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武夷十大岩茶最新排名
- 福建名茶排行榜前十名
- 武夷岩茶三大传承人
- 武夷山十怪是什么
- 武夷山十大传承人
- 岩茶之母是什么
- 武夷岩茶有怎样的历史
第十名,鹰肉,鹰嘴岩肉桂
鹰嘴岩位于武夷山北天心景区,从古崖居往西行约数百米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峰嘴岩及附近若干石头相叠而成。
鹰嘴岩肉桂:汤色清透红艳澄净,滋味果香明显,入口霸气,桂皮香高扬,馥郁,香气纯净黏稠度,顺滑度一流,喉感温顺,回甘干脆绵长,叶底松软,舒展度,蛤蟆背明显,耐泡。
第九名,狮肉,青狮岩肉桂
青狮岩坐落在武夷山景区北面,是天心村岩茶的主产区,“狮肉”产自武夷山景区水帘洞山场一带,极具岩骨花香。
青狮岩肉桂:汤水甘香细,乳香花香并见,入口醇厚,饮后齿颊留香。
第八名,心头肉,天心岩肉桂
天心岩在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的地理位置据说是全武夷山的中心,如同天之枢极,众星拱月,故名“天心”,山北著名的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柱峰、慧苑岩、鹰嘴岩、水帘洞、马头岩等都在它的周围。岩下有永乐禅寺,楼阁嵯峨,是全山最大的寺院之一。
天心岩肉桂的特点:桂皮香稳、汤水醇厚、甘甜、饱满、口感岩韵显著、回甘快、耐泡度较好。
第七名,龙肉,九龙窠肉桂;竹肉/猪肉,竹窠肉桂
名枞原生地---“大红袍”通往天心岩的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形如九条龙。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
第六名,马肉,马头岩肉桂
位于大红袍南面,该峰北面有小径可登,十分险峻,有勇气攀登峰顶者,可环视武夷山景区大部份岩峰,颇美。四周皆为茶园,正岩茶主要产地。
马肉,“就像四十岁的男人,香高又醇厚,而口感的美又有女人的柔魅。但此款茶,从韵味上还达不到四十岁男人的味道,还是些许细腻内敛些。”
第五名,象肉,象鼻岩肉桂
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八曲溪南,是一块狭长形的岩体,形似一只巨象饮水于溪畔。象鼻岩肉桂,汤色清透澄净,具桂皮香,花果香及奶油香,入口醇厚,回甘快。
第四名,三仰峰肉桂
其位于七曲溪北,所产肉桂(羊肉),干茶呈果香,条索紧实分明,做成中火火候。香气浓锐,典型高峰山场特点,桂皮香和花果香兼具。
第三名,羊肉,杨梅窠(岩)肉桂
位于九曲溪北三仰峰抬头向东,为武夷山最顶峰,高者为大仰,中者为中仰,再其次为小仰,故名三仰峰。其三仰峰这里古树环绕,密叶交荫,沿途景色迷人、曲径通幽,仰望三仰峰,十分雄伟壮观。
第二名,虎肉,虎啸岩肉桂
虎啸岩景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独具泉水天趣的佳境之一。
在虎啸岩中的肉桂茶园以宣夷堂茶业的居多。蟠踞在九溪曲南一线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啸岩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
第一名:牛肉,牛栏坑肉桂
牛栏坑肉桂“牛栏坑”,以其独一无二的山场、气候,成就其为“三坑两涧”的核心产区之一。
更以“肉桂”出名,老茶鬼都以“牛肉”作为独特称呼,所有的牛肉都以传统古法炭焙工艺制作,以“霸道高香”俘虏了众多老茶客,为肉桂中的上乘之品。
福建名茶排行榜前十名1、铁观音。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是乌龙茶之极品。
2、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
3、永春佛手。永春佛手产于福建永春县,是佛手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
4、黄金桂。黄金桂产于福建安溪县,它是以黄(木炎)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
5、闽北水仙。闽北水仙是乌龙茶类之上品,它原产于福建建阳县。
6、白牡丹。白牡丹属于白茶,是福建著名的特产。
7、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的一类,产于福建福鼎、政和两县,白毫银针色白而有光泽,汤色浅杏黄,味道清甜爽口。
8、贡眉。贡眉是属于白茶的一类,主要产于福建建阳县,贡眉的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滋味浓郁,香气扑人。
9、政和功夫。政和功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功夫茶之一,政和功夫以大茶为主,,色泽乌黑润泽,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
10、正山小种。正山小种为福建特产小种红茶之一,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又称星村小种,产于福建崇安县,它滋味醇厚,口味似桂圆汤的味道,非常好喝。
武夷岩茶三大传承人武夷山的高级评茶师,在武夷茶界贡献很大,其中包括主持制作了2004、2006两次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这一规范从色香味去分析,将武夷茶种分五大类:大红袍、肉桂、水仙、名枞、奇种。诸多实物标准,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定下来。
2、陈德华
拼配大红袍之父,从事武夷岩茶名从品种的研究长达40余年,尤其是对大红袍的剪枝繁育和制作技艺做出了巨大贡献。1985年,陈德华在任茶科所所长的时候,凭借对大红袍品质的准确把握,组织科研组,用肉桂、水仙等优质武夷岩茶和纯种大红袍拼配出来的“大红袍”,香气、汤色、口感俱佳,岩韵感极强,很快就得到消费者的认可。1985年9月第一款商品大红袍上市,15克烟盒式包装的大红袍就这样诞生了。
3、苏炳溪
年龄最大的传承者,建国初,马头、磊石、天游、品石五茶厂拼为一个初级社。那年头春苏炳溪被委以五厂巡视员,总管岩茶采制,白天上山,晚上轮流到各厂察看。现在与儿子苏德发办“大坑口茶厂”。苏炳溪一做就是70年,2006年6月,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岩茶制作传承人之一。
1、刘锋
十七岁从事茶业,在乡镇茶叶站工作过十多年,89年调入市茶科所,三年后提拔为市茶科所副所长。1988年开始,刘峰致力于发掘岩茶历史名丛“金佛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终于取得成功,注册了“永乐金佛茶”商标。
2、刘国英
1987年从福建农林大茶学系毕业,分配到武夷镇九龙山茶场。说是镇办茶场,其实只有一片荒坡,几间干打垒土屋。他发现,九龙山毛茶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出在摇青上。他从规范使用综合摇青机,提高摇青工艺水平入手,很快破解了九龙山毛茶质量难题。从1989年起,在全市毛茶质量评选中,连续三年获得梅占第一,肉桂、水仙第二的优异成绩。97年起,他创办了“岩上茶科所”。
3、刘宝顺
毕业后,刘宝顺被分配到了武夷山市茶科所,主要负责武夷名丛的选育工作。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1991年,刘宝顺筹备办起自己的茶厂,创办了幔亭岩茶研究所。
武夷山十怪是什么武夷山第一怪:茶树长在石头上
“茶树长在石头上”描述的是武夷山一大赫赫有名的特产--武夷岩茶,武夷岩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茶中特有的岩韵而闻名遐迩,尤其是武夷岩茶中的极品--大红袍,第一个进入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茶叶,同时也是张艺谋印象作品标新立异的作品之一。
武夷山第二怪:石头也会谈恋爱
“石头也会谈恋爱”描述的是武夷山一对传奇的仙凡恋的传说,武夷山版的七仙女故事,玉帝的女儿恋上了武夷山中的帅小伙大王,可惜这段爱情不被允许,两人用爱情的力量反抗无情的天规,这对苦命的恋人最终被点化为石,成为武夷山的标识,大王峰、玉女峰。
武夷山第三怪:茶叶炒炒也当菜
听说过拿桂叶做香料,没听过拿茶做菜的吧,而在武夷山确有其事,选材就是武夷山第一怪的武夷岩茶,用武夷岩茶做的菜,不仅烹饪方法多,蒸熘爆炒焖炖均可,同时用茶做出的菜还是上桌面宴请贵客的名菜系类-武夷山著名的“茶宴”。
武夷山第四怪:悬崖峭壁安家寨
福建武夷山至今的一个未接之谜--架壑船棺,武夷山古风中的一道丧事习俗,将往生者的棺材葬在悬崖峭壁的洞穴之中,根据武夷山的地形,几千年前的武夷山人又是如何将这一口口普通的棺材移置到悬崖之中?至今依旧是个谜,乘坐九曲竹排而下,不凡抬起头看看这惊人的谜题。
武夷山第五怪:鲤鱼晒成干来卖
虽说吃鱼图个鲜字,但经过特殊腌制的鱼肉同样味美鲜嫩,在武夷山就有这样的一道菜,鲤鱼干,以武夷山吴屯乡的鲤鱼干最为闻名,在两千多年前鲤鱼干被汉武帝作为祭祀武夷君的祭品,两千年后成为人们赞不绝口的美食。
武夷山第六怪:世外桃园今犹在 还记得陶渊明笔下的那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吗,那豁然开朗的土地,俨然的屋舍,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令人向往,而这块风水宝地在武夷山就隐藏在武夷山的深山之中。
武夷山第七怪:活蛇泡在酒中卖
蛇不仅是闽北最常见的动物,吃蛇肉当然首选武夷山,武夷山号称“蛇的王国”,蛇的数量和种类都据全国前列,在武夷山当地不仅有吃蛇肉的习惯,做法丰富,尤其是蛇宴。用蛇泡酒乃武夷山一大特产,对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破伤风、皮肤搔痒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武夷山第八怪:桐木红茶卖国外
“桐木红茶卖国外”说的武夷山的特产之一“桐木红茶”。据考证,武夷山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所产的“桐木红茶”出口多个国家。
武夷山第九怪:保护区里出角怪
“角怪”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特有物种“崇安髭蟾”,一般情况下很难看到。
武夷山第十怪:竹筏漂流人人爱
乘竹伐漂流九曲溪是武夷山旅游传统项目,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到武夷山不去九曲溪乘竹伐就等于没来武夷山。
武夷山十大传承人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武夷岩茶(大红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你知道吗?只有确定了传承人,才能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所以,如果问你武夷岩茶十大传承人是谁,你知道几位呢?不过不知道也没关系,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武夷岩茶传承人名单。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名单,共有12位。2015年,武夷山市政府发布文件,公布了第二批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共有6位。
武夷岩茶第一批传承人
1、叶启桐
武夷山的高级评茶师,在武夷茶界贡献很大,其中包括主持制作了2004、2006两次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这一规范从色香味去分析,将武夷茶种分五大类:大红袍、肉桂、水仙、名枞、奇种。诸多实物标准,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定下来。
2、陈德华
拼配大红袍之父,从事武夷岩茶名从品种的研究长达40余年,尤其是对大红袍的剪枝繁育和制作技艺做出了巨大贡献。1985年,陈德华在任茶科所所长的时候,凭借对大红袍品质的准确把握,组织科研组,用肉桂、水仙等优质武夷岩茶和纯种大红袍拼配出来的“大红袍”,香气、汤色、口感俱佳,岩韵感极强,很快就得到消费者的认可。1985年9月第一款商品大红袍上市,15克烟盒式包装的大红袍就这样诞生了。
3、苏炳溪
年龄最大的传承者,建国初,马头、磊石、天游、品石五茶厂拼为一个初级社。那年头春苏炳溪被委以五厂巡视员,总管岩茶采制,白天上山,晚上轮流到各厂察看。现在与儿子苏德发办“大坑口茶厂”。苏炳溪一做就是70年,2006年6月,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岩茶制作传承人之一。
4、刘锋
十七岁从事茶业,在乡镇茶叶站工作过十多年,89年调入市茶科所,三年后提拔为市茶科所副所长。1988年开始,刘峰致力于发掘岩茶历史名丛“金佛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终于取得成功,注册了“永乐金佛茶”商标。
5、刘国英
1987年从福建农林大茶学系毕业,分配到武夷镇九龙山茶场。说是镇办茶场,其实只有一片荒坡,几间干打垒土屋。他发现,九龙山毛茶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出在摇青上。他从规范使用综合摇青机,提高摇青工艺水平入手,很快破解了九龙山毛茶质量难题。从1989年起,在全市毛茶质量评选中,连续三年获得梅占第一,肉桂、水仙第二的优异成绩。97年起,他创办了“岩上茶科所”。
6、刘宝顺
毕业后,刘宝顺被分配到了武夷山市茶科所,主要负责武夷名丛的选育工作。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1991年,刘宝顺筹备办起自己的茶厂,创办了幔亭岩茶研究所。
7、王顺明
1974年起于茶厂工作,从事茶叶栽培、制作、审评30余年,长期从事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管理和制作工作,创办有武夷山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
8、黄圣亮
祖上世代经营岩茶,1982年父亲黄贤义种植了几亩茶地,还把祖上的茶厂老字号重新亮了出来。爷爷是“武夷山第一焙茶师”黄瑞喜,父亲黄贤义,叔黄贤庚归纳了一套27道108字的品茶程序,用于各类茶艺表演,是令人尊敬的老一辈茶人。黄圣亮是天心永乐禅寺住持泽道法师的俗家弟子,在其茶厂可以看到很多泽道的题字,现家中创办“瑞泉”茶厂,与父兄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
9、吴宗燕
随父长期从事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是地道的天心村人,家里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传到他祖父一辈,已在天心村好几个山头拥有茶园。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宗燕本人承办了天心村村办企业——天心茶厂,1992年他创办了北岩岩茶精制厂,现在属武夷岩茶的生产大户。
10、游玉琼
她从1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种茶。1985年,从一名武夷山市九曲茶叶精制厂技术员起步,发展成为拥有福建省著名商标及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的企业总经理。永生茶厂的前身,是集体性质的九曲精制茶厂。九十年代中期,游玉琼父亲游永生,押上全部家产,大胆揽下了这个小厂。为了重开局面,改名永生茶厂。
共12位:叶启桐、苏炳溪、陈德华、刘锋、刘国英、刘宝顺、王顺明、黄圣亮、吴宗燕、游玉琼、王国兴、陈孝文。
1、陈德华,福州人,两度任武夷茶科所所长,注重岩茶发展研究工作。
2、叶启桐,福建周宁人,中专文化,农艺师、高级评茶师。长期从事岩茶生产、制作,对岩茶很有研究,1991年至1993年任“崇安茶场”场长,后任县岩茶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市茶厂厂长。
3、王顺明,古田人,中专文化,评茶师。1974年以来,长期从事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管理和制作工作。历任综合农场场长、武夷岩茶场党委书记、岩茶总公司总经理、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韩国国际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
4、刘宝顺,武夷山人,中专文化,农艺师。1989至1994年任茶科所所长,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现办有“幔亭茶叶科学研究所”。
5、刘峰,武夷山人,高中文化,曾任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对武夷岩茶统制作工艺有丰富经验,现办有“仙凡岩茶制作中心”、“大茶壶茶叶研究所”。
6、王国兴,武夷山人,助理农艺师。曾任茶科所副所长,注重武夷岩茶的传统工艺的研究。
7、吴宗燕,江西人,出生于武夷山天心村。随父长期从事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属武夷岩茶的生产大户。
8、游玉琼,武夷山人,大专文化,评茶师。1985年建厂至今从事茶叶传统制作工艺及审评,任“永生岩茶厂“厂长和“永生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与其父、兄弟共同创办规模较大的茶叶企业。
岩茶之母是什么福建武夷山岩茶之母——大红袍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名山产名茶--武夷岩茶,它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名茶之一,大红袍茶是武夷岩茶中的珍品,它品质优异,又有许多民间传说
武夷岩茶有怎样的历史武夷岩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武夷岩茶在社会上就已经初具知名度;到唐朝时,武夷岩茶已经被民间作为馈赠佳品,有诗为证:“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等到宋朝时,武夷岩茶的清香甘味逐渐受到...