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关于东晋和西晋的历史
- 东晋最疯狂的人
- 桓温伐蜀路线
- 杨亮伐蜀路线
- 历史上常姓名人
西晋,东晋的历史演化如下,司马炎在父祖的基础上,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死后,西晋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晋朝宗室被迫南逃,只有江南半壁江山,史称东晋。
西晋是在魏蜀吴的后期,司马氏在265年建立的政权,当定都在洛阳,316年西晋灭亡,第二年司马氏在建康建立政权,史称叫东晋。
西晋与东晋的历史如下:
西晋历史: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公元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即位。
公元291年至公元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04年,刘渊建汉赵政权,李雄建成汉政权。五胡乱华开始。
公元317年,后赵灭西晋。
东晋历史:
公元318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建康。
公元347年,桓温伐蜀,灭成汉政权。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
公元
东晋最疯狂的人东晋时,士族把持了大部分高级官职,但他们却有一个先天缺陷—不能干活。他们习惯于拿个麈尾,摇头晃脑地谈论老庄玄学、灌酒,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前阅读、统计数字。本来他们愿意酗酒、穷嚼蛆,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对社会并无影响,但这伙人霸占了政府高级职位,怎能让人放心呢?
?晋朝名士毕卓出身士族,在西晋混了个吏部郎官,可是他唯一乐于投身的事业就是喝酒,还常因喝酒耽误公事。一个邻居酿了好酒,他居然晚上跑去偷喝,让人家的家丁抓了个现行,一条绳子捆在那里。到了天亮,邻居一看是他,赶紧给放了。他还公开宣称自己的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这样一个酒鬼怎能干好公务?可是该酒鬼的仕途居然没因此受到半点影响,在东晋接着当干部,还成了平南将军的秘书长。
也有许多士族名流并非庸才,他们家学渊源,文化水准相当高,但他们显然更适合混沙龙、搞艺术,而不是去议事厅开会。比如王徽之,极擅书法和绘画,天资卓异。但他就像大多数士族子弟一样,不适合当官。不过他出身琅邪王家,有当官特权,于是成了重臣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相当于骑兵参谋官。可他倒好,天天蓬头乱发,不干正事,还没人敢管他。
?王徽之混得实在太出格了,一把手桓冲故意问他是管什么的。王徽之说可能是管马的,至于管多少匹马、马的近况如何就更不清楚了。碰到这种下属,按理说应该革职拿办才对,可桓冲没有仅仅因为渎职就拿办一个士族,而是对王徽之好言相劝。王徽之也不理他,自顾自地抬头看天,忽然说道:“西山早晨的空气真爽啊!”
自古以来的文化人说起才子,都是万分钦慕,要是才子做不了大官,都说是官府没长眼。很多人酗酒成性、不务正业,也一律被附会成因“无法实现理想抱负”“报国无门”而产生的苦闷心情。也许确有此例,但更多的“骚人”根本不是因为报国无门才去喝酒,他们本就是酒鬼。他们不务正业,也不是因为没有条件让他们施展才能,而是游手好闲惯了。
?士族子弟这种先天缺陷给皇权复兴铺平了道路。他们霸占了高级职位,却又把实际工作留给了低级官员,这就等于给皇帝开了个后门,皇帝可以借此培植自己的力量。虽然皇帝没办法把他们从政府里清除掉,但可以把这些懒人架空,让他们远离真正的权力核心。于是晋朝成了唯一一个士族享有崇高地位,又握有实际权力的王朝。而到了南朝,官职品级很低但握有实际权力的寒族开始颠覆士族的统治,士族却无力反抗,逐渐衰落。
桓温伐蜀路线346年12月10日,东晋大将桓温伐蜀。
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割据今四川大部、云贵局部的成汉发生了一桩变故。成汉大臣李奕自晋寿(今葭萌)起兵反叛。在荆州虎视眈眈的桓温从这次事件中嗅到了契机,于永和二年十一月辛未(公元346年12月10日),率领七千精卒,沿长江西上,开始了灭蜀之役。
杨亮伐蜀路线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的事情。又是游戏机里编出来的事情吧!从来没有过杨亮伐蜀的故事。
只有三囯时期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伐蜀,战国时期秦王伐蜀,东晋时桓温伐蜀,东汉时汉光武帝刘秀派吴汉伐蜀,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伐蜀,以及明太祖派兵伐蜀和清朝派兵攻打蜀张献忠等等。
假如杨亮伐蜀肯定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和王朝。
历史上常姓名人历史上的常姓名人有:常林,常珍,常惠,常遇春,常乾坤,常百川,常伦等人,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姓氏,这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存在。
历史上姓常的名人有常惠、常璩、常林、常何、常建等等。下面就一一介绍一下:
1、常惠:西汉大臣,太原郡人。活跃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的外交活动家。年轻时作为苏武的副使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汉昭帝时回国,封为光禄大夫。出使乌孙,击败匈奴,被封为长罗侯。常惠诛杀杀害汉使的龟兹贵人姑翼,之后为典属国。汉宣帝时为右将军,汉元帝时去世,谥号壮武侯。史称“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
2、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四川成都崇州)人,东晋史学家。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公元347年,成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劝汉皇帝李势降晋。成汉灭亡后,常璩入晋,却受到东晋士族的歧视、轻藐,因此专注于修史。
3、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生卒年不详。常林少时家贫,好学有才智。初为曹操部下,任南和县令,有政绩显著而升任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曹丕当政时历任五官中郎将、功曹、平原太守、魏郡都尉、丞相府东曹掾、少府、大司农,晋封乐阳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历任光禄勋、太常、光禄大夫,晋封高阳乡侯。死后追封骠骑将军,谥号贞侯。
4、常何:汴州仪县人,祖籍河内温县。早年参加李密瓦岗军,投唐后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和赵郡王李孝恭等作战,战后在外镇守。武德七年秦王李世民将常何调入京城,安插在玄武门值守,官至中郎将。李世民又对常何施以重贿,并因为心腹。
5、常建:籍贯邢州,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