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第一位皇太后吕雉生平 吕雉子女 吕雉结局 吕雉政绩

吕雉,字娥姁,是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的皇后,史书常称以“高后”。刘邦生前,吕雉尽心佐助丈夫平定天下、治理国政;刘邦死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干与不同凡响的政治手腕。尽管她没有像后来唐朝的武则天一样登基称帝,但她执掌朝廷大权十五年(前195—前180年)之久,发号施令,刑赏由己;威服群臣,德怀北狄,以超越常人的精力和声望成为西汉初年政治舞台上的无冕之王。在她身后的两千年来,不论是褒誉歌颂还是贬詈咒语,都使她那难以泯灭的形象更加魅力永驻。单凭这一点,吕雉就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女性,堪称中国历史上众多皇后当中的佼佼者。在吕雉身上,清晰地映射着秦汉之际特别是西汉初年半个世纪历史发展的轨迹,在她身边发生的那一幕幕悲喜剧,至今仍令人兴致盎然地去揣摩、品味。
结缘刘邦
  吕雉的童年是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度过的,她的父亲吕公是当地一位颇有身份的乡绅。单父地处交通要冲,战国之际,环处楚、齐、韩、魏之间,争端不息,民风强悍。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在其地设郡置县。吕公一家原本生活安逸,吕雉与诸兄弟姊妹嬉笑玩耍,无忧无虑,全家上下,其乐融融。可惜,没过几年,吕公因故与当地一位豪门大族结怨成仇,平静的家庭生活一下就被打破了。
  为了躲避仇人的报复,使妻儿老小免遭不测,吕公审时度势,决定离开多年安居的单父迁往沛县(今属江苏)。吕雉随父亲迁居沛县,对这人间险恶有了最真切的感受。沛县县令是吕公多年的好友,不久前他还曾向吕公提亲,希望吕公能将吕雉许给他做儿媳。吕公没有应允这门亲事,但吕雉的婚姻却在到沛县不久便有了着落,似乎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吕雉的婚事与一次酒宴大有关连,说来此事确实有一种传奇色彩。
  吕公一家到沛县后,县里的官绅士吏闻知县令来了贵客,都纷纷前来道贺慰问。为了向地方上众人表示谢意,吕公特意举行了一次宴会,由沛县的功曹萧何负责筹办。根据萧何的安排,宴会的座次不分尊卑贵贱、年龄高低,只按贺礼的多寡来定。萧何忙里忙外,招呼来人,并高声吆喝着来宾的名字和贺礼数字,一旁有人忙着登录礼单清册,一派热闹喜庆的气氛。吕后像
  就在这时,从门外闪进一人,只见他中等身材,却生得方脸大耳、鼻梁高隆,脸上须髯丰美,气度放荡不羁、洒脱不凡,人未走近,先已飘来一股酒香。萧何抬头一看,不觉微微一笑,原来是本县泗水亭长刘邦来了。
  刘邦,乃是后取的名字。他在众兄弟中排行最小,父亲刘太公便唤他刘季。传说母亲刘媪怀上他时,正有条蛟龙盘旋在周围,并有金甲神人自天而降。这种传说当然不可信,但刘邦长大后的确与兄长们不同。平日里,他待人宽厚大度,不拘小节,却不像他的兄长那样勤于治家,而是游手好闲,不事家人产业,父亲常说他像个无所事事的“无赖”,比几个兄长差远了。为他的浪荡无为,刘太公不知生了多少气,后来见他积习难改,只好听之任之,由他去了。刘邦喜欢广交朋友,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屠户鼓手,都能与之结交。因为豁达大度、出手大方,又乐意助人,所以刘邦的人缘相当不错,地方上各种身份的人物当中都有他的至交。后来,刘邦谋得了泗水亭长的职位。亭长是秦朝时地方上地位最低的官职,除了负责往来官差的食宿事宜,还要维护亭内的治安,帮助化解一些民事纠纷。刘邦对于亭长一职似乎毫不在意,平日积习不改,依旧酒色自娱,无拘无束,常常喝得醉醺醺的,别人也无可奈何。官府之中上上下下一干人,刘邦虽然十分熟悉,但又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些人,时常给一些盛气凌人的家伙难堪。刘邦还常带一帮朋友出入酒肆,有时也领到自己家里。刘邦的嫂子对他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行为很看不惯,对他带到家里的一班朋友很不客气。有一次,刘邦正在酒酣耳热的兴头上,想请嫂子再给他们添个菜,嫂子当众不便发作,却在灶间将锅沿敲得叮当响,朋友闻声,知道这是家中没有可烹烧之物的意思,纷纷离席而去。刘邦深感扫兴,也无可奈何。刘邦后来做了皇帝,就将他嫂子的儿子刘信封为羹颉侯以示报复(羹颉,据《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是一座山的名字,位于北方妫州怀戎〔今河北怀来涿鹿西南〕东南;“颉”有鸟高飞之意,“羹颉”就含有饭食已尽或饭汤全光的意义)。

  萧何素知刘邦性情做派,见到刘邦此番前来,暗想不知此公又会引出什么事端。而刘邦听得萧何在堂前高叫“钱不满千钱,请坐于堂下”,知道又是钱多者坐贵席,便在递上名刺(古代的名帖,类似今天的名片)时,不假思索地脱口喊道:“奉贺钱一万。”汉高祖刘邦像其实,刘邦是一文钱也没有带。要知道,刘邦纯粹是为了来凑凑热闹,并非是给沛县令捧场,所以对贺礼的事根本不放在心上。再说,刘邦平日从无积蓄,有点钱不是送人救急,就是纠集朋友喝酒,在当地酒肆之中还时常赊欠,甚至到了年底也无钱还账。所以,刘邦即使有心奉礼来贺,恐怕也无钱置办。那厢吕公闻听有人重礼来贺,忙到大门相迎,他见刘邦仪表不凡,更是另眼相看。萧何从旁提醒吕公说:“刘季这人平日好说大话,很少办实事。贺钱怕是没准的事,您别指望他能兑现。”吕公并不在意,还是请刘邦上座入席。刘邦也不谦让,眼乜斜一下众人,就一屁股坐下。
  酒宴开始,刘邦如鱼得水,旁若无人,只顾大吃大喝,嘴里还不住地啧啧赞叹:“好酒!好酒!”吕公见状,更觉此人不同寻常,他不动声色,先去招呼别的客人。当杯盘狼藉,宾客已三三两两离席而去时,吕公借劝酒的机会示意刘邦留下来,似有话要说。刘邦会意,便独坐在那里自斟自饮。当众人散尽,吕公便坐到刘邦身边说:“老汉我从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相过的人多了,却从来没有一个像您这样的贵相,愿阁下好自为之。我客居沛县,有缘与您相识,也许就是天意。老汉直言相告,我家有一女,正当待字之年,求亲说媒的也有不少,若是不嫌小女质陋貌丑,就许配阁下做妾,早晚奉执箕帚,料理家务,也好得个照应。”刘邦闻言,满口答应。吕公所说的女儿,就是吕雉。吕公另有一女尚幼,名唤吕媭,后嫁与刘邦好友屠户樊哙,此乃后话。
  吕雉与刘邦的婚约就这样定妥了。
  酒宴结束后,吕公向夫人说明事情原委。谁知吕媪听罢,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数落吕公:“你不是常说咱这个女儿不同常人,应许配给贵人吗?沛县令待咱不薄,前些时候为他儿子求亲,你也不许,原以为你真的要将女儿许给哪个大贵人,谁知道竟稀里糊涂地许给刘季这个小小的亭长,你不是老糊涂,就是鬼迷心窍。你也不打听打听刘季那人的德性,女儿跟了他,还不得天天陪着闻酒气、喝西北风吗?”吕公见老伴喋喋不休,知道没法与她理论,也不客气地回敬道:“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竟不顾夫人的反对,硬是把吕雉嫁给了刘邦。
  虽然父母之间存在争执,吕雉对自己的婚嫁却没有发表意见,她对父亲的安排给予了一种女儿心的理解。既然父亲能替人相面,说不定刘邦将来果真能一朝富贵呢!吕雉此时决没有预料到,她后来果然成为贵为天下国母的皇后。这一桩父命安排的婚姻,给吕雉这位平平常常的少女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生活道路,她的一生,从此与刘邦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吕雉婚后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她辛勤持家,颇得刘邦赞许,刘邦对她也尚能体贴。婚后的第二年,她生下一个女儿,即后来的鲁元公主,隔了两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但刘邦婚前生活不知检点,生刘盈之前,他还有个私生子——即后来的齐王刘肥,吕雉内心不免有股酸楚。
  吕雉常常为刘邦的不拘小节而担心。时值秦始皇在位晚期,秦政暴酷,各地都出现了百姓的骚乱,身为亭长的刘邦常出门在外,吕雉的牵挂是一天重似一天。为了生计,吕雉不得不亲自锄禾耕种,以柔弱的身躯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但此时的吕雉,感到生活是充实的,对于生活的艰辛,也没有特别难熬的感受。
  有一天,她正带着两个孩子在地里忙碌,一个过路的老者向她讨水喝,吕雉索性拿出随身带来的饭食给老者吃了。老人吃罢,对吕雉说:“夫人心地良善,有贵人之相。”吕雉闻言,知道他和父亲一样会相术,就请他给两个孩子相面。老者也不客气,直言相告:“从他们的面相看,富贵是有指望的。夫人将来要成为贵人,恐怕还是要指望儿子。”老者讲完,悄然离去。这番话,在吕雉心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母以子贵”的思想从此扎下了根。不一会儿,刘邦偏巧从田间经过,他见吕雉站在地头发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上前询问,吕雉这才回过神来,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他。刘邦一听,也很觉吃惊,便想知道个究竟,就问吕雉:“老者现在哪里?”“刚走一会儿。”刘邦二话没说,调头就追,很快就赶上了那个老者,请求也给自己看看面相。老者似乎早就对此有所预料,见刘邦急火火的样子,便不紧不慢地说:“刚才见你的夫人与孩子都是贵人之相,实不知还有阁下。阁下面相贵不可言,他们母子都得指望您才能求得富贵呀!”刘邦听罢,心中美滋滋地,暗想:这不是与吕公所说的一样吗?刘邦觉得,自己一个亭长,能得到什么富贵可以庇荫妻儿老小呀!想着想着,眼前不禁浮现出自己前往咸阳(今属陕西)见到秦始皇的情形。当时秦始皇车驾出行,仪仗威严,刘邦艳羡不已,不觉长叹一声:“嗟乎,大丈夫立天地之间,就要有这种威风的样子!”
  刘邦连着几次听人说自己将来会大富大贵,心情格外舒畅,回到家里,将老者的一番话告诉了吕雉。吕雉听了,也若有所思,她觉得父亲为她选中刘邦,想必真是有先见之明的。这一天,她干活时手脚特别麻利,对刘邦也多了几丝温存。
两遭囚禁
  吕雉尚没有期盼到富贵,安宁的生活却已掀起波澜。她先是被沛县令打入大牢,后又被项羽拘禁,颠沛流离,尝尽了艰苦。
  话要从秦始皇选中骊山(今陕西临潼境内)为自己修造陵墓说起。秦始皇为此从各地征调了大量民伕,百姓不堪其苦。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刘邦奉命押送沛县百姓前往骊山服役,途中逃跑者甚多。按照秦朝法律,不能如数将服役民众送往既定地点或者没有按期到达,负责人都要被罚苦役或受其他惩罚。刘邦知道是没法交差了,索性在一天夜里将剩下的也全放跑了。他自己纠集了十几个愿意追随他的人跑到芒砀山中,开始走上了反抗秦朝统治的道路。
  起初,吕雉得知刘邦的下落,便寻机给他传递消息,两人还可以常常见面。时间一久,刘邦没有前往骊山却跑到芒砀山的事情在沛县城里传开了。据《汉书·高帝纪上》记载,沛县的一些子弟也都纷纷想要投奔、归附他。沛县县令对此又惊讶又恼怒,他顾不得与吕公的交情,派人将吕雉逮捕入狱。吕雉入狱后,受尽了折磨,连一些狱卒对她也很不恭敬。幸亏刘邦有个叫任敖的好朋友做狱吏,他见吕雉在狱中受苦,就想方设法予以照应,还将虐待吕雉的狱卒痛打一顿。由于任敖跑前跑后,吕雉大难不死,她因此对任敖感恩戴德。后来吕雉当权之时,把任敖提拔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看来,吕雉对此番被囚禁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10年)七月,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揭竿而起,举起了反秦义旗,天下豪杰纷纷响应。隐藏于山林之中的刘邦,也在萧何、曹参等人的支持下,杀死沛县令,起兵响应。刘邦在城中父老与一帮旧友的推举下,称沛公。
高祖入关约法
  这时,吕雉也从狱中被解救出来。从此,刘邦公开打出反秦的旗帜,并在丰邑(今江苏丰县)、薛(今山东曲阜东北)一带活动,后来投奔项梁、项羽的楚军。在这一时期,吕雉没有追随刘邦南北转战,而是留在沛县老家赡养公公,抚育儿女。她的哥哥吕泽和吕释之,都成为刘邦手下的将领。
  在反秦斗争中,陈胜、吴广的义军渐渐分化,最终瓦解。项梁、项羽领导的义军势力则发展迅速,项氏接受谋臣范增“立楚之后”的良策,尊楚怀王之孙为义帝(怀王),并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据点,与秦军展开决战。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章邯所率秦军主力。刘邦则奉义帝之命率兵向西,挺进关中,迫降秦王子婴。刘邦进兵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他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得关中百姓的拥戴。
  项羽在灭秦之后大行封赏,将刘邦封为汉王,并让他赴汉中就国。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领梁、楚九郡之地,都于彭城,实现了他衣锦还乡的夙愿——项羽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来,刘邦瞅准时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重新占领了关中。从此,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前206—前202年)的“楚汉之争”。
  在这风起云涌之时,吕雉再一次被推向动荡之舟,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炼与煎熬。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乘项羽主力前往齐地攻击反叛的田荣、彭越之际,率兵东进,联合其他诸侯王一举攻破了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闻讯后,立即回军来救,刘邦不敌项羽精锐强攻,被击溃西逃。彭城距沛县不远,刘邦曾想经过沛县时将吕雉和孩子、父亲一道带上西撤,事先还派了审食其照顾家人。但是,刘邦迟了一步。项羽已先派了人马前来捉拿他的家属。吕雉闻讯后,匆忙收拾一下举家奔逃。项羽手下虽然扑了个空,但吕雉在忙乱中又不幸与两个孩子走散。吕雉、刘太公、审食其三人专走小路,本想寻找刘邦的队伍,哪知道,竟误入楚军营中,被项羽留作人质。这次吕雉被楚军拘禁的时间,长达两年零五个月。
  失散后的两个孩子途中遇到了父亲刘邦,随父西撤途中,遇到楚兵追击,刘邦怕车子太重跑不动而给楚军赶上,就狠心地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手下夏侯婴见状,忙一手一个将他们抱到车上,刘邦又将他们推下车子。如此反复数次,夏侯婴坚持没有将姐弟俩丢下,他们方得一起随父亲撤回荥阳(今属河南)。
  刘邦在荥阳,很快稳住了阵脚,先驻守自固,于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一线与楚军相持。楚汉争战激烈险恶之际,吕雉的处境也异常艰辛。
  有一次,项羽为了激怒刘邦,寻求战机,把吕雉与刘太公五花大绑押至城下,先把刘太公押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城上的刘邦喊道:“你不赶快退兵,速速降我,我就把你父亲烹煮了吃肉。”刘邦却说:“霸王,当年咱俩曾在义帝面前约为兄弟,我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一定要煮了他老人家,别忘了分给我一杯羹。”刘太公虽然没有真的被烹,但吕雉看在眼里,心里当然清楚作为阶下囚的境遇。
  汉四年(前203年)九月,项羽、刘邦以鸿沟(古运河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沟通黄河、颍水)为界,中分天下,停战议和。这时,项羽才把吕雉、刘太公、审食其等送回。据说,在几年的颠沛与囚禁中,吕雉与比她稍稍年长的审食其发生了越轨之事。此事真假不必细究,从此以后,审食其一直得到吕雉的宠信却是不争的事实。审食其入汉后被封为辟阳侯,班固《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年表》中就特别说明审食其“以舍人初起,侍吕后”。
  从楚军生还,大难不死,吕雉更坚信自己必有后福。因此一回到刘邦身边,她就与萧何等人一起积极协助刘邦对付项羽。此后的交战中,刘邦屡创楚军,最后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将项羽包围。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而死。垓下之战,以刘邦大获全胜而结束。项羽悲壮的结局为后世文人墨客咏唱,并演绎出《霸王别姬》等一系列感人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诸侯王的拥戴下,在氾水之阳定陶(今属山东)登基称帝,建国号为汉。后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刘邦就是西汉的高祖皇帝。吕雉苦尽甘来,被册为皇后,史称为吕后或高后。
项羽垓下被围除异姓王
  西汉建国之初,朝廷是所谓“布衣将相之局”,诸侯臣下都是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平时宫中设宴,一些武将醉酒失态,狂呼乱叫,拔剑乱砍,朝廷上不成体统,刘邦拿他们没办法。后来,秦博士官出身的叔孙通率众弟子修成一套适用于汉朝廷的礼仪。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十月,长乐宫落成,诸侯王、群臣前来朝贺,首次使用了新的朝礼。群臣由谒者引导依次进入殿门,按文臣武将分列为朝班,侍卫的甲士执戟站立,大张旗帜,唱警。一切就绪后,刘邦方出来受贺,群臣行礼,以官爵高下尊卑依次而行,秩序井然,气氛肃穆庄严。御史在侧监察,凡有行动不符礼者,呼其退朝,待罪堂下。刘邦见状,心情极为愉悦,由衷地说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刘邦高兴归高兴,他与吕后仍无法改变社会经济残破、物价腾涌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异姓诸侯王的存在,一直是他们的心病。这时的异姓诸侯王主要有七个: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都是刘邦在楚汉之争中为了能合力击败项羽而先后分封的。他们拥有封地,手握重兵,在汉初动荡的政局中,对刘邦的天子地位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吕后为了维护汉朝统治的稳定,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协助刘邦成功地解决了韩信、彭越等战功赫赫的异姓诸侯王。
  韩信,从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讲信义,识大体,不介意于胯下之辱,先属项羽,不被重用,后投奔刘邦。在刘邦以汉王就国时,得萧何力荐被拜为大将军。他极善用兵,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称。韩信官拜大将军之初,韩信像向刘邦分析关东形势,剖析项、刘之优劣,指斥项羽的“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力促刘邦东征;在楚汉战争中独当一面,深入齐、赵,钳制项羽,为刘邦最终打败楚军、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他与萧何、张良被誉为开国三杰。刘邦极为欣赏韩信的才干,建国之初,又担心他另有异图,即以他熟悉楚地风俗为由改封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韩信就国后,还把当年流落街头时给他饭吃的老太太找来,回赠千金,以报答当年对自己的关照——此即“一饭千金”的来历。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冬十月,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用曲逆侯陈平之计,诈称游云梦,令各地诸侯相会于陈(今河南淮阳),乘机将韩信擒伏。韩信在囚车之中,曾不无感慨地说:“俗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话好像就是说我韩信的今天啊!韩信算是死到临头了。”不过,刘邦念他功大勋高,没有杀他,只降爵为淮阴侯,软禁于京城。但韩信遭此变故,心里充满了怨恨。
  转眼到了汉高祖十年(前197年)九月。阳夏侯陈豨造反,自称代王。陈豨原是刘邦的亲信将领,几年前,被刘邦任命为赵国丞相,率兵驻扎于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刘邦御驾亲征,吕后与相国萧何留守京师。吕后对韩信早有防范,认为应除之以绝后患。正巧,韩信家中一位舍人告发韩信与陈豨通谋,要与陈豨呼应,在京城作乱,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吕后得报,认定这是除掉韩信的绝好时机。于是,经过她的周密策划,一项智擒韩信的计谋付诸实施了。
  一天,一骑快马沿着通往京师长安(今西安市)的官道直往吕后的长乐宫飞奔而来。来人自称是从代地前线派来的信使,特地向皇后禀奏“陈豨伏诛”的捷报。消息很快从宫中传出,京城的大臣纷纷前来向吕后表示朝贺。韩信闻知,先推说身体有病,在家静养,没有表示特别的兴趣,但这种捷报传来,又不好不有所表示。韩信正在犹豫,萧何差人来告,让他也向吕后道贺。韩信不得已,起身入宫。刚入宫门,吕后就命早已准备好的武士将他五花大绑,韩信知道大事不妙,想起当年楚汉之争时,齐国著名辩士蒯通曾对他说:“大王当今举足轻重,背汉则楚胜,附汉则楚亡,不如另树一帜,三足鼎立,别为人家浪得一世英名。”不禁仰天浩叹:“我韩信悔不听蒯通之言,今天落到你一个妇道人家手上,也是老天无眼,我韩信命该如此!”吕后恐夜长梦多,立即命人把韩信押往长乐宫钟室之内就地斩决。为免留后患,吕后又将其满门尽诛。刘邦从代地回朝,听说韩信被诛,虽不免心生怜惜,但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解决韩信这一隐患后,吕后接下来就向梁王彭越开刀了。
  彭越,昌邑(今山东金乡)人,强盗出身,自立于秦末乱世。楚汉战争中,归附刘邦,率兵攻略梁地(今河南东南部),截断项羽粮道,大大牵制了项羽,垓下决战前夕,又奉命围攻项羽,是刘邦的开国功臣。
  刘邦亲征代地,曾在邯郸(今属河北)向梁王彭越征兵,希望能与他一同出征。彭越因疑心重重,怕重蹈韩信被擒的覆辙,声称有病,只派一队兵马随行,自己没有前去拜见刘邦。刘邦对此十分不满,龙颜大怒。后来,梁国有位官员告彭越谋反,刘邦遂把彭越囚捕到洛阳(今属河南),刘邦念其有功,诏令免死,将其削夺王爵,以庶人身份发配蜀地青衣(今四川雅安)。
  彭越途经郑(今陕西华县)时,正巧遇到由长安东赴洛阳的吕后。彭越像落水之人捞到了救命草,跪倒请安之后便口称冤枉,希望皇后替他求情,念他对皇上的忠诚许他回故乡昌邑,表示一定洗心革面,做一个良民百姓。吕后数月前刚刚处决了韩信,对于刘邦宽大彭越心存忧虑,见此情景,遂假意表示答应彭越的请求,要他不必前往蜀地,随她一同往洛阳面圣。于是,吕后又把彭越带回了洛阳。
  吕后一见刘邦,就直言不讳地说:“彭越,猛将也。你贬他去蜀地,是放虎归山,自留祸患。事到如今,不如干脆一了百了,万一将来有什么变故,他远在天府之地,陛下也拿他没办法。我已把他带来洛阳,听候发落。”刘邦闻言,虽觉有理,却面露难色。他觉得已将彭越贬为庶人,再行诛杀,有些过分。吕后见状,遂又指使彭越手下人告他谋反,负责刑讯的廷尉一经核实,认为彭越反迹昭彰,证据确凿,也奏请行刑。结果,吕后按照法定程序将彭越诛杀,灭其宗族,斩草除根。彭越先被枭首示众,又被施以醢刑,即被剁成肉酱。吕后又命人将肉酱分送各地诸侯,要他们引以为戒,好自为之。
  吕后对韩信、彭越斩尽杀绝的做法,引起了其他异姓诸侯王的恐惧。
  彭越的肉酱送到淮南王英布(黥布)那里,英布也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英布深知,自己与韩、彭乃是同功一体之人,命运休戚相关。看如今的形势,他自然惶惶不安。偏又凑巧,英布的爱姬与他手下一位名叫贲赫的人私通,事情败露后,贲赫怕被英布杀掉,便先跑到朝廷告发英布谋反。一开始,刘邦因自己年老多病,想让太子刘盈出征,但吕后竭力劝他亲征。她说:“英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布阵,当今除了韩信、彭越,没有谁是他的对手。要让太子统率您的那些老部下前去讨伐,如羊领群狼,恐难以控制。倘若诸将不服太子号令,被英布钻了空子,一路鼓行而西,到那时候,朝廷就危险了。陛下虽然龙体欠安,若能御驾亲征,老将们必定个个奋勇,人人争先,英布就会被杀个措手不及,一举可灭。”吕后说罢,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在吕后的恳求下,刘邦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冬带病亲征,一举剿灭了英布。
  刘邦由于鞍马劳累,在出征时又中了冷箭,身体状况竟越来越糟了。吕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招来良医圣手为刘邦医治。医生诊治后说:“病可治!”刘邦大骂:“老子以一介布衣,手提三尺剑而取天下,此非天命乎!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就是扁鹊再世,对我又有何益!”根本不让医治。吕后见刘邦如此,只得依从于他,叫医生退下。
  刘邦刚刚回到宫里,就从陈豨降将的口供中得知一个情况:陈豨反叛时,燕王卢绾曾派人与陈豨联系,有阴谋反叛之事。此事使刘邦很生气,他与卢绾是沛县老乡,两人又是同一天生日,当年关系极好,后原燕王臧荼造反被灭,就将他委以燕王。刘邦对此事将信将疑,吕后见状,便指示亲信审食其前往查看。刘邦对审食其说:“你去把卢绾从燕国迎还长安,我有话跟他说。”审食其奉命前往。异姓诸侯王连遭诛戮的现实,令卢绾心神不宁,他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便称病不去。他曾私下对亲信说:“现在的异姓王,就剩下我和长沙王吴芮两人了。往年诛淮阴侯韩信、醢杀彭越,都是吕后的主意,现在皇上病重,又对她委任有加,吕后这个妇道人家专门找借口诛杀异姓王和有功的大臣,我心里怎么会踏实呢!”审食其向刘邦与吕后汇报说,卢绾已经在准备造反了。于是,刘邦命吕后的妹夫樊哙与周勃一起率兵攻打卢绾。卢绾在刘邦死后,最终逃往匈奴,此乃后话。
  从吕后诛韩信、醢彭越以及劝刘邦亲征英布、派亲信审食其详察卢绾诸事,可见吕后对于异姓诸侯王及功臣的防范是施用了何等强硬的手段。大史学家司马迁曾评论说:“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所以说,吕后对于汉初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影响在高祖刘邦在世之时就已经超越了后宫的篱墙。吕后积极地协助刘邦处理纷纭参错的朝廷事务,使刘邦很得佑助,刘邦对她的政治才干也颇为赞许。这说明,这一对早经乱离的夫妻,在政治上有很多的共同点,惟其如此,她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佐高祖定天下”并不是一句虚话。
  据史书记载,刘邦病危时,吕后曾询问他对后事的安排:“陛下百岁后,萧相国(萧何)若不在人世,应由谁来接任他的职务呢?”“曹参可。”刘邦答道。“曹参以后呢?”吕后又接着问。“王陵可。不过王陵忠直憨厚,应用陈平来协助他。陈平谋智有余,但不足以独断,不能独任以大事。周勃重厚少文,是个粗人,但安我刘氏者,非周勃不可,可以用他为太尉,执掌武事。”刘邦答着,脑海里一一浮现出众臣的音容。耳畔又听吕后追问道:“诸大臣之后,又当如何呢?”见吕后又问,刘邦稍稍停顿一下,说道:“祸福无常。你知道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再以后的事恐怕也不是你能够亲眼所见了。”不久,刘邦就在长乐宫驾崩,终年62岁。
  刘邦近乎遗嘱的话语,显然包含着以国家大事相托的意思,使人感受到吕后不仅是刘邦生前在政治上的得力助手,而且她也成为刘邦身后政局中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刘邦死后的汉朝政治舞台上,确实还没有谁的才干、声望、地位能够超越吕后,这也正是刘邦那些布衣之交的老臣对她俯首帖耳的缘由。吕后刚毅的性格和驾驭群臣的铁腕,使她在有生之年,充当了刘邦身后西汉王朝的实际掌权者。
  这一切的发生,对于吕后来说,似乎是天意安排,在她心中,感到更多的则是考验与责任。脚下的路对吕后来说,似乎是刚刚开始。刘邦死后,儿子刘盈继位,历史上称为汉惠帝,吕后被尊为皇太后。贵为皇太后的吕雉并没有颐养天年,她依旧要为国事、家事操心劳神。
羽翼太子
  太子刘盈能够顺利登基继位,与母后吕雉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数年来,刘盈的前程和地位最令吕后放心不下。
  刘盈在刘邦做汉王的第二年被立为太子,但他性格仁弱,并不得父亲的钟爱。刘邦所中意者是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戚姬是刘邦当年征战途中所纳,因其容颜俏丽,光彩照人,深受宠幸,所以一直随从刘邦征战。刘邦对儿子如意,视若掌上明珠,常抱在膝上,情不自禁地说“此儿像我,此儿像我”,因而取名“如意”。尽管已立刘盈为太子,刘邦却一直想改立如意。他曾说过:“我决不能让刘盈位居这孩子之上。”加上戚姬在他身边日夜啼泣,软磨硬泡,所以刘邦多次想行废立之事。
  随着刘邦年事已高,赵王如意已长到10岁,刘盈的太子地位更是岌岌可危。有一次,刘邦和朝中大臣提及此事,“为人强力,敢直言”的御史大夫周昌,表示坚决反对。周昌,沛县人。曾有一次,他因急事入内奏报,碰巧刘邦抱着戚姬调情取乐,便掉头就跑,被刘邦随后追上推翻在地,骑在他脖颈上问:“你说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挣扎着,仰起头答道:“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刘邦听了一笑了之,并未怪罪他。刘邦很清楚周昌的为人,所以特别惧忌他的刚直不阿。现在,见他出来反对,便问:“你有什么要说?”周昌本来有些口吃,盛怒之下话说得更不连贯,但态度鲜明:“臣口不能言,但臣心期……期期知此事不可。陛下一定要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听他结结巴巴,刘邦忍不住欣然而笑,不过废太子之事也暂时搁下了。事情的全过程,被大殿东厢房中的吕后听了个一清二楚。周昌退朝经过时,吕后向他跪下道谢:“今日没有您,太子就被废了。”吕后深知“母以子贵”的道理,因此不会坐以待毙,她抓紧活动,在朝廷大臣中寻求支持。
  她首先让兄弟建成侯吕泽去找张良。此时的张良担任太子少傅的职务,本来对皇太子有教育训导的职责,但张良却是一番推脱。他说:“现在天下安定,已不是当年打天下的时候了,废立太子乃是家庭纠纷,纵有一百个张良也无济于事。”张良并不想介入其中,但吕泽毫不让步,强行胁迫他说:“你别耍滑头,总还是你有主见。”张良无奈,只好说:“此事靠口舌之争是不行的。若是您能将商山四皓请来供奉在太子身边,则可得鼎助之力。”
  商山四皓,乃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又作角里)先生。四位老者本是世外高人。东园公姓庾,字宣明,因居于园中而为名;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本是齐国人,因隐居夏里修道而得名;甪里先生姓周名术,字无道,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南)人,京师号为霸上先生。四人德高望重,避乱山中。刘邦对其心仪已久,多次请他们出山为官。四人知刘邦待人不拘小节,侮慢群臣,发誓不为刘邦的汉臣,刘邦因此更加尊重他们。张良告诉吕泽说:“请出商山四皓,是皇上没有办到的,若是您能不惜金玉璧帛,带上太子的书信,派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去请,说不定能感动他们。太子请出商山四皓,在皇上面前的分量就大不一样了。”吕泽听了他的话,回去报告吕后,吕后遂按张良之计请到了四位高人。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英布谋反,刘邦本来打算让太子亲征,就是住在吕泽家里的商山四皓出主意,力促吕后出面哭劝刘邦亲征的。他们均担心太子刘盈出征若是无功而返,就将危及太子之位,给赵王如意和戚夫人以可乘之机。结果如前所述,吕后母子得以躲过一场严峻考验。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讨平英布回来,改立太子的念头越发强烈,吕后内心的紧张程度也日益加剧。这期间,张良也劝谏过刘邦,但刘邦根本听不进去。吕后又派人与太子太傅叔孙通通气,叔孙通心领神会,便借一次觐见之机,说古论今,向刘邦讲解太子不可废的道理:“当年晋献公因宠爱骊姬而废太子,立奚齐,使晋国内乱数十年不息,为天下笑柄;近者秦始皇以不早定公子扶苏,使赵高等奸佞乘机诈立幼子胡亥,自使灭祀,都是陛下亲见之事。当今东宫太子仁德孝义,天下皆闻;吕后与陛下,又是结发夫妻,早经磨难,同甘共苦,这些风雨往事,历历在目,陛下也不会忘怀。如此贤德母子,陛下何以忍心伤害他们呢?陛下一定坚持废长而立幼,臣将立死,血溅当场!”
  刘邦见他所言有理有据,又合情合理,不好怪罪他,就轻描淡写地对叔孙通说:“看你说起来还没个头了,废立太子不过是我的一句戏言,你何必如此认真呢?”
  “太子者,乃是国家之根本,皇帝之储贰。本一摇则天下振动不安,陛下岂可拿天下大事当儿戏!”叔孙通竟是寸步不让。刘邦只得退让:“今日且听你一言,这下该放心了吧!”叔孙通据理力争,使吕后大为感动。
  过了几天,刘邦在宫里设宴,令刘盈入宫侍酒,太子便带上了作为宾客的商山四皓同往。刘邦忽然发现太子身边多了四位年龄老迈的随从,须眉皓白,衣着不俗,气度也非同寻常,觉得纳闷,就要问个明白。四皓上前施礼,各报了名姓。刘邦闻言,非常吃惊,有些不解地问道:“我多年召请诸公,你们都有意避开我,今日诸公为何能追随我儿做宾客呢?”四皓答道:“陛下轻蔑士人,动辄骂人,臣等义不受辱,所以惶恐之中只有逃匿。我等听天下人传言,都说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之士莫不争先恐后地欲效力于太子,万死不辞,所以臣等也来追随太子了。”刘邦闻听此中情由,不由得暗中惊讶,知道太子一定得到了高人点拨,看来自己改立太子的初衷是枉费了。他顺水推舟,对四皓鼓励一番,四人施礼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