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谢玄应举译文
- 风流膝上王文度是什么意思
- 三国有没有姓郗的
- 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的其是什么意思
- 华亭历史典故
- 王文度是什么
- 温桓是谁
谢玄字幼度,从小聪明且理解能力强,与堂兄谢朗一起为叔父谢安所器重。谢安曾告诫约束自己的子侄们,于是问道:“你们打算怎样做人行事,而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名声呢?”子侄们一时谁也没有回答上来,这时谢玄答道:“像芝兰玉树一样,且要让他生在阶前庭院中。”谢安听后非常高兴。
谢玄长大后,显示出了治理国家的才能,朝廷几次征召他,他都推辞不受。后来与王珣一起被桓温召为掾吏,共同被桓温礼遇、器重。
其时前秦苻坚正当势力强盛之际,多次侵扰晋国边境。于是朝廷下令征召能够抵御北方的文武兼备的良将。谢安便推荐了谢玄。中书郎郗超虽然历来与谢玄不和,但听到这一举荐也不得不叹息说:“谢安敢于冒触犯众怒的危险举荐亲侄子,确实是英明的;谢玄一定不辜负他叔叔的推荐,因为他确实是难得的人才。”当时许多人都不赞同郗超的看法,郗超说:“我曾经与谢玄共同在桓将军幕府做事,亲眼见他用人能各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细小事务,安排人也非常恰当。所以知道他一定能成功。”于是朝廷如谢玄回朝。
当时苻坚派军围困襄阳,车骑将军桓冲抗击他。朝廷下诏命令谢玄征发三个州的民夫兵丁,并派彭城内史何谦率军队在淮水、泗水一带游弋,让他们形成援助襄阳的态势。
襄阳陷落后,苻坚的部将彭超向彭城的龙骧将军戴逯发动进攻。谢玄率领后军将军何谦驻扎在泗口,想要偷偷地派遣使者告诉戴逯,让他知道救兵到了,却找不到前往的途径。小将田泓请命前往,于是他就潜在水中偷偷地过去,快要到城下时,不幸被敌军抓获。敌军用丰厚的赏赐收买田泓,让他对彭城守军说“南来的援军已被打垮了”。田泓假装答应。但到了城下时,却大声告诉城中说:“南来的援军很快就要到了,我一个人前来报信,被敌人抓住,你们一定要努力坚守啊。”于是被害。
等到苻坚亲自率军驻扎到项城,号称雄兵百万。晋孝武帝上诏命令谢玄为先锋,统领徐州、兖州、青州以及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各支军队,和他的叔父征虏将军谢石等抗击,军数八万人。
谢玄选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五千人奔袭洛涧,首战告捷,很快就杀了梁成和其弟梁云,敌人的步兵骑兵同时崩溃,争着渡过淮水逃跑。刘牢之派兵追击,活捉敌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获取其军用物资。苻坚进军驻扎在寿阳,在淝水沿岸布阵列兵,谢玄的军队不能过河。谢玄派人对秦将苻融说:“你们那么远到我们的疆土,却在淝水边上列阵,这是不想速战速决。请你们稍微退后一点,也好让我们的部队渡过河去同你们拼一拼。我和你们从容观看,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苻坚的部下都说:“咱们应该凭借淝水把他们堵在河对岸,不能让他们上岸。我们人多,产人少,情势一定会有利于我们的。”苻坚却说:“只管让军队退后,让他们过河,等到他们过来了,我们再用铁骑数十万把他们全部赶进河里去,彻底消灭他们。”苻融也认为应该这样,于是就指挥秦军向后退却,谁知后退的命令一发出,那么多人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再也控制不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带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苻坚的军队溃败奔逃,自相践踏,投水而死的不计其数,淝水因而都堵塞得不流通了。其余人马抛弃铠甲连夜逃走,听到风声鹤叫,都以为是东晋军队已经来到,草行露宿,再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有十分之七八。晋帝下诏派殿中将军慰劳谢玄军队。给谢玄加授前将军、假节的称号,坚决推辞不接受。朝廷赐给上百万钱,上千匹彩绸。
风流膝上王文度是什么意思★★★ 出自【宋】 苏轼
----------------------渔家傲 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典故:
东晋王文度
生于晋成帝咸和五年,卒于孝武帝宁康三年(公元三三O年至三七五年),年四十六岁。弱冠有重名,与郗超并为桓温长史。累官中书令,北徐、兖都督,封蓝田侯,与谢安同辅朝政。安颇好声律,坦之苦谏之。临终,与谢安、桓冲书,惟以国家为忧,不及私事。卒,谥曰献。坦之著有文集七卷,(《隋书经籍志》注,《唐书志》作五卷)传于世。
《世说新语》载其父溺爱,长大犹置膝上论事(比如将女儿嫁桓温儿子事),故有“膝上王文度”称爱子的俗语。
三国有没有姓郗的郗 鉴,字道徽,古山阳金乡人。晋书载: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孺雅著名,不应州命。时逢饥荒,州中之士因平日佩服他的人品德性,于是就给予资助。郗鉴就把这些朋友赠送的东西,分给乡亲孤老,有很多人因得到他这样的接济而活了过来。元帝初,诏为龙骧将军、兖州刺史。明帝初,拜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镇合肥。随后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州)兖(州)青(州)三州军事、兖州刺史。咸和初,领徐州刺史,时逢祖约、苏峻反叛, 一时威胁社稷存亡,郗鉴率军平定,遂官至太尉,封南昌县公。
郗 超:字景兴(336-377),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省)人,东晋大臣。郗超的祖父是东晋名臣郗鉴,父亲是郗愔,郗超是郗愔的确良长子。自幼 “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晋书·郗超传》)郗愔信道教,而郗超则信佛。郗愔好聚敛,积钱数千万,曾开库任郗超所取。郗超生性好施予,一日之内,将钱全部散与亲故。早期在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拜任抚军掾。后被桓温召为“征西大将军掾”。公元371年,郗超帮助桓温策划,扶持司马昱即晋简文帝,升为中书侍郎,执掌朝廷机要。
郗 虑:三国时高平人,曾任光禄勋、御史大夫,因受学于郑玄,故学识过人。
郗士美:唐代节度使。性聪敏,12岁时,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等人都赞为奇才。20岁任阳翟丞,累官工部、刑部尚书,后升昭义,忠武等军节度使。为官廉洁,尤重然诺。 郗德育:艺名麻子红。近现代秦腔表演艺术家。
郗德育:艺名麻子红。近现代秦腔表演艺术家。
此外,郗姓名人还有:晋代车骑将军郗将军郗览、司空郗音、中书侍郎郗绍、郗 、郗夔等,都是当朝的郗名人。唐德宗时的郗纯以及工、邢二部尚书郗士美父子,高风亮节,为时人所称颂……等。
三国没有姓郗的。
在三国历史中,没有出现过姓郗的人物。
根据历史记载和文献资料,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都有明确的姓氏,而郗并不是其中之一。
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有刘备、曹操、孙权等,他们都有自己的姓氏。
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在三国时期没有姓郗的人物出现。
姓氏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血脉。
在历史上,姓氏的起源和变迁也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
虽然三国时期没有姓郗的人物,但在其他历史时期或地区可能存在姓郗的人物。
对于姓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家族的渊源和历史变迁,也能反映出不同地区和文化的特点。
句中其的意思是:他,指谢玄。
出自《郗超荐贤》。
节选: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翻译:
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让)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
自己的
其[qí ]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原文:
吾昔尝与之共在恒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我(郗超)过去曾经和他(谢玄)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出处:
《晋书·谢玄传》:“吾尝与 玄 共在 桓公 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 其,是指谢玄。
华亭历史典故华亭这个地方在古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因为它是朝廷贵族的游猎场所,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华亭的创始人是晋朝的王导,他是东晋政治家、书法家,他推荐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桓温、郗超、王珣等名士为朝官或分泌物,一时俊杰,使晋室得以立国江东。
因此,华亭成为了东晋的股肱重臣,可以说华亭的建立在晋代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奠定了晋室立国江东的基础。同时,华亭也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这也为后来唐代华亭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鹤唳华亭】的典故出自我国古典著作《世说新语》中的【尤悔】篇章的第三章。“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王文度是什么王坦之(330年-375年),字文度,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名臣,尚书令王述之子。
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与郗超齐名,曾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袭父爵蓝田侯,后与谢安等人在朝中抗衡桓温。桓温死后与谢安一同辅政,累迁中书令、领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去世时年仅四十六岁,追赠安北将军,谥号为献。
王坦之善书,《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行书四行,亦有文集传世。
王文度即东晋王坦之,太原晋阳人,王述之子。生于晋成帝咸和五年,卒于孝武帝宁康三年。
温桓是谁桓温(312年—373年),字符子,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其父为桓彝,曾三次北伐。
前燕当时慕容垂还在,其指挥才能众所周知,加上桓温本是赌徒心性,敢于冒险,偏偏此次北伐过于迟重,不听郗超之谋,结果在连战胜利的情况下,最后粮尽退兵,被慕容垂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