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刘伯温为什么入狱
- 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
- 刘伯温之死朱元璋大开杀戒后续
- 刘伯温之死真相揭秘
- 刘伯温是谁害的
因为胡惟庸向朱元璋举报刘伯温有谋反之心,朱元璋就命令带病的刘伯温到南京来养病,以便把他看管起来。
胡惟庸担心刘伯温东山再起,就用重金收买给刘伯温看病的御医,在药中下了毒,不久刘伯温就毒发身亡。
不久后,他的长子刘琏被胡惟庸派人推入井中淹死。次子刘璟被迫在狱中自杀。但后来刘伯温的孙子还是继承了他的爵位诚意伯,保全了自己的家族和香火。
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刘伯温死的背后,除了自身性格问题,还有着极其复杂的政治原因。
1、事实上,刘伯温的死恰恰因为他太过聪明,这样的人往往自视甚高,而且极其清高和偏执,不愿结党营私,更不要妥协。很多事他都看得很透彻,但是又放不下,他总认为任何困难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化解。
2、所以会出现刘伯温以一己之力对抗其他集团,如果落了下风,他誓不罢休,如果占了上风,他又难免骄奢,于是他得罪的人就越来越多,路也是越走越窄,朝廷上下搞得乌烟瘴气。
3、而且刘伯温进谏劝谏不留余地,常常指出朱元璋的错误,认不清自己的身份,最后甚至连朱元璋都得罪了。再加上很多大臣经常在朱元璋面前说他坏话,而且再任由刘伯温这样闹下去,只会加剧党争,时间一长朱元璋哪里放心的下,便下定决心不留此人。
太过清廉、正直。
明朝时期的谋士刘伯温,被后世同蜀国名相诸葛亮并称,都是通天纬地之才,他们善于观天文,查地理,知谋略。刘伯温一生不爱权势,为何朱元璋还是不肯放过他呢?刘伯温犯了三个错误。
刘伯温,在元朝时期就考中了进士,但是看到元朝统治者的残暴,最终决定辞官回乡。在元朝时期,刘伯温不问世事,潜心研究学问,在浙江士子中名声很大,被称为“浙江四大才子”。
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朱元璋率领起义军占领浙江。朱元璋早就听说了刘基的大名,派人前去请他,刘基不肯出山。朱元璋亲自去请刘基,刘基才答应出山,为朱元璋效力。刘伯温献上了时务十八策,解决了朱元璋当时的困难,因此备受器重。
在刘伯温的出谋划策下,朱元璋击败张士诚、陈友谅和元朝等势力,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登基为帝后,痛恨贪官污吏,制定了严格的刑罚。明朝开国功勋们仗着自己功劳大,多有为非作歹之事,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杨宪被朱元璋诛杀后,在李善长的推荐下,胡惟庸担任右丞相,位高权重。胡惟庸善于揣度圣意,很能讨朱元璋的欢心,备受朱元璋器重。胡惟庸大权在握后,飘飘然了,恃宠而骄,渐渐干下不少坏事。
胡惟庸曾想要拉拢刘伯温,为自己所用,刘伯温心高气傲,断然拒绝了胡惟庸。胡惟庸面子上挂不住,在心里暗暗发狠,要害死刘伯温。刘伯温为官清廉,胡惟庸找不到刘伯温的罪行,就开始凭空捏造。
胡惟庸在弹劾奏折中,提到:
“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
胡惟庸诬陷刘伯温的祖坟,占据王气之地,借此诬陷刘伯温有谋反之心。刘伯温自认为了解朱元璋,并没有去解释。朱元璋本来也只是当个乐子,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刘伯温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没有解释这个问题,最终害死了自己。刘基犯下的第二个错误,就是太过清廉、正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开始封赏功臣,对于立功最大的军师刘伯温,朱元璋也要大加封赏。
朱元璋不仅加封了刘伯温,还要加封刘伯温的父亲,可是刘伯温没有表现的很高兴,而是表示了拒绝,在记载中:
“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刘伯温的清廉,朱元璋当时喜欢,以后却要了刘伯温的性命。刘伯温拒绝应得的爵位,是他犯下的第二个错误。在朱元璋处置了部分犯罪的开国功勋后,帝国陷入人心惶惶之中。刘伯温准备急流勇退,辞官回乡。
刘伯温素有谋略,被当时的底层百姓传的神乎其神,有人认为刘伯温能够预料王朝的兴衰。刘伯温在王朝陷入腥风血雨时,辞官回乡,杀红了眼的朱元璋,当即怀疑刘伯温有鬼。
朱元璋派遣了大批特务,在朱元璋的老家潜伏下来,刘伯温处在时时刻刻的监视之中。在巨大的压力下,刘伯温病了,而且病入膏肓。刘伯温重病卧床,提前给儿子刘琏留下遗物,在记载中:
“抵家,疾笃,以《天文书》授子琏。”
这是刘伯温犯下的第三个错误,这本书最终害死了刘伯温,民间传说《天文书》,能够预测王朝的兴衰。朱元璋对刘伯温更加忌惮,胡惟庸当初诬陷,刘伯温祖坟有王气。刘伯温又不要钱不要爵位,那他要什么?朱元璋越想越怕,担心刘伯温想要皇位。
刘伯温重病,把《天文书》又留给儿子,让朱元璋变得疯狂了。青田的探子报告刘伯温活不过一年了,朱元璋连这一年时间,都不愿意给刘伯温。他派遣胡惟庸,拿着毒酒,让刘伯温饮毒酒自杀。
刘伯温犯下三个错误,本来都是小问题,但是层层叠加在一起,让朱元璋犯了疑心病。朱元璋命令胡惟庸毒杀了刘伯温,后来又把责任推到胡惟庸身上。胡惟庸下狱问斩后,世人都认为是胡惟庸杀害了刘伯温,朱元璋把责任甩得一干二净,又是那个贤明的好皇帝了。
通常大多数人都只是了解表面。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更是以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闻名天下,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但开国之后便命途多舛,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最终病死故乡。
那么真的是自然病死吗?答案自然不是,朱元璋给过刘伯温很多次机会,意欲劝他功成身退,返乡养老。可刘伯温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智慧才华根本没有发挥出来,不愿听从,最终只能一杀了之。
开国皇帝杀开工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惯例,刘邦杀刘伯温也是这样管理的延续,主要是担心功臣功高盖主,守成继任皇帝无法怔住功臣,担心在老皇帝故去之后皇位移位。
朱元璋之所以杀刘伯温,原因有两点:
一是打击党争局面,二是为子孙扫清隐患。明朝建立后,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是明争暗斗。这是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朱元璋之所以让胡惟庸去探视刘伯温,就是想借党争之手,除掉刘伯温。
刘伯温之死朱元璋大开杀戒后续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依旧对他有怀疑。便派人刨开了他的坟墓据掉了他棺材头,其意思就是让他后人不能再出人头地,这样便不会有人对大明王朝产生威胁。
可是当锯掉刘伯温棺材头后,却发现棺材里面只有一本书。这本书正是大明律法,而大明律上六个大字“开棺见尸者斩”暴露在外。
由于刘伯温被胡惟庸等送药后死亡,朱元璋怀疑是胡惟庸害死了朱元璋,另外还有淮西将领放鞭炮祝贺刘伯温死亡,朱元璋大怒,把胡惟庸等淮西将领全部处死,共计一万多人。同时也废除了丞相制。
刘伯温之死真相揭秘在洪武8年的正月下旬,刘伯温的身体出现了不适,经检查发现只是普通的风寒罢了,朱元璋知道了刘伯温生病了,于是就派胡惟庸带上御医到刘伯温家中为刘伯温治病,当时当刘伯温服用了御医所开的药方之后,发现病情越来越严重了,而且还发现肚子有坚硬的物品存在,这令刘伯温感到十分痛苦。
在2月刘伯温抱病面见朱元璋,告诉朱元璋自己在服用了御医开了药之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倒加重了不少,但是朱元璋却不以为然,告诉刘伯温不要想太多,安心养病就好了,朱元璋的反应令刘伯温十分寒心,于是刘伯温只好自己返回家乡,在家中给我们只能依靠一些药物来维持自己的正常进食。
回到家乡后不久,刘伯温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连正常的进食都已经无法保证了,最终刘伯温发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时,便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交代后事。
刘伯温叫自己的儿子将自己书房当中的一本天文书拿出来,告诉他们,从今以后刘家的后人不许学习这一本书上的内容,并且,在自己死后一定要立即送给朱元璋,此外刘伯温还告诫自己的儿子为官为民知道之后,刘伯温便逝世于自己的故乡,享年65岁。
刘伯温是病死的,在朱元璋的默许下,胡惟庸带去御医进行诊治,此后病情非但没有减缓,反而很快辞世了,胡惟庸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也是“淮西派”的另一位核心人物,与刘伯温始终不和,虽然朱元璋对刘伯温有所猜忌,但那时刘伯温已是风烛残年的病老头了,又告老还乡了,朱元璋何必担这个罪责呢
刘伯温是谁害的综合分析一下,朱元璋有忌讳刘基的心思,所以才派了跟刘基关系并不好的胡惟庸去探望,实际上就是一种暗示。如果皇帝还敬重刘伯温,完全可以派个亲切的人去探病!
刘基也不是笨蛋,皇帝的心思他肯定懂,所以不管胡惟庸带去的是不是毒药,他都不应该恋生了。
我个人的判断,御医开的药方不会是毒药,但也不会是灵丹妙药,皇帝想杀个人还用得着那么遮遮掩掩的么?
朱元璋杀大臣从来都是不手软的,功臣也不例外!
刘基实在是在极大的心理压力之下造成病情恶化的,而刘基有了死的心思,也不会刻意配合治疗,这才会在短时间内死去。害死、病死和自杀的成分各占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