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资料
大禹,历史上也叫作禹,他是鲧的儿子。他是夏朝的第一位帝王,他得位于舜,传位给伯益,有说法是传位给儿子启,自此以后,禅位制就被继承制取代,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夏启得位后每年都会祭拜大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后世,后来的帝王在登基的时候都会祭拜大禹。
大禹雕像
大禹是治水德天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禹得到舜的赏识,得到天下诸侯和百姓的拥戴是治理好黄河水患。上古时期,黄河水经常泛滥,危及天下百姓,每当洪水季节,到处都是灾民,舜命禹和他的父亲治理黄河水患,他的父亲在此过程中犯错被舜赐死,禹并没有怨恨之心,仍然坚持治水,历经十三年,最终疏通黄河河道,将水引入东海。其间留下“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他治理黄河水采用疏通之法,一直延用到今天。
大禹即位后,得知有些诸侯对他不满,于是召集各位诸侯首领集聚在涂山,身穿祭祀服饰,检讨自己的过失。最终他的德行令诸侯心服口服,并恭敬地送上贡品,其中最珍贵的是青铜器。青铜器越来越多,大禹想到以前黄帝铸造青铜器记录功德的故事,于是把进贡的青铜器铸成九个大鼎,九鼎代表九州,九州是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时,勘察各地山川河流、人文风貌后划分的九个地区,九鼎集中代表九州统一,九鼎也成为皇权的象征。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故事,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时期,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大战,最后共工败在祝融手下,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滥。最后只得请来女娲娘娘收拾这烂摊子,将天上的窟窿补上,但民间的洪水之灾却成了遗留问题。
大禹治水图像
直至三皇五帝时期,华夏民族成为一支稳定的部落力量,鲧、禹父子授命,治理黄河水灾。鲧治理黄河水灾耗费了九年,仍为见其效,当时的首领舜降罪于他,革去官职,流放羽山。经过众人举荐,这项任务便由鲧的儿子大禹来继承。大禹深知肩上担子沉重,授命后当即收拾行囊与妻子告别,此时妻子正怀上了大禹的儿子,但为了不阻碍丈夫的志向,隐瞒不予告知。
大禹带领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实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势脉络,而大多地方都在穷乡僻壤之地,条件极为艰苦,大禹一行人手持准绳与规矩,走到哪里便测量到哪里,足迹遍布黄河沿岸。
在勘测的过程中,大禹亲眼所见当地百姓深受水灾之害,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看到民众眼里的挣扎与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坚定了不治水灾不言归家的决心,十三年期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为曾见过他刚出世的儿子。
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水灾,驯服了咆哮奔腾的黄河,使其平缓地流入渤海,黄河沿岸的田地皆成为了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那时候的我们或是在爸妈那里,也有可能是小伙伴的不完整叙述中,或多或少都听过大禹这个人,最不济在开始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也有讲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吧!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像
那个一心为民,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学习。相传大禹的父亲是鲧,尧在位时任用他来治水,但是他采取的是最传统的方法——“堵”,历时九年都没有解决水患,然后被尧在羽山斩杀了。但是杀了鲧并不能解决水患啊,还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然百姓是无法生存的。所以舜即位后,启用了大禹来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