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开国女将李贞的简介 如何评价李贞(2)

1990年3月11日,李贞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她在遗嘱中交待: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工资,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捐献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捐献给甘泗淇的家乡湖南宁乡县作办学补助。

李贞将军故事

从童养媳到开国将军李贞,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威名早已传扬中外,但她那颇为曲折的婚姻生活,却至今鲜为人知。跟许多历尽艰辛的革命前辈一样,女将军的感情道路也很不平坦,她曾经三次结婚,两次离婚,在血与火交融的戎马生涯中,饱尝了爱情与婚姻的酸甜苦辣……1955年9月27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中南海举行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作为唯一的女性,李贞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尤为惹眼。待李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周恩来亲手把少将军衔授予她,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一个双休日的街坊闲聊中,无意间听说一代女将李贞的故居就在笔者寓所附近。于是,我开始探究这位巾帼将星的传奇。从一名童养媳成长为一名开国将军,李贞命运的巨大改变,本身就是中国革命史诗中的一首赞美诗,即使放眼古今中外的历史,也属罕见。李贞将军83年的人生轨迹书写的不仅仅是传奇,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颂歌。

激情燃烧的岁月,她铁心干革命

1926年,大革命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南方,工会、农会、妇女解放协会,如同雨后春笋,冲破重重阻力,迅速成长起来。

仿佛一夜之间从噩梦中惊醒,18岁的湖南妹子李贞悄悄听说了“革命”这个新词。虽然并不知道“革命”到底是什么,但凭着直觉,她意识到“革命”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某种改变。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当地的妇女解放协会,填表时,她堂堂正正地写上了“李贞”两个字。18年了,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而在这之前,人们都喊她“旦妹子”。

对于出身贫苦的李贞,妇女协会的大姐们格外关怀,她们详细询问了她的生活情况,有空就教她识字学文化。为了回报大姐们的关怀,遇到妇女协会有什么活动,李贞总是走在前,抢在先――随共产党员到各处去发动群众,组织工会、农会、妇女协会和儿童团。最拿手的是送文件,因为她经常上山砍柴、割草,胆子大,山路熟,当时党的许多秘密文件,就是经她的手送到了指定的地方。在火热的革命熔炉中,她天生的组织活动能力也日益显现,因为成绩出色,她先后被选为浏阳县永和乡妇女协会委员长、区妇女协会委员。

李贞入党一个多月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向共产党举起了屠刀。一天晚上,在团防局当伙夫的叔祖父趁着夜色来到李贞的住处,进门就说:“快逃吧,他们的通缉令上有你的名字。”妇女协会的王兴大姐将三枚铜钱递给李贞,让她赶快逃走。

在山里躲了几天,一个深夜李贞偷偷跑回自己家里。母亲又惊又喜,抱住女儿痛哭。李贞的眼睛也湿润了,一时不知用什么话来安慰母亲,过了好大一会,才说:“妈别哭了,你看,我不是好好的么?”第二天上午,本镇的一个自首分子跑来劝李贞去自首。李贞断然拒绝了。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打响,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站起来,对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武装斗争。此时正隐姓埋名在浏阳县城一个税务局职员家做女工的李贞,零星了解了一些外面发生的情况,她急于离开,但又不知道怎样去寻找,只好焦急地期盼着,耐心地等待着。

时机终于来到,***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攻打浏阳城。老百姓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李贞却拿起一只正在纳的鞋底,冲出房门,来到浏阳河边的战斗现场。她找到自己的队伍,把所知道的城里的情况全盘托出,并接受任务去送信,参加了攻打浏阳城的行动。

血腥的屠杀,并不能吓退真正的革命者。敌人的搜捕稍有松懈,李贞便开始外出活动,联络幸存的共产党员。1927年10月,王首道、张启龙等老党员奉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先后回到浏阳东乡,着手重建这里的党组织。他们与李贞取得联系后,一起组建了中共浏东特别支部。年底,他们又组建了浏东游击队。

在浏东游击队期间,李贞曾有过一次类似“狼牙山五壮士”式的壮举。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季,在一个叫十八折的地方,游击队遭遇到敌人。战斗从黎明打到黑夜,最后子弹打光了,敌人叫嚣着逼上来。剩下的六、七个游击队员最后退到狮子崖上,已经无路可退,眼看就要被敌人俘虏,身为士兵委员会委员长的李贞向同志们发出命令:“不能让敌人捉活的,往崖下跳!”说完,自己带头喊着口号跳了下去。幸运的是,她落在了一棵树上,由于树枝的遮挡才没有死。苏醒后,她觉得眼前是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山在转、地在旋。挣扎着,她与另外一个幸存的同志掩埋好战友的尸体,然后相互搀扶着走了六七十里,才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933年,湘赣省委派李贞到江西瑞金马克思主义学校学习。在那里,她学习了世界历史、社会发展史和党的建设的理论,并又到会昌实习。有了革命实践的经验,加上了革命理论的指导,李贞在职业革命军人的道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战场浴血奋战多年,李贞经历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各个时期,走上了一条艰险但终将通向辉煌的人生道路。

绝望的日子,她挑战命运的安排

1908年深秋,湖南省浏阳县永和镇小板桥乡的一户贫苦农家又添了一个女婴。年近40岁的父亲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已是他第六个女儿了。失望的父亲连女儿的名字都没有心思取,于是,人们便都叫她“旦妹子”。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出生后连个大名都没有的女孩,以后会成为新中国声名赫赫的女将军。

李贞的父亲叫李光田,是个穷苦的农民,全家8口人,全靠着租种地主的两亩半田和捕鱼为生,收的粮食不多,除了交租剩下的更少;捕鱼更是靠不住,时多时少,有时干脆没有。李贞小的时候,经常听到父亲辛苦一天,回到家时不住的叹息声,这时的母亲只能忍气吞声,小心地劝慰父亲。

因为家境贫寒,迫不得已,李贞的几个姐姐都被送给人家当童养媳。李贞也难逃苦难命运的安排,6岁时被父母送到一户姓古的人家当童养媳。父母哄她说,那一家因为没有女孩,喜欢她才让她去的。临走的那天清早,无奈的母亲把李贞从睡梦中唤醒,拿出一身新衣服让她换上。长这么大,李贞还是第一次穿新衣,但穿上新衣,却要给人家当“闺女”。她喜欢新衣,可要是让她在新衣与母亲之间选择,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母亲,而宁愿不要新衣,可是不行,她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古家是医生,虽然日子过得也不宽裕,但比一般人家好得多。出于礼貌,他们对李光田还是客气的,答应好好对待李贞,可当李光田一离开,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更使小李贞想不到的是,人家有三个女儿,而且都比她大,其中的一个对她说:“你还不知道吧,你是来给我弟弟当老婆的!”

当老婆?小小年纪的李贞还不知道老婆是怎么回事,可她从对方那口气神色上猜到了,当老婆不如当闺女。她哭了,叫着喊着要回家,要找妈妈去。可小小的她怎能抗拒得了命运呢?她不可能回去,只得在古家住下来,开始了她的童养媳生活。

旧社会,童养媳是底层的底层,是奴隶和下等佣人的代名词。李贞的童养媳生活就如同一场恶梦――这个6岁的小姑娘要担负起古家繁重的家务,打水、砍柴、洗衣、做饭、带孩子……大盆的水端不起,要挨打;砍了柴不会捆,捆了又背不起,回来迟了,也要挨打;背一个比自己还大一岁的孩子,背不起把孩子摔着了,就更要挨打……就连比她大4岁的未婚夫也常常抓住她的头发拳打脚踢,打得她鼻嘴出血,身上和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在古家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李贞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骂。

光阴荏苒,李贞长到十四五岁,已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少女,但个子却不高,沉重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压得她不长个头。人长大了,胆子也随着大了起来。一次,李贞跟几个要好的童养媳悄悄商量,想偷偷离开婆家,到城里去做女工。李贞的这些想法,被古家人察觉了,婆婆怕她真的要走,便决定马上让她跟儿子圆房。

1924年正月,16岁的李贞与丈夫举行了旧式婚礼,正式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然而,这段酝酿了整整十年的婚姻并没有给李贞带来幸福。丈夫叫古天顺,是个耿直忠厚,但脾气暴躁的青年。由于长期受到虐待,李贞对古家人怀有一种难以化解的敌意,对丈夫也是如此,虽然表面顺从,但内心却毫无爱情可言。古天顺对于这个从小被家里当作使唤丫环看待的妻子,也很难生出多少柔情蜜意。因此,婚后两人的感情并不融洽。

有一次,李贞上山砍柴,碰上了倾盆大雨,待她把柴担回家时,浑身已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这时候,古家其他人从田里劳动回来,也被雨淋湿了。因为没有干衣服换,婆婆就责骂李贞没有把衣服洗出来。李贞生气地回嘴说:“我也上山砍柴去了,哪里有工夫洗衣呢?”古天顺见她竟跟母亲顶嘴,抄起一根棍子就朝她劈头盖脸地打来。

丈夫的粗暴行为,使李贞伤心透了。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绝望,觉得天地虽大,却没有自己的一线生机,于是,她穿着一身湿衣服,披头散发地跑出去准备投塘自杀。左邻右舍连忙把她追了回来,邻家的刘婆婆含着眼泪劝她说:“旦娃子啊,女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呀!你看我,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上山砍柴,还要挨丈夫的打骂,这是命呐,女人的命啊!我们女人就要认命呐……”

如果没有以后的变故,也许李贞会如刘婆婆所说的“认命”,做一个对丈夫百依百顺的“贤妻良母”。当社会变革的潮流汹涌翻滚,在李贞身边腾起巨浪时,不屈服命运的她岂会放过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她加入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思想落后的婆婆、丈夫百般刁难、威吓也丝毫不能阻挠她干革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