公元1328年,三国建立在公元220年,相差1108年。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入皇觉寺为僧,25岁时,参加红巾反抗蒙元。他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间,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求元末明初历史

元末明初是1368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同时元朝灭亡。明朝统一战争是明洪武元年至二十二年(1368—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全国,遣军推翻元朝、消灭各地割据政权及元朝残余势力,最终统一全国的一系列作战。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历史人物讲解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1]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

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256]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11]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本名朱元璋

别名朱兴宗、朱洪武、朱重八

字国瑞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汉族[3]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及影响

明朝皇权高度集中最具代表的事是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废除丞相制。由皇帝统领六部处理朝政,大权独缆。这里面顾有吸取历朝历代宰相权臣祸乱朝政,危害皇权的历史教训!个人认为这与明太祖朱元璋猜忌,多疑的性格有关。

早年的经历让朱元璋对百官群臣极不信任,明朝官吏的俸禄最历代最低的。朱元璋还老害怕自己会臣下蒙蔽,权利被架空,于是成立了锦衣卫来监视他的臣子一举一动。

朱元璋加强皇权对后世影响是巨大。丞相制的废除无疑使皇权空前强大,但国家,民族的福祸系于皇帝一个身上。内阁制的出现虽然承担了一些相权的职责,但却完全不能与皇权对抗,李林甫,秦桧这样的强臣再也没有出现过。

原因:

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位高权重。明太祖朱元璋(1368一l398年在位)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吸取前朝教训;“胡惟庸案”。)

影响:

1、进步性: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稳定和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2、消极性: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置于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这从根本上预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