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隐士管宁的简介 管宁为何要与好友华歆绝交

  管宁人物生平简介

  管宁字幼安,是北海郡朱虚县人。管宁是三国时期的著名隐士,在那个战乱纷扰的天下,他和友人邴原及王烈等人到辽东躲避战乱。他们隐居在某个小山村里,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直到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辽东太守公孙恭亲自送别。此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

三国隐士管宁的简介 管宁为何要与好友华歆绝交

  管宁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他十六岁时失去了父亲,中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赠予他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终。管宁成年后身高八尺,胡须眉毛长得很美。与平原人华歆、同县人邴原为好友,都到其他郡学习,并且都敬重亲善名士陈寔。

  汉末天下大乱以后,管宁听说辽东太守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与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辽东。公孙度空出馆舍等候他们。管宁拜见公孙度,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之后,管宁随即就居住在山谷中。当时渡海避难的人大多住在郡的南部,而管宁却住在郡的北部,表示没有迁徙的意思,后来的人渐渐都来跟从他,一月之间就形成了村落,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管宁于是颇受人们爱戴。

  曹操任司空后征召管宁,公孙度的儿子辽东太守公孙康截断诏命,不对管宁宣布。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逃到辽东的人都回去了,只有管宁安闲自在,就像要在辽东终老一样。当时公孙康对外以朝廷的将军太守为号,但在内确有称王之心,想要谦逊的以礼授予管宁官职,让他辅佐帮助自己,但最后还是不敢对他说,他就是如此受到敬畏。

  管宁的一生都坚持着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守住自己的本心,任世间浮华飘散,也不改变心中的矢志。在他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而他的家境十分的困难,周围的亲戚朋友体谅他的境地,纷纷伸出援手,可是却无一例外的被管宁拒绝了,他只是用自己仅有的能力,给父亲办了一个简单的葬礼。按说有人可能认为管宁实在是太傻了,不过管宁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儿,况且,为父亲办葬礼凭借的是自己的一颗真心,管宁做到了,那么其他的还有什么更重要的意义呢?他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可是他的身上却有着不一样的耀眼的闪光点。他的清高和朴质,让人们揭开了他神秘的一面。

  再到后来的到辽东去躲避战乱,这在当时是很有政治眼光和敏感度的行为,管宁在辽东为一些人讲诗书礼仪,谈祭祀、陈明礼让,可是在国家的统治者征召他入朝为官的时候,他却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淡泊名利、内心高洁、视金钱和名利如粪土的人,他只想一心做着自己的学问,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远志向传播出去的人生导师。

三国隐士管宁的简介 管宁为何要与好友华歆绝交

  管宁和华歆是什么关系

  在三国时期,管宁和华歆都在魏国,但是两个人的位子却是完全不一样的,那管宁和华歆是有怎样的关系呢?管宁和华歆两人的关系十分亲密,他俩曾在一起求学。游学时,管宁和华歆在北海邴原合称一龙。但是由于两人的志趣不同,管宁和华歆最终还是没有成为终生的朋友。管宁和华歆的绝交,还有一个典故,那就是割席绝交。

  在《世说新语》中,并没有对于管宁和华歆的割席绝交进行评价,而且认为对于喜欢当官和喜欢当一个普通人并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分。割席绝交只能证明管宁和华歆两人只是志趣不相投罢了。从割席绝交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管宁其实没有很大的度量去包容对方,不顾别人的感受,只想到了自己。而华歆在处世上就要圆滑很多,即使很多人打着朋友的旗号来给他送东西,华歆还是没有接受,将礼物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